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家人住日軍炮樓50年,牆壁厚72釐米,光裝好暖氣就花了10年

山东 57℃ 0
摘要: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如今,很多的年輕人為了有一個家,都在奮力的拼搏著,因為有了屬於自己的家,也就意味著有了自己的歸屬。據現在房子的主人,孫從孝的回憶,當年他10歲的時候,就開始在這個炮樓裏生活。炮樓的這塊區域,曾經屬於電力部門管轄,而孫從孝的父親就曾是電力部門的職員。但是孫從孝的父親不在乎這些,他希望家人住的寬敞一些,所以就開心的搬了進去。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望驛台》

家從古至今,都是人們的避風港,無論身處何地,無論自己在做些什麼,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家,以及自己家中的親人,就會無比的思念,也會有一種莫名的心安。如今,很多的年輕人為了有一個家,都在奮力的拼搏著,因為有了屬於自己的家,也就意味著有了自己的歸屬。

我國成立以後,在進入計劃經濟時代時,有一種獨特的房屋分配形式,只要是在組織工作的職員,基本上都能够分到一套房子。國家或組織分房的時候,通常都會考慮各種情况,比如工作的崗位,以及工作的時常,還有家庭人口也有考慮在內。

通常,在組織中如果只是單身一人,很難分配到一整套房子,只可能被分到一套房子裏的小單間;只有等到結婚的時候,才可能分到一套整間的房子。這個時候的福利分房,有的組織會象徵性的收點租金,有的則完全不收,房子如果損壞了,國家還會支付房屋維修和管理費用的開支。

囙此,生活在這個時期,並且能够在組織上班的職工,可以說是非常的讓人羡慕,只要有工作了就意味著有房子,也就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直到1998年,我國才停止這種分房的形式,並且建立新的住房體制。

在我國的山東,有這樣一戶人家,他們是福利分房體制下的受益者,也是那個年代參與工作以後,職工的一個縮影。他們分配到了一整套房子,這套房子的面積很大,建築所用掉的資料,也是別的房子無法比擬的,光牆體的厚度就有72釐米,這套房子是日軍留下來的炮樓。

據現在房子的主人,孫從孝的回憶,當年他10歲的時候,就開始在這個炮樓裏生活。在他的記憶中,剛來到這座炮樓的時候,發現這套房子非常的寬敞,因為這座炮樓有三層高,但是除了寬敞以外,似乎就沒有其它什麼特點了。

孫從孝剛住在炮樓時,他還只是個小孩子,看到炮樓空蕩蕩的,基礎的生活設施也不完善,所以第一印象是冷冰冰的,厚重的牆壁也給他一種壓抑感。不過,父輩們將家居用品搬進來以後,就稍微有一點家的感覺,他也開始慢慢習慣這座炮樓,經常和弟弟妹妹從一樓玩到三樓。

炮樓的這塊區域,曾經屬於電力部門管轄,而孫從孝的父親就曾是電力部門的職員。一開始,組織給他們家分了一套房子,但是面積只有20多平方米,而他們一家人口非常的多,囙此顯得很擁擠。組織在瞭解到他們的情况後,進行了一些調整,把當時的這座炮樓給了他們。

炮樓雖然看起來很大,但是生活在裡面也是多有不便的,尤其這還是日軍修繕的炮樓,所以大家都很避諱。但是孫從孝的父親不在乎這些,他希望家人住的寬敞一些,所以就開心的搬了進去。

搬進去以後,他們一家才發現有很多的不便,尤其是牆體的厚度,非常的困擾他們,例如安裝電線或者是水管等等,這些生活設施都很難穿過這麼厚的牆體。為了解决這個問題,他們都是通過遺留的彈道孔來解决。

不過,他們生活在北方,供暖設施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這堵厚厚的牆壁仍舊成為了他們的阻礙,所以一直都沒能動工,拖了近10年的時間。到了孫孝從手中,他才將暖氣給安裝好,安裝暖氣的這個速度,可以說是非常的慢,或許已經是我國最慢的了。

以前,在這座炮樓裏生活著一大家子人,最多的時候五世同堂。如今,孫孝從的弟弟妹妹們,有的搬出去了,有的嫁出去了,所以整座炮樓就只剩下了孫孝從這一家人。兩個人兒女生活條件都還不錯,據悉還在別的地方給兩個老人買了房子,不過兩人卻仍舊選擇住在這裡。

他們說自己從小就在這座炮樓生活,早就習慣了這裡,以及周圍的一切,加上人老了以後就非常的念舊,所以捨不得離開熟悉的環境。兩位老人的家就是這座炮樓,這座炮樓有著他們共同的回憶,所以這裡就是他們的歸屬,有著家的溫馨。

标签: 炮樓 孫從孝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