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浙江農民從田地裏挖出劃時代武器,竟然是響尾蛇飛彈

浙江 73℃ 0
摘要:1958年,浙江溫州,一個農民在田地裏耕作,盼望著來年有個好收成。就在這時候,他卻從田地裏翻出來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堪稱劃時代的武器。其實,答案就是美國研製的AIM-9“響尾蛇”飛彈。為了解决這種弊端,美國研製了響尾蛇飛彈。當時,中蘇兩國對這種響尾蛇飛彈自然也是有幾分忌憚的。而敵軍也反應過來,向王自重發射了五枚響尾蛇飛彈。

1958年,浙江溫州,一個農民在田地裏耕作,盼望著來年有個好收成。就在這時候,他卻從田地裏翻出來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堪稱劃時代的武器。

那個時候,國際局勢緊張,美蘇之間可謂劍拔弩張。不過,這樣的局面也讓中國群眾普遍有很强的警惕性和憂患意識。這個農民雖然沒專門接觸過軍事武器,但也知道田地裏這個“傢伙”不一般,生怕突然爆炸,就第一時間報告給了當地政府。

當工作人員看到這個農民對田地裏那個“傢伙”的描述,越發覺得這很有可能是某種高科技武器,就急忙轉交給了軍方。沒過多久,一輛軍車載著幾個軍方人員來到了現場,只是粗略地察看了下,甚至顧不上細看,就把這個像炸彈又不是炸彈的“傢伙”給秘密運走了。

是什麼樣的東西能够讓軍方顧不上細看就得馬上運走呢?

其實,答案就是美國研製的AIM-9“響尾蛇”飛彈。這款武器在50年代可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款具有實戰能力的紅外導引型短距空對空導彈。

畢竟,那時候國際上飛彈武器的主流是使用無線電制導科技。這種技術倒也不能說落後,只不過在敵我戰機勢均力敵時有一個弊端無法克服,那就是發射的時候要持續接收戰鬥機的雷達訊號,才能持續鎖定並精准命中目標。

為了解决這種弊端,美國研製了響尾蛇飛彈。這款飛彈通過搭載紅外導引頭,就可以自主對目標進行持續的探測和跟踪,這無疑極大提高了作戰的靈活性。

當時,中蘇兩國對這種響尾蛇飛彈自然也是有幾分忌憚的。而溫州田野裏的這次偶然發現卻讓我國的飛彈專家們振奮不已。那時候,我國的飛彈事業還處在蹣跚學步的階段,能够有這種直接研究世界最先進飛彈的機會,自然是天賜良機了。

只不過,當時中美之間在經過朝鮮半島的一番較量後,明面上並沒有新的直接交手,這枚美國最先進的響尾蛇飛彈又怎麼會出現在浙江溫州呢?

眾所周知,1958年大陸、臺灣展開了八二三砲戰。在炮戰中,我軍取得了累累碩果,成功炸死了臺灣的多名將領。這時候,臺灣只能向美國求助,而美國也想借此遏制我國,雙方一拍即合。很快,美軍向臺灣提供了性能優越的F-86F型噴氣式戰鬥機和四十枚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響尾蛇飛彈。

得到援助的臺灣當局在當年9月派遣了其中20多架F-86F戰鬥機向浙江溫州上空侵襲。這時候,駐守在浙江的革命军空軍駕駛著殲5戰鬥機起飛攔截。面對臺軍性能優越的武器,在一開始局面難免有點困難。

不過,我軍將士發揮隨機應變的戰術,堅決採取近距離纏鬥的管道,不給對方發射導彈。然而,我軍英雄飛行員王自重駕駛的3號機突然失控,被敵人給包圍了。

面對這種局面,王自重决定在被擊落前為國家做出最後的貢獻,他奮不顧身地沖向敵機,打算與距離最近的兩架敵機同歸於盡。而敵軍也反應過來,向王自重發射了五枚響尾蛇飛彈。

然而,讓敵軍萬萬想不到的是這五枚中偏偏有一枚沒有爆炸,落到了空戰附近的農田裏。

我國專家在得到這枚響尾蛇飛彈後,馬不停蹄地組織了全國專家對該飛彈進行研究。遺憾的是,我們連仿製都做不到。這時候,蘇聯人也知道了我們撿到了一枚響尾蛇飛彈。

我國在和蘇聯進行了多次談判後,與蘇聯達成了合作協定,協定為我們交出響尾蛇飛彈,蘇聯則在仿製成功後將該科技共亯給我們。

3年以後,蘇聯仿製出了K-13空對空導彈,還向我國交付了一批K-13飛彈以及能够發射這類飛彈的米格-21戰鬥機。

看到這,想必不少看官們和我一樣的想法,美國人當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非但沒能遏制我們,反而喪失了響尾蛇飛彈帶來的科技優勢。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