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體記者石磊磊羅丹淩
見習記者周字藝
重磅!
近日,野生動物攝影師陳林在
三明市明溪縣夏坊鄉中溪村
記錄到一對斑頭大翠育雛的完整過程
這是15年來
福建境內首次拍攝到
斑頭大翠鳥繁殖後代的照片和視頻
翠鳥溪邊育兒攝影師密守倆月
每年4月初到6月底,是斑頭大翠鳥的繁殖季節。
在三明市明溪縣夏坊鄉中溪村的一條無名小溪旁,一對斑頭大翠鳥正在照顧剛出生的寶寶。它們在溪流中尋找魚兒,除了填飽自己的肚子,還要哺育寶寶。寶寶們的餐食是特製的,每天喂的魚兒在不斷增大。兩個多月後,寶寶羽翼豐滿,跟著爸媽出巢,學習覓食等生存技巧。
中溪村的山林,海拔600米左右。無名小溪中有著不少野生魚類,給斑頭大翠鳥提供了豐沛的食物。2016年,當地的“鳥導”(指引拍攝者尋找鳥類的嚮導)謝芳林發現了斑頭大翠鳥。今年,當謝芳林發現斑頭大翠鳥在育雛時,並沒有將消息擴散出去。如果告訴外地攝影師,他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可他擔心拍照的人多了,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鳥類弃巢,進而影響鳥類正常生育。
最後,他將這一秘密告訴了生態攝影師陳林,希望斑頭大翠鳥的育雛,能在不受驚擾的情况下被記錄下來。
根據約定,陳林團隊拍攝時,一次僅允許兩人在十幾米外的樹林中拍攝,其他同伴則沿著溪流巡查,避免人為破壞。謝芳林負責為拍攝團隊免費送飯,不收分文。過去的兩個多月時間裏,謝芳林和拍攝團隊沒有在網絡上擴散任何資訊,直到斑頭大翠鳥一家搬家。
倒銜小魚喂寶寶巢穴距水面1米
和其他鳥類不同,翠鳥的巢不是搭在樹枝上,它們會選擇更為隱蔽的地方——溪流岸邊土崖上。囙此,一般人要發現它們的繁殖巢,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一點點運氣。
經過觀察,陳林和拍攝團隊發現了繁殖巢的位置,在溪流水面上1米左右。時逢雨季,拍攝團隊一直擔心繁殖巢被上漲的溪水沖毀,幸運的是,兩個月過去了,斑頭大翠鳥的家園安然無恙。
不過斑頭大翠鳥的巢穴很深,很難發現雛鳥,他們是如何判斷斑頭大翠鳥在育雛的?
陳林回憶說,雄鳥和雌鳥捕獲一些小魚後,沒有直接吞食,而是甩著嘴巴,調整小魚的姿態,每一條都是魚頭朝外,魚尾朝內。
這是因為,如果從魚尾開始吞食,雛鳥就可能被倒刺卡住。囙此貼心的爸媽會避免這個隱患。換作是在日常捕食中,斑頭大翠鳥並不擔心小魚的倒刺,更不會講究這個細節。
在6月底,他們發現雛鳥隨著爸媽一起離開了巢穴,即結束了拍攝之旅。
15年三次發現斑頭大翠繁殖巢
對於觀鳥愛好者來說,《中國鳥類野生手册》是一本權威的工具書,書中提到斑頭大翠鳥“在西藏東南部、雲南南部及海南島為留鳥”。事實上,這種鳥類在福建三明也有分佈。
陳林在2007年時,就在三明將樂的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的溪流邊拍攝到了這種珍稀的鳥類。這張照片也在2010年獲得了中國國家地理第二届飛羽瞬間攝影大賽瀕危組金獎。然而陳林說照片背後有一種遺憾。原來,這只斑頭大翠鳥也在育雛,而陳林剛剛接觸鳥類拍攝,並沒有跟踪記錄這一罕見的一幕。
2011年,陳林在江西的九連峰拍攝斑頭大翠鳥育雛,不過拍攝到一半時,巢穴被溪水沖毀。這一次是在距離龍棲山有80公里的小山村中拍攝到斑頭大翠鳥育雛。陳林將視頻照片和朋友分享,在讓世人知道福建是斑頭大翠鳥分佈地的同時,也讓更多人關注對這種鳥類的保護。
陳林說,斑頭大翠鳥雄鳥嘴的下部是黑色的,而雌鳥嘴的下部是紅色的。
小知識
翠鳥屬於羽毛色彩亮麗的一類鳥,它們具有強壯的長嘴,中國記錄有11種,其中2種為偶見迷鳥。作為翠鳥科的一種,斑頭大翠鳥屬於中等體型,體長23釐米左右。福州暫未發現這種翠鳥,主要的品種為體型較小的普通翠鳥,體長15釐米左右。斑頭大翠鳥與普通翠鳥的區別,為眼前及眼下具皮黃色點斑,頸側具皮黃色條紋,耳羽近黑並具銀藍色細紋,可以說羽毛更為華麗。
統籌:江荷編輯:遊越
還有這些資訊值得關注
▼▼▼
海都君恨不得24小時不休息
變成鐵打的為大家服務
拜託親們來點個和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