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山大學都被譽為“華南第一學府”,但很多華南理工大學的人都表示不服。
在廣東,“中大派”和“華工派”之間的“相愛相殺”倒也令人喜聞樂見。
雖然在綜合實力上,華工比中大稍微弱一點,但在理工科方面,華工卻絲毫不遜色。尤其是在科技創新能力方面,華工最近幾年的表現可圈可點,不僅全面發力一流學科建設,而且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創新人才輩出,科技創新成果斐然。
下麵,一起來看看華南理工大學究竟有多强!
“一流高校”的綜合實力
華南理工大學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至20世紀10年代,學校最早的一支是1918年成立的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至今可以算有100年的歷史。
不過,華工的創立時間是依據其主要源流之一來定的:1931年成立的國立中山大學理工學院。在建國之後的全國院校大調整中,中山大學理工學院與華南聯合大學理工學院等實力強勁的學科組建成為華南工學院。後來幾經變革、合併,學校於1988年正式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
也正因如此,很多人把華工當作中大分離出去的院校。對此,華工人再次表示不服。
不管怎樣,今天的華工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一流”大學,不僅是廣東僅有兩所“985工程”和“一流高校”之一,同時也是全國聞名的理工科强校。
今天的華工總部,就是當年中山大學工學院辦學的地方。走進校園,撲面而來的濃郁的學術氣息,紅磚綠瓦,充斥著古樸的韻味。
學校不以大型建築奪人眼球,卻擁有制漿造紙工程、亞熱帶建築科學和發光材料與器件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5個國家工程(科技)研究中心這樣的利器,為師生們探究科學前沿提供强大支撐。
而大學城校區位於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內,廣州國際校區位於番禺區創新城,確實充滿了現代氣息,與總部呈現出不同的景象。或許是由於廣東敢想敢拼的作風使然,這裡的華工人朝氣蓬勃,加上國際校區多有國際人才的加入和交流,思想异常活躍。
但不管建築、校園風光如何變化,都閃耀著著華工人敢於創新的精神和善於創新的智慧。
“一流”的理工類學科
毋庸置疑,華南理工大學固然是以工見長的院校,但也不僅如此,它同時也是一所理、工、醫結合,管、經、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說起來,華工的優勢學科真不少,不僅在廣東是如此,在全國院校中也有很明顯的優勢。
根據上海軟科發佈的2021“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華南理工26個學科上榜。其中,化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輕工科技與工程等3個學科躋身全球前10。
而這三個學科,加上農學,也恰好是華工在“雙一流”工程中入圍“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學科。同時,這四個學科,加上物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臨床醫學9個學科均進入國際ESI全球排名前1%。
由此可見,華工確實是一所實力很强的綜合性大學,其強勢學科絕不僅僅是“工科”,甚至連醫學、農學都有不俗的表現。
華工最强的專業當屬輕工科技與工程,該學科在第四輪學科中被評為A+類,與江南大學並列全國第一。一流學科、ESI排名,學科評估均名列前茅,這可是全方位“認證”的優勢學科。
不僅如此,擁有何鏡堂院士的華工建築學相關學科,在國內也頗負盛名。何鏡堂院士作為國內著名的建築大師,當年就讀於華南工學院,就受益於學校在建築學上的優質資源和科研水準。畢業後,何鏡堂院士長期在華工任教,如今擔任華工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一職,主持過設計了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等大量國家級標誌建築。
由於何鏡堂院士的坐鎮,進行教學和科研,華工的建築學也成為國內響噹噹的學科。這是科技的傳承,也是科技的創新。
創新教育改革
工學學科,既注重理論研究和教學,更重視在實踐中檢驗,既強調基礎扎實,更需要不斷創新。這也是華工一直在不斷突破的方向。
沒有創新的工程學科,是沒有生命力的。華工的教育,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早在1999年,華工就在全國率先提出創新、創造、創業的“三創型”人才培養目標——低年級時實行雙創教育與通識教育融合、高年級實行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培養培養“研究型的工程師”和“科技型的企業家”。
為此,華工强化科研與教學融合,實施本科與研究生教育貫通理念和開設“本研貫通創新班”,搭建“學院—學校—省級—國家”四級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體系,從科研到應用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這也是華工受到學子們歡迎的重要原因。在這裡,彈性制的學分,讓學生有更多空間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和學習方式,掌握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能。
此外,華工的廣州國際校區本身就是一個創新。該校區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全部“新工科”學院的校區,10個鑽研“新工科”的學院和若干研究院在這裡進軍國際科技前沿。
華工廣州國際校區不是單打獨鬥,每個學院都會與世界排名前100或學科排名前50的著名大學進行深入合作,搭建與國際接軌的世界前沿高端平臺。並且,華工還在廣州國際校區率先試點全新的人才培養計畫。
這是華工有望培養出一批活躍在科技最前沿的國際性頂尖人才的地方,也是華工在高新科技變革的關鍵時期,尋求新一輪突破的新嘗試。
企業家和工程師的搖籃
華工的優勢是擁有强大的工科實力,如果能够在此基礎上,全面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並將科技融合起來,必定能够碰撞出精彩的火花,產生巨大的成果。
事實證明,華工和華工的學子確實做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科技科研成果從華工走向世界。
就拿科技專利來說。自2009年中國專利獎改制為每年評審以來,華工以第一專利權人獲獎總數達到38項(包含2項金獎和3項銀獎),獲獎總數超過清華大學排名全國高校第一。
華工的技術應用注重實用性,通常會為了解决一個實際難題進行全方位的細緻研究。
眾所周知,造紙行業水污染嚴重。為了解决這個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工教授陳克複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並取得突破性成果。2020年1月,由陳克複教授為第一完成人的項目“制漿造紙清潔生產與水污染全過程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舉彌補了廣東高校牽頭獲得國家科技獎一等獎的空缺。
時至今日,華工無線電科技專業50177“超級班”依然令人津津樂道。1977年華工的無線電科技專業培養了中國彩電三巨頭”: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TCL董事長李東生和康佳集團前總裁陳偉榮,他們到今天依然是推動中國彩電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
或許這是偶然,其中卻有必然的因素。
理工科積澱深厚,又不斷改革創新,發揮科技專長,人才輩出,華工才會被譽為“企業家和工程師搖籃”。希望華工繼續努力,進一步發揮理工科所長,與國內其他高校再决高下。
參考資料:
教育部《華南理工大學大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南方新聞:《發力世界一流,培養卓越人才》
華南理工大學:《提昇質量促進轉化,華南理工大學中國專利獎評選再創佳績》
澎湃新聞《全國高校首位!華南理工中國專利獎再創佳績》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