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醉酒後隨口給一小國賜名,從未更名並沿用至今,今已是強國

江西 84℃ 0
摘要:690年,武則天廢兒稱帝,改李唐國號為武周,定都洛陽,稱“神都”。“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而日本與中原的淵源還不止如此,武則天醉酒後隨口給一小國賜名,從未更名並沿用至今,如今已是強國。武則天在成為最高統治者後,改國號為周。有一次武則天喝醉後,將日本一名賜給了粟田真人,就這樣子,日本更改名字的事情被拍案而定,日本也從“倭”正式更名為“日本”。

690年,武則天廢兒稱帝,改李唐國號為武周,定都洛陽,稱“神都”。“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長遠的發展歷史,自漢朝開始就奉行“天朝上國”,周圍的很多小國都是向我國進行朝拜,尋求大國的庇護,日本也是其中之一。日本最初與我國展開交流是在唐朝,唐朝時期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都處於巔峰的時期,對外交往也日益頻繁。

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量的遣唐使前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對其文化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在日本的文化習俗裏,很多都帶有中國的色彩。而日本與中原的淵源還不止如此,武則天醉酒後隨口給一小國賜名,從未更名並沿用至今,如今已是強國。

這一國家說的便是日本,最初日本並沒有正式的名字,被中原稱為“倭”,倭這個字有矮小之意,因為日本人的身材體型都較小,所以才有這個代稱。但日本這個民族,對於所謂的好勝心和自尊心异常堅守,囙此他們非常反感其他國家稱他們是“倭國”或者“倭人”。在更改名字這條路上,日本耗費了數百年之久。

一開始日本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儘管日本一直有改名的意向,但無奈中原地區實力强盛,一直沒有得到允許,身為附屬國自然不能隨意提出異議。西漢末年,中原地區進入混戰狀態,看到這個時機,他們為自己擬定“日本”這個稱謂,意為太陽最初升起的地方。

隨著中國分裂局面結束,隋朝建立後,日本便派遣使者再一次提出更名的意向。而且這次還提出要從中國的附屬國中獨立出來,不再向中原俯首稱臣,在位的皇帝忍不住勃然大怒,認為日本是在公然挑釁隋朝天朝上國的地位,囙此否决了日本的提議。更名的事也就暫且擱置了。

到唐朝時,日本受中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吸引,派遣了史上最多的使者前來學習。日本改名的道路也出現了轉折。武則天在成為最高統治者後,改國號為周。但是女人當政是不被人承認的,這個時候的武則天急需要人承認她的地位。

而武則天晚年沉迷男色,日本派出的節度使名字叫做粟田真人,面相和善舉止談吐十分儒雅,有滿腹經綸,這樣的一個人必然很討武則天的喜歡。支持了武則天的身份又獲得了武則天的垂愛,自然少不了被武則天宴請。有一次武則天喝醉後,將日本一名賜給了粟田真人,就這樣子,日本更改名字的事情被拍案而定,日本也從“倭”正式更名為“日本”。

但是“倭”這個字並沒有隨著日本的更名而結束使用,在明朝,日本就一直被中原百姓稱為“倭寇”。因為他們像盜賊一般不停騷擾明朝邊境與人民。在完成明治維新後日本工業發展迅速,並在清朝末年對我國發動甲午戰爭,在這場戰爭裏日本艦隊一舉擊潰清政府的北洋艦隊,加入西方列强瓜分中國的行列,這樣一來倒也坐實了日本倭寇的名分。

上世紀前期,受全球經濟大危機的影響,各國經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日本發動對我國長達十四年的侵略戰爭,對國家和人民進行嚴重的迫害。過去的記憶過於慘痛,不是隨便就能够忘懷的。

二戰結束後,中日兩國建立起外交關係,同為東亞的大國,兩者也在經濟貿易上共同進步發展。但日本仍然存在挑釁國家主權的行為,以及日本領導人祭拜靖國神社事件,這些行為無疑是在將兩國的關係推向冰點,最後的結局也不過是損人不利己,日本本身也撈不到任何好處。

參考資料:

《通典》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