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個文學繁盛的國度,自古以來各類詩詞歌賦不計其數,唐詩宋詞更是聞名遐邇。古代那麼多文人,或咏物,或抒情,或述懷,或言志,將自己的才情和所見所聞所感融合在一起,造就了無數傳唱不朽的名篇……
雖說古人在創作的時候多是自由發揮,但難免也會有借鑒的情况發生。就好比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篇有關愛情的詩歌是如此經典,以至於人們都只記住了這篇佳作,而罕有人提及原作。
在我國文體中,唐詩宋詞無疑是最經典的,所以至今人們從小接觸得最多的還是這兩種文體,特別是唐詩。但詩詞是有著嚴格的格律限制,比如說押韻、平仄、對仗等等,所以其創作出來的內容勢必要做出一定妥協,能够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大。
所以,我們在接觸唐詩宋詞時,難免會發現有些詩詞中的句子描述的內容不盡相同,更有甚者,有的作者會把別人的詞句整個拿來嵌入進自己的作品裏(在我們如今的概念中,這應該算是抄襲了)。比如唐朝詩人張志和在《漁歌子》中的名句:“桃花流水鱖魚肥”,就被大文人蘇軾直接放到了自己的《浣溪沙·漁父》中。
而這樣的“抄襲”還不算最厲害的,在我國文學史上,將別人的作品中的詞句“抄”進來後,不僅成了自己作品中的名句,而且“抄”進來的詞句甚至名氣遠超原作,看來看去也就是這一比特了。
這首名詩就是《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作者是唐朝詩人元稹。在歷代描寫男女之間的相思之情與告白之意的詩作中,那絕對是大有名氣: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詩是元稹為悼念其亡妻韋叢所作的,詩的大意是:
曾經到滄海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別處的水就失去吸引力了;除了巫山上那雲蒸霞蔚的景致,別處的雲就顯得黯然失色。匆匆地在花叢中走過卻沒有心思回頭顧盼;這其中的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另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整首詩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前兩句詞意豪壯,抒情强烈;後兩句語勢舒緩,抒情曲婉,既是深情的告白,又是悲痛的悼念,表達了對亡妻韋惠叢的無限仰慕及忠貞不二的愛情,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這首詩的經典程度從其後世的傳唱中就能見一二,不少人都將此首情詩奉為圭臬。但少有人知道,這首詩最著名的前兩句,其實都是“抄襲”來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借鑒於《孟子·盡心上》的:“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兩者之間類比的意義沒有差別,原文將“觀於海”比喻“遊於聖人之門”,也是說看過大海,其他水就不再有魅力,聽過聖人的話,其他言論都不再具有吸引力。
“除卻巫山不是雲”則取典於宋玉《高唐賦序》中的故事,該賦篇幅較長,賦的開始講巫山之雲為神女所化,其中有“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並稱讚巫山的雲景“上屬於天,下見於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以此來形容巫山如夢如幻的雲景。
而元稹在作這首絕句的時候,通過引用和凝練,將上述兩篇作品中的典故化成了自己詩作中的前兩句,以其獨特的意境形成了極高的傳誦度,以至於關於滄海與巫山,人們都只知有元稹,卻少有人知道孟子和宋玉。
不過,古時候文人之間的鬥筆爭鋒不能認定為抄襲那麼簡單,這種由情及景,再由感而發的創作,更像是更上一層樓的昇華,是一種獨特的寄託。從元稹行筆中的滄海之水與巫山之雲中流露出來的真摯情感,也讓我們見識到了他們夫妻之間堅貞的愛情和刻骨的思念,這才是真正讓我們動容的地方。
本文資料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歷史生活人文,品史聞事見時,眾推風雲榜(請輸zhongtuifyb)與你暢聊風雲變幻,共推精彩見聞~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