江蘇河水乾涸,千年古墓露出水面,專家:秦始皇找了大半輩子

江苏 82℃ 0
摘要: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古人隨身佩劍。隋朝時期,盧思道就在《從軍行》中寫道,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不少皇帝都有收藏寶劍的愛好,秦始皇就是其中一位。我國江蘇省曾經有處河水乾涸,一座千年古墓露出水面。專家們經過現場勘查以後,表示這裡面的東西連秦始皇都找了大半輩子。誰也沒有找到吳王的陵墓,秦始皇前前後後折騰了大半輩子,始終沒有找到這把魚腸劍。

前言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古人隨身佩劍。隋朝時期,盧思道就在《從軍行》中寫道,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自古寶劍配英雄,古人能有一把舉世無雙的名劍實屬難得。不少皇帝都有收藏寶劍的愛好,秦始皇就是其中一位。我國江蘇省曾經有處河水乾涸,一座千年古墓露出水面。專家們經過現場勘查以後,表示這裡面的東西連秦始皇都找了大半輩子。

虎丘劍池

秦始皇在找什麼?這座千年古墓是誰的墓?在其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首先我們來看這處河水所處的地理位置。西元1512年,蘇州的虎丘山附近出現了一個水池,出現這個水池並不奇怪,但奇怪的是,當時江蘇一帶正在經歷一場大旱。在這種情況下,卻出現了一處特殊的水池。而這就是虎丘劍池。

所謂的虎丘劍池實際上是春秋末期吳王闔閭為了自己死後的墓葬不被挖掘,興建的一處建築。要知道古人十分擔心自己死後的墳墓被盜掘,越是達官貴人、王族貴胄,越是重視自己的墳墓。吳王闔閭也想了很多方法,當時他就在虎丘寶塔旁的這處深水池修建了一處劍池。這個劍池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在史書記載中,這處劍池就是專門用來收藏吳王闔閭的寶劍,而在這個劍池的下方埋藏的就是他的骨骸以及數目眾多的隨葬品。名震天下的魚腸劍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把著名的寶劍名為魚腸劍。劍上的花紋如魚腸曲折婉轉,凹凸有致,故由此得名。《史記》記載:“使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就是描述了以魚腸劍刺殺的過程,這把劍何人執手,意欲殺誰?《越絕書.外傳.記寶劍》中也寫得很清楚:闔閭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這把寶劍出自帝王之手,又以刺殺帝王為業,再加上本身製作工藝十分精良,所以成為古時為數不多的名劍之一。在吳王闔閭去世之後,這柄寶劍也一併埋藏到了他的墳墓之中。

如此珍貴的稀世名劍,秦始皇也盯上了它,他知道吳王闔閭的墳墓位於蘇州,但具體在哪兒他並不知道,所以他先後派了不少官兵來到蘇州,幾番搜尋下來,卻一無所獲。誰也沒有找到吳王的陵墓,秦始皇前前後後折騰了大半輩子,始終沒有找到這把魚腸劍。古墓現世

也難怪這把寶劍沒有被找出來,藏於深水池中,怎會輕易現世?直到1955年,在考古專家們的宣導下,蘇州政府决定對吳王之墓展開挖掘,希望能夠解開困擾千年的謎團。由於工程量巨大,專家們打算採用現代化科技,先將劍池底部的水全部抽幹,再將底部池中的污泥清理完全,露出劍池的全貌之後再進行挖掘工作。雖然墓葬整體建成面積不大,水池也不過5米之深,但通過劍池石壁上雕刻的石板以及一些名人手迹等,還是能够看得出吳王闔閭墓應該沒被盜掘過。

專家們抽幹了劍池水後,發現了附近有一個洞穴。經過幾天日夜不停勘查,專家們終於打開了這個洞穴。人在洞中穿行,手可以摸到洞頂。洞內越往裏越寬,在路的盡頭專家們終於發現了三個豎排的長板。幾日來的艱辛終於有所收穫,大家都長出一口氣,吳王闔閭墓的入口近在眼前。

正當專家們打算開啟墓門時,有不同的聲音傳來,有人認為以現有的科技水准,貿然打開吳王之墓,或可能產生不可預計的後果。如果因為外在環境的改變,影響了墓內環境平衡,很有可能使得裡面的文物瞬間遭到氧化,毀於一旦,而且就算文物尚未被損壞,貿然打開洞穴,影響到周邊地質環境,也可能使得旁邊的虎丘寶塔毀於一旦,整個虎丘劍池裏的內部環境也會遭到不可修復的破壞。這種觀點引起了專家們的討論。經過一番研究之後,專家們决定放弃挖掘,等時機和設備都成熟以後,再進行考古工作。結語

直到現在,吳王闔閭墓仍然有不少未解之謎,至於何時才能將謎底揭開,人們誰也不知道,但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既然人們知道以現時的水準暫時無法完好保存,那麼與其冒著被損壞的風險開啟,不如將它永睡地底,這樣也既是對歷史的尊重,更是對後世的負責。

參考文獻:《從軍行》

《史記》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