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廟版的《浮生六記》—《悲秋雜識》(揚州江都)

江苏 119℃ 0
摘要:清華大學出版社於2013年出版了著名學者肖伊緋編著的《民國溫度》一書。該書通過對民國年間出版的廿本珍罕書籍的深入探討,為民國時期的文化史,生活史點睛,讓讀者感受到民國年間的風情與溫度。該書收錄的珍稀版本中,有一册是仙女廟鎮著名詩人,書法家王景琦之子王永鉌的《悲秋雜識》,它被譽為民國年間揚州仙女廟版的《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水准很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隨筆。

清華大學出版社於2013年出版了著名學者肖伊緋編著的《民國溫度》一書。該書通過對民國年間出版的廿本珍罕書籍的深入探討,為民國時期的文化史,生活史點睛,讓讀者感受到民國年間的風情與溫度。

該書收錄的珍稀版本中,有一册是仙女廟鎮著名詩人,書法家王景琦之子王永鉌的《悲秋雜識》,它被譽為民國年間揚州仙女廟版的《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水准很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隨筆。它以深情真率的筆觸敘述了在貧困生活之下夫妻間的至誠至愛的真情實感。而1930年由王永鉌編著,揚州業勤文化社出版,揚州著名書法家顏二民篆箋的《悲秋雜識》也是這樣一部敘述作者與其妻魏詩庾之間真摯情感的記實體著作。

魏詩庾的父親魏慕陶,衡陽人氏。原系江右地方的一名官員,在任上病逝後,作為遺腹女的魏詩庾(字宜秋,號咏庾)在成年後投奔僑寓揚州的哥哥,並於1924年嫁與仙女廟的名門望族王家大院王景琦家。

誰知,婚後三日,魏氏即患上肝病,幾經周折才得以好轉,並生下一子一女。由於魏氏自幼知書習文,又精織繡,所以夫婦兩人恩愛有加,常以詩文互娛。王永鉌性格內向,一直無意功名。雖然妻子對他期許遠大,但王本人卻只想夫妻長相廝守。因為沒有事業,經濟不免日漸窘迫,魏氏染疾後也就不願正常服藥,好轉後更不想加强營養,體質一直衰弱,再加上長年操勞過度,不幸於婚後六年病逝。彌留之際,怕子女感染,魏氏又作出了有悖人之常情的舉動,不讓孩子與自己見上最後一面,只留下一遺詩一遺囑。這一切,使得王永鉌异常自悲,自責,自愧,自恨,在悲痛欲絕之時,也一連寫下六副挽聯與十四首悼亡詩。

魏氏遺詩曰:“依依執手已臨終,方寸清明鬼亦雄。熱淚不傷連歲病,私心惟憐數齡童。未供婦職慚愆重,上有尊親莫祭豐。鈿合金釵須記取,勿教遺失亂離中。”遺囑曰:“既來之,則安之,毋忘斯言。從茲捧負提攜應對兩雛。憐乳臭,薪桂若米珠。若恰當今日不必鋪張浪費,只須一瓣爇心香”。遣詩遺囑中,不舍不忍,不甘不弃,讀之令人淚奔,感歎莫名。

王永鉌的挽聯曰:“生死亦何常,已到垂危,猶教待我懸孤,强為支持三日去;昇沉雖有定,若論既往,最是憶痛卻扇,不堪潦倒八年來”。王永鉌的十四首悼亡詩則記錄了他們從初見到訂婚,從完婚到生子,從染病到沉屙的全過程。每一首詩都沉痛悲凉,恍若舉世間再無依賴與留戀,每一首詩都可惜一切無法重來,可恨一生痛失!

《悲秋雜識》一書,就是這樣一本由祭文與傳記,遺詩與遺囑,挽聯與挽詩合璧編著而成,為後世留存的一本悲情故事。難怪蘇州曲學大師吳梅的弟子吳瑩看完這本書以後,在末頁題曰:“今得觀此悲秋悼玉小輯,方知浮世之悲!”(朱毓麒)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