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究竟是為了什麼?福州出土一件寶貝,改變了傳統觀點

福建 240℃ 0
摘要:作為我國歷史上最正面的太監,鄭和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甚至在2005年美國的波音公司還以“鄭和號”命名了首次環球飛行的波音777飛機。而鄭和之所以能够揚名海內外,還是因為他在有生之年,七次下西洋,將明朝的威名帶到了海內外,讓當時的非洲人民都知道大明朝的天威。那麼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

作為我國歷史上最正面的太監,鄭和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甚至在2005年美國的波音公司還以“鄭和號”命名了首次環球飛行的波音777飛機。而鄭和之所以能够揚名海內外,還是因為他在有生之年,七次下西洋,將明朝的威名帶到了海內外,讓當時的非洲人民都知道大明朝的天威。

關於鄭和下西洋,歷史學界一直都有許多爭議,包括鄭和下西洋的具體地點和時間,還有鄭和去世的位置,以及歷史學家們爭論不斷的,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其實在《明史》上記載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無非就是宣揚大明國威和尋找建文帝,但歷史真的如此嗎?

那麼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難道僅僅是宣揚國威,彰顯大明天朝上國的風範?上世紀30年代,福建出土的一件明朝文物,揭開了鄭和下西洋背後的真實目的,原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非常簡單。

而這塊碑,講述了鄭和從永樂三年到宣德六年間,先後七次下西洋的事件,是研究明初歷史和鄭和事蹟的珍貴史料。在抗日戰爭爆發後,被送往南平保存,戰爭結束後,考古專家才對這塊碑文進行深度解讀,並且從中得到了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碑文中的第一段,講述了明朝超越歷代的功績,並且歌頌了各地國家向明朝朝貢的事蹟,而在結尾,鄭和用一句話概括了下西洋的目的,那就是:“齎幣往賚之,所以宣德化而柔遠人也。”

所謂“齎幣往賚之”,就是帶著財寶和禮物,賞賜給那些小國,同時從小國帶一些土特產回去。而“宣德化而柔遠人”意思是用朝廷的恩德教化安撫遠方的人民。這句話看似是在宣揚大明的國威,實際上卻設計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制度,那就是朝貢貿易制度。

從宋朝之後,中國對外的貿易制度就是朝貢貿易,國家只開設極少數的通商口岸,迎接那些前來朝貢的使臣。這些小國的使臣進獻自己國家的奇珍異寶,而大明朝廷則賞賜他們金銀。一般來說,明朝賞賜的金銀,價值遠超小國的貢品,囙此許多國家都樂意與明朝進獻朝貢貿易,最典型的就是日本。

日本室町幕府的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為了解决財政危機,於是通過向明朝俯首稱臣,並且納貢而獲得了大量的賞賜。並且對此持之以恒,樂此不疲,那麼為什麼明朝要花費如此多的錢財維持朝貢貿易,這是因為小國想朝貢,就必須要先“稱臣”。

明朝自開國以來,就做著“八方來貢,萬國來朝”的大國夢,囙此他們對手下的小弟來者不拒,永樂朝國力强盛,永樂皇帝不滿足於只有亞洲小弟,把眼光放在了更遠的非洲和歐洲。於是才有了鄭和下西洋,前往非洲和歐洲西亞等地開展朝貢貿易,實際上也是為了多收幾個小弟,甚至不惜付出許多金錢的代價。

而鄭和在幫助永樂皇帝收了小弟之後,自然要保護這些小國家的安全,囙此在下西洋的同時宣揚和平,對於那些倚強淩弱的國家,施行軍事制裁。作為“印度洋上的警詧”,鄭和幾乎成了亞非許多小國家的守護神,事實上鄭和下西洋確實達到了其目的,讓明朝的朝貢貿易開展到了非洲,還帶回了當時人們感到萬分驚奇的長頸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