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上海頂級學區,賣房去海南上學,6個月就後悔了

上海 77℃ 0
摘要:寫了《為了娃上學,去海南買了一套房》之後,很多人加我,諮詢去海南讀書的事兒。如果你要去海南工作,那邊也有不錯的學校;如果你為了某所學校搬家去海南,還是要多考慮考慮。有個上海媽媽加我微信,說看了去海南讀書的文章,有擇校困惑要跟我聊聊。留在上海,去海南,還有去新加坡,問我應該選哪個?於是沒多想,賣掉了上海的房子,舉家去了海南。回到上海第一天,當這個媽媽站在新置換的房子門口的草坪上的那一刻,她又後悔了。

寫了《為了娃上學,去海南買了一套房》之後,很多人加我,諮詢去海南讀書的事兒。

於是我跑到海南去看學校,實地調查了去海南上學的可行性,得出了一個結論:

如果你要去海南工作,那邊也有不錯的學校;

如果你為了某所學校搬家去海南,還是要多考慮考慮。

理由很簡單。

學校再好,也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小孩要全面發展,需要更豐富的教育體驗,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社會教育缺一不可。

為了學校割捨其他,怎麼算這筆賬,都不合適。

更何况,家長活著,不只為了小孩,個人幸福也很重要。

只要家長有幸福感了,小孩才能有幸福感,這比小學讀什麼學校都重要。

這是我的觀點。

01

有個上海媽媽加我微信,說看了去海南讀書的文章,有擇校困惑要跟我聊聊。

她有兩個小孩,現時都在上海的雙語學校讀書,眼前有三個教育選擇:

留在上海,去海南,還有去新加坡,問我應該選哪個?

優勢劣勢分析一下。

按照我的經驗,純粹擇校,首選是上海。

因為她就生活在上海。

有一套2000萬的房,開100多萬的車,夫妻倆的事業根基、朋友圈都在上海,奮鬥半生要重頭再來,這是褚時健老爺子那種超人適合幹的事兒,大部分到了這個年紀的有錢人都在計畫退休。

而且上海的教育不弱,地球人都知道。

民辦私立雙語全國拔尖,別說海南這種起步階段的資源了,就算和新加坡的學校比質量,那也不會輸。

當然,價格也沒有輸。

而且,上海是什麼地方啊!

資源多豐富啊!

經濟文化交匯的中心,各種博物館、藝術感、美術展…

要較真的話,比帝都都要洋氣得多。

更何况我們是中國人,在國內上學最好,小孩的歸屬感也强。

從小去海外讀書,被排擠最後搞到抑鬱的小孩我見多了。

我說,留在上海,不二之選。

她聽完之後有點不甘心,很執著地問我海南讀書不好嗎?

你看,氣候好很治癒,環境舒適沒壓力。

小孩自然長大,不是很好嗎?

我說也不是不好,但根據你現時的條件,上海明顯是更適合你的選擇啊。

她停頓了30秒,說自己沒辦法留在上海,她在上海抑鬱,嚴重到需要吃藥控制。

因為“上學”這件事,曾在她心裡挖了一個洞。

圖片來源:unsplash

02

要說這兩口子確實很厲害,都沒上過大學,純靠個人奮鬥打入了上海中產階層,開了一家公司,一年上千萬的流水,穩穩兩三百的利潤,別人眼裡生活優渥。

但是,她抑鬱了。

她說,你別看我現在生活得好像不錯,住郊區2000萬環境不錯的房、開著100來萬的車,孩子上的是雙語學校,但之前我們在上海的條件其實更好。

原來她家住在上海都市中心的靜安區,房子268平,對口的公立小學極好不說,私立頂流的包玉剛實驗學校就在一個胡同裏走著到。

就是這麼好的資源。

但因為學歷受限,為了能讓孩子在上海讀書,外地的家長要補學歷的。

於是這個在北京讀了有年自考沒讀完就跑到上海去工作的媽媽,一點點讀到了專科,然後本科,讀到了積分達標之後,突然間生二胎一票否决。

上不了好學校,心情很失落。

突然之間就覺得,自己奮鬥幾十年真疲憊,看上海的天氣都不順眼,陰雨連綿曬不著幾天太陽,為什麼不找個環境的地方去養老呢?

她老公看上了海南。

陽光、大海和沙灘,想想就覺得這種天天度假村的日子很吸引。

這時候恰巧認識一對哈佛的博士夫婦,一個懂教育、一個搞醫療,說要去那邊做學校,她就覺得為什麼不能自己給自己孩子開學校。

因為國外的這種也是會有很多家長公立的可能不願意,私立的上不起,那就是大家做home school人家也都認可的。

好吧,自己做喜歡的學校,把小孩放到自己的學校,用自己理想的規則、堆優質資源去養,周圍都是價值觀一致的家庭,絕對不會有雞血壓力。

多好啊!

而且自己本來就計畫以後讓孩子出國,現在早一點逃離上海教育雞血的大環境,就相當於早一點自由自在的成長,是不是能更好的適應國外生活?

於是沒多想,賣掉了上海的房子,舉家去了海南。

半年不到,後悔了。

圖片來源:unsplash

03

因為,她家小孩四歲了。

四歲對家長而言非常神奇,之前無論心態多佛系,一到就雞娃。

她的周圍開始發生變化,上海中產朋友圈開始搞教育競賽,每天各種花式曬娃,不是書法思維拿獎,就是英語演講比賽奪冠。

還有一批素雞娃,從芭蕾繪畫到國際象棋,感覺個個都是牛娃。

再看看自己,一家子在海南跟浮游生物一樣,學啥啥沒有,對朋友圈裏的話題毫無招架之力。

本想搞個性化教育人人羡慕,結果發現佛系内容在上海的家長圈裏根本混不下去,完全被忽視、被拋弃在了圈層之外。

她就突然覺著好像只顧自己享受,把小孩拉到海南讀書很對不起他:

我們見過上海,見過的北京,見過的很多,但是孩子都沒見過,我們是不是把它的起點降低了很多?

她老公也開始厭煩陽光沙灘,鳥不拉屎的別墅,環境再好也就是個大農村。

上次跟我說這種感覺的,還是一個去紐西蘭的朋友,當時他站在自己後院,看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和森林,心裡五味雜陳。

反正她老公突然就不想養老了,不怕苦不怕累也要回到上海灘,回到花花世界、自己的人間生活去。

更悲催的是,哈佛夫妻搞的教育實體項目因為疫情緣故,招不到學生也黃了。

這個上海媽媽在海南搞教育的夢想也破滅了…

我一點都不意外。

沒被創新毒打過的家長,對教育都有一種强烈的幻覺,覺得中國教育不給力,是因為自己還沒發功。

教育沒有門檻嗎?

如果你理解成有技術含量的創業,是不是會多一點敬畏心?

總之,一家子又回了上海。

04

回到上海第一天,當這個媽媽站在新置換的房子門口的草坪上的那一刻,她又後悔了。

她說,自己在海南租的房子有個陽臺,可以一年四季種黃瓜、種小葫蘆、種蔬菜、養小動物,上海是沒有的,沒有這種生態環境。

開車5分鐘到海邊了,看著孩子開開心心玩水,什麼煩惱都沒有了。

回到上海都沒了,只有高樓大廈,一下子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

每天都是精神緊繃的狀態,早上起來送孩子上學之後,就去公司公司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是搞人際關係煩死了。

下午3點多又要去接小孩,帶著他們去參加輔導班、興趣班,跟各式各樣的上海家長逢場作戲。

圖片來源:三十而已

更要命的是,當年離開上海的時候,沒考慮過回來,更沒考慮過孩子上學的事兒,囙此置換房產的時候,壓根沒考慮學區,只有一個標準就是住的不能比原來的差。

再回上海要讀書,他們兩口子才想到自己2000萬的房子價值不菲,但牢牢矗立在非學區,是多麼讓人鬱悶的一件事啊!

大家都知道,40多歲的朋友圈裏,談資都是小孩。

在名校讀書的父母趾高氣昂的,說話帶坑、走路帶風,無論是同學聚會,還是閨蜜喝下午茶,隨時隨地都是要拿出來秀一下的。

我覺得好笑,就像今天讀了協和世外上中,明天就不用當社畜不會996了一樣。

之前見過一個媽媽特別神,她學生時代是個學渣,長得不錯嫁了個上海新貴,養了個漂亮的小孩,住進了城郊的別墅。

生活好了琢磨衣錦還鄉,於是强行到北京旅遊,組了一個同學飯局,其實就為了曬娃。

為了顯示自己教育方面的成功,黑燈瞎火的餐廳讓小孩抱著一本原版英文故事書,七拐八拐地談學校沒人搭茬,最後實在憋不住說孩子讀的協和。

但沒人搭茬,因為一桌子北京本地生活的土著,接不住上海的瓜。

我知道協和我也不接這個瓜,憑藉這個媽媽靠婚姻改變命運的實力,這娃靠婚姻改變命運的可能性我覺得更大(想找老公得過她媽的條件稽核)。

所以有什麼可曬的啊!

這群社畜家長裡面,又不會有你未來的親家。

她說,上海的中產家長圈子裏就是有這樣的風氣,不是談論房就是討論車,媽媽圈還關注周圍都背的是什麼包。

比的最狠的,當然還是小孩讀的是什麼學校。

因為它不僅僅是財富的象徵,還代表了你深厚的人脈,下一代過人的智商。

當年我一個朋友的小孩被上海中學錄取,見人就說自己終於有機會去做個學渣…

這個從海南回來的上海媽媽告別了學區房,只能把小孩送進了一所雙語學校,沒有名聲可炫耀,位置在上海靠近江蘇的地方也比較偏僻,論學生的貭素,當媽的覺得沒辦法跟市區的比。

之前她討厭上海市區的學校小孩互相攀比,現在沒有攀比的氛圍了,才感覺這次降級玩現了,從市中心到了真正的郊區。

已經失落至此了吧,周圍一群朋友還天天訓她去海南的決策就是人生走低,回上海也沒達到預期,她說,“我突然覺得,我在上海失敗了。”

圖片來源:unsplash

05

她想回海南,覺得跟大自然接觸,也能跟自己好好相處,就沒那麼焦慮。

“我寧可到海南去當雞頭,也不要在這當鳳尾的感覺。”

她找我,無非是希望得到一個回海南的理由。

我想了一下,如果在上海都抑鬱了,那應該去海南換個環境。

孩子教育倒不用考慮太多,其實讀什麼書都還好,只要當媽的能情緒好。

但是她沉默了片刻,然後跟我說,她老公不同意,說寧可送她們娘仨去新加坡。

理由很簡單,人不能往低走,已經感受過海南的低了,不能再去讓朋友都瞧不起。

此刻我也有點無言。

想搞好教育,家庭和諧第一位。

去海南的方案有人強烈反對,還討論個什麼勁兒?

這次答案簡單了。

排除了上海,因為會抑鬱,排除了海南,因為家庭的生產力不同意。

我說,似乎只能去新加坡了(但我預感到這事沒這麼簡單)。

她說,雖然老公能賺錢,但自己出身農村,一直很有憂患意識,很怕去新加坡花錢太多,生產力要是出點問題,一家子就後繼無力。

……

我還能說什麼呢?

這就是純粹想找我聊天減壓吧。

在我眼裡,她奮鬥到今天已經非常成功了,從農村到都市,嫁了個會賺錢的上海老公,兩個小孩也挺優秀,這種情況應該每天躺著都能笑醒,憑啥抑鬱?

後面她又讓我花時間幫忙去論證了去新加坡的可行性,但我心裡知道,她是不會離開上海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

想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改變我們命運的,是我們一定要改變的决心。”

找各種藉口和理由,回溯原生家庭帶給自己性格缺陷,無非都是面對決策的一種逃避。

改變命運的决心,壓根不用想,立刻就去做。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圖片來源:unsplash

06

聽完這個上海媽媽的故事,我挺感慨的。

她覺得自己一直是在為小孩的成長努力,但實際上她的困境,主要來自“和上流朋友圈越走越遠”的恐慌。

去海南被鄙視,你們這樣的家庭怎麼會帶著孩子選擇走低?

回上海被鄙視,名校放弃好可惜,搞到覈心的教育圈都進不了;

計畫去新加坡就是賭口氣,是為了看起來比朋友圈裏的上海人活得更成功…

她的問題本不在小孩身上,都是家庭的、婚姻的、心理的原因,就算是沒小孩不讀書,該焦慮一樣也不會少。

但她還是會想,從上海到海南,是為孩子做出的偉大犧牲,搞得人生跌宕起伏,屢屢出圈。

因為小孩教育是她僅有的稻草,撐住了所有人生的不如意。

很多家長都有這種心態,喜歡把自己的問題都歸咎於孩子教育的問題上。

為了孩子堅持到高考不離婚,為了孩子犧牲工作只能做全職媽媽,為了孩子開培訓班創業失敗…

孩子招誰惹誰了,真需要讓你“奉獻”至此嗎?

你不操心他不長個兒?

還是不操心他不吃飯?

放寬心,不會的。

生命是自然的,無論是擱在上海、海南,還是在新加坡,都會好好長大。

重要的是家庭和諧,父母愉快。

教育選擇多了是好事,但真沒必要這麼烦乱,都少操點孩子的心,先做好自己吧。

這才是正經事兒。

标签: 上海 海南 北京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