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變異毒株!“拉姆達”已擴散至30多個國家

云南 88℃ 0
摘要:新增確診病例資訊▽7月8日0時至24時,雲南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8例。截至7月8日24時,雲南省現有確診病例109例,無症狀感染者17例,均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和醫學觀察。確診病例2:男,32歲,中國籍,輕型;2020年8月,科學家首次在秘魯發現了一種新冠病毒變異毒株C.37,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拉姆達”。與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相比,“拉姆達”變種的刺突蛋白中有7個突變。

今晨,國家衛健委最新通報

昨日新增本土確診8例

均在雲南

7月8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3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5例(雲南9例,上海3例,廣東3例),本土病例8例(均在雲南);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雲南衛健委也通報了

新增確診病例資訊▽7月8日0時至24時,雲南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8例。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9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

截至7月8日24時,雲南省現有確診病例109例(本土31例,境外輸入78例),無症狀感染者17例(境外輸入),均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和醫學觀察。

新增確診病例資訊:

確診病例1:男,23歲,中國籍,普通型;

確診病例2:男,32歲,中國籍,輕型;

確診病例3:女,25歲,緬甸籍,輕型;

確診病例4:男,22歲,緬甸籍,輕型;

確診病例5:女,57歲,中國籍,輕型;

確診病例6:男,52歲,中國籍,普通型;

確診病例7:男,27歲,中國籍,輕型;

確診病例8:女,26歲,緬甸籍,輕型。

上述8人在瑞麗市全員核酸檢測中發現,即用負壓救護車轉運至定點醫院隔離診治。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普通型2例、輕型6例)。

當前,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廣東、雲南等地相繼出現了由境外輸入而造成的本土病例

國家衛健委也作出最新判斷我國本土疫情都已阻斷現在疫情均因輸入疫情引發

7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202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任務有關情况,並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副主任李斌:

近期大家也知道,一些地方相繼出現了由境外輸入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像在廣州、深圳發生的兩起疫情,包括雲南瑞麗的這起疫情,都是由新冠“德爾塔”病毒變異株所導致的。這個變異株是一個新的變異株,它有很多新的特點。這幾起疫情也在提示我們,疫情防控的工作一刻不能放鬆。

首先,要做好外防輸入這方面的工作。現在我們國家本土的疫情都已經阻斷,現在我們的疫情都是輸入疫情所引發的,所以外防輸入是當前工作的重點。

第二,要加快疫苗接種工作,提高疫苗接種的人群覆蓋率。

第三,疫情防控還需要强化幾個方面的措施:一是要落實好監測、處置措施,關鍵就是要做到“四早”,特別是早發現、早報告。二是落實好重點環節防控,加强重點機构、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防控力度,做好聚集性活動疫情防控,嚴格落實個人防護措施,嚴格密閉空間和室內場所通風消毒等措施。三是要做好應急處置準備,要求各地還要進一步調查摸底,完善應急預案和處置措施,做好應急處置的人員、物資準備,提升應急處理能力,確保一旦發現疫情能够迅速有效地進行處置。

總之,從疫情處置來講,關鍵就是體現一個“快”字,儘早地發現、儘快地處置,把疫情儘快地控制好,防止疫情擴散和蔓延。

另外,在疫情防控的同時

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也在同步進行

近日,《自然》雜誌刊文稱:

新冠病毒感染及病情遺傳因素首次確定

一項大型國際合作研究分析,首次確定了人類新冠病毒感染和新冠肺炎疾病嚴重程度的遺傳學因素,鑒定出了與易感性和疾病嚴重程度相關的13個新的基因組區域。

8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的這項遺傳學分析,覆蓋了19個國家近5萬名新冠肺炎患者的46項研究,其至今仍在進行,為感染如何導致疾病提供了全新見解,同時為藥物發現或老藥新用提供重要靶點。

個體的基因構成影響對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和反應,雖然環境、臨床和社會因素在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疾病嚴重程度中發揮著一定作用,但宿主遺傳學也非常重要。

已有研究表明,男性、體重偏重、年齡偏大這些因素會新增新冠肺炎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但這些風險因素本身無法解釋病情輕重的各種變化。宿主遺傳學現已被證明對傳染病(包括呼吸道病毒)的易感性和嚴重程度具有重要作用。為了研究人類遺傳因素在新冠病毒感染和新冠肺炎中起到的作用,名為“新冠肺炎宿主遺傳學計畫”的研究專案,形成了一個採集、分享和分析數據的國際研究網絡。

基於這些研究開展的新冠肺炎患者全基因組關聯薈萃分析發現了與新冠病毒感染或新冠肺炎嚴重程度相關的新基因座。包括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團隊發現,這次鑒定出的部分基因座和之前與自身免疫疾病、炎症性疾病或肺部疾病特徵相關的基因座有重疊。其中一些基因座只在特定亞群中被發現;比如,兩個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的基因座是在四項針對東亞血統人群的研究中發現的,充分說明對不同血統人群開展全球綜合分析的重要性。

除了“德爾塔”毒株之外

科學家發現變異毒株“拉姆達”可能擁有傳播能力增强的變異正在全球多國傳播▽

2020年8月,科學家首次在秘魯發現了一種新冠病毒變異毒株C.37,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命名為“拉姆達”。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日報導,這種新毒株可能擁有能增强其傳播能力的變異,正在全球多個國家傳播,引起多國衛生官員的注意。

“拉姆達”變種首次在秘魯被發現後迅速傳播。6月14日,WHO將其歸為“關注變種”(VOI)。VOI變種指可引起社區傳播、傳播集羣,或在多國發現的變異病毒。一旦變異毒株出現傳播力、毒力增强,或使現有檢測、治療方法、疫苗效果降低,其將被歸為“擔憂變種”(VOC),“德爾塔”就屬於VOC。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6日報導,在澳大利亞成為最新發現“拉姆達”的國家後,這個毒株已經擴散至31個國家,在南美國家的傳播率尤其高,現在占整個秘魯新增病例的約81%,鄰國智利感染該變種的患者也達到新增病例的約1/3。而且,這種變種最近在英國突然出現。6月25日,英國公共衛生部報告了6例“拉姆達”變種病例,均與海外旅行有關。

“拉姆達”變種正在受到監測,因為它攜帶了一些可能增强其傳播能力的突變。與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相比,“拉姆達”變種的刺突蛋白中有7個突變。

WHO稱,其中一些突變可能新增病毒的傳染能力,或降低某些抗體中和病毒的能力。例如,“拉姆達”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病毒借此附著到人體細胞上)中有一個被稱為F490S的突變。發表於《基因組學》雜誌7月刊上的一篇論文指出,F490S可能是一種“疫苗逃逸突變”,它既可能使病毒更具傳染性,也可能降低疫苗產生的抗體識別變異的能力。

不過,英國公共衛生部稱,這些影響還只是理論上的,現時沒有證據表明這種變種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或使現時使用的疫苗效果降低,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來確定這一突變是否真的影響了病毒的行為。

來源:上觀新聞編輯呂瑞天吉倩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