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的離奇事件,長江江水“消失”2小時,原因至今難以解釋

湖北 68℃ 0
摘要:長江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當時的長江流域,絕大部分都被海水所覆蓋。三疊紀末期,由於地質活動等影響,長江所處區域開始隆起成為陸地,有的區域成為了平原,有的區域山巒疊起,古長江隨即形成。侏羅紀時期,今長江開始形成,距今300萬年前趨於穩定。不過,在67年前,當時的長江江水“消失”2小時,原因至今難以解釋。

長江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當時的長江流域,絕大部分都被海水所覆蓋。三疊紀末期,由於地質活動等影響,長江所處區域開始隆起成為陸地,有的區域成為了平原,有的區域山巒疊起,古長江隨即形成。侏羅紀時期,今長江開始形成,距今300萬年前趨於穩定。

長江的上游,從宜昌市開始計算,流域面積達到了100萬km2,全長則為4504km;長江的中游,從宜昌市至湖口縣,流域面積有68萬km2,全長則為955km;長江的下游,從湖口縣至出海口,流域面積在12萬km2,全長在938km。

據史料記載,長江流域各地區,曾發生過旱澇,最早的文字記錄在西漢。西元前190年,《漢書》記載:“夏,大旱,江河水少,溪穀絕。”;西元前185年,《漢書》記載:“夏,江水、漢水溢,流民四千餘家。”。

歷朝歷代都有過相應的記載,文獻記述比較詳實的,主要為清朝距今的記錄,可供後世進行參攷。據相關資料顯示,發生在長江流域的旱澇現象,是有迹可循的,有著很强的地域分佈特性;中下游位置發生乾旱的頻率比較高,中上游位置發生洪澇的頻率比較高。

不過,在67年前,當時的長江江水“消失”2小時,原因至今難以解釋。據相關資料記載,這件事情發生在泰興,當時天色比較的陰沉,已經接近傍晚,長江的蓄水量突然减少,隨即枯竭斷流,以至江上的船隻擱淺,眾人見此情景,全都十分的詫異。

1954年,一月中旬,在下午長江所處泰興流域,江水逐漸退卻開來,致使江面枯竭斷流;兩小時以後,江水從上游奔湧而來,江面再次恢復平靜。當時,此處水域枯竭以後,沿岸的居民紛紛下河,拾取江中遺物,索性大家都比較的理想,只在淺灘附近活動。

囙此,江水再次恢復的時候,大家在聽到奔湧而來的響聲以後,才得以快速的返回岸邊,囙此沒有人受傷。眾人對於這件事情十分的好奇,囙此紛紛做出了假設,但是大多都沒能解釋清楚,含糊其辭讓人不甚理解。

有人曾為了調查這起離奇事件,特意去查閱了相關文獻,結果還真的找到了類似的記錄。據相關文獻記載:“大德二年,七月暴風,江水上漲,高達四五丈,人畜漂溺無數。至正二年八月,長江水一夜之間枯竭見底。”。

1298年,泰興受到了豪雨的影響,長江的水位急速上升,最後水灾氾濫,使得沿江的都市受害嚴重;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理解,洪澇的發生是因為受到了雨水的影響。之後,記載的斷流事件,就讓人匪夷所思了,江水一夜之間就枯竭見底,第二天的江潮又驟然而至。

這種斷流的現象,既然會在同一個江段出現兩次,所以有人覺得肯定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囙此,相關學者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認為長江這個地方之所以會斷流,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

據地理學家分析,凡事處在地球北緯30°線的位置,存在過很多讓人難以理解的現象,而且在這一維度線上,有過很多的奇景。泰興所處的地理位置,剛好在這個維度線的附近,所以很多的學者認為,長江斷流這一奇景,跟其所處地理位置有關。

之後,我國對於長江進行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1954年,分蓄洪工程建成,解决了長江中下游洪澇的問題;1958年,開展丹江口工程,充分利用長江支流的水域;1971年,開始興建葛洲壩工程,使得長江的航運更加的穩定;1994年,三峽工程成了長江中上游十分重要的水利工程,建成以後將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水電站。

因為,我國對於長江進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和開發,使得長江各流域都趨於穩定,沿江的居民得以安居樂業,實在是讓人欣慰。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