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國際生”的身份,上了清北

北京 61℃ 0
摘要:我正吃著西瓜酪悠哉遊哉地感歎北京的天說變就變,閨蜜好像是遠程接收到了“我太閑”的訊息,瞬間給我投射了些八卦過來。某年,北京某知名大學附中的國際班有35名學生,除了去國外的2名學生之外,剩下的一半去了清華,一半去了北大。但在國際部上學的國際生中,真正在國外“土生土長”的外籍孩子很少,大部分都是外籍的中國孩。當時的他憑藉國際生身份,很順利地進入了人大附的國際部。先甜的國際生之路,你願意走嗎?

養料公眾號:yangliao99

我正吃著西瓜酪悠哉遊哉地感歎北京的天說變就變,閨蜜好像是遠程接收到了“我太閑”的訊息,瞬間給我投射了些八卦過來。

“聽說了嗎?”

“清華國際新生都是中國面孔的事又火了!”

“這次辦護照的廣告都出來了,不報班不刷題,披上國際生外衣,清華北大屬於你!”

我趕緊放下手中的甜品勺,這年頭,在有娃人士眼裡,消息可比食物好享用多了。

01

國際班的“中國臉”

某年,北京某知名大學附中的國際班有35名學生,除了去國外的2名學生之外,剩下的一半去了清華,一半去了北大。

一聽這個,千辛萬苦帶娃過高考獨木橋的家長朋友們秒變檸檬精,這清北錄取名額,都快趕上某些省了呀!

如果單單是國際友人上學“有優惠”,那這一茬也就過去了。好巧不巧有人發現了前兩年爆出的一張國際班學生的照片——清一水的亞洲臉。

國際班不都應該是黃頭髮藍眼睛的外國人嗎?或者有幾個不同膚色的也好啊!難道,都是韓國人?再看名單,除了一兩個帶歐巴風的名字之外,怎麼好像都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呢?

事實上,很多學校都有國際部。

先弄清楚一個概念,這裡說的“國際部”不是國際學校。

國際部,是公立學校與國外學校或機构合作的國際教育項目,可以同時申請國內外大學。除了極少數特殊校區之外,現時北京兩所被詬病“直升清北”的重點中學國際部的招生門檻都要求必須是外籍(非中國籍外國永居)。

國際部的學費一般遠高於非國際部,但大多低於同樣招收外籍學生的國際學校。除此之外,額外的留學申請諮詢費也是國際部的收入之一。

但在國際部上學的國際生中,真正在國外“土生土長”的外籍孩子很少,大部分都是外籍的中國孩。

其中,有些學生是自己兒時父母在海外工作,歸國後直接“華裔”身份;有些學生是在高考前由家裡人運作,拿到了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護照。

這也就是國際班中“中國臉”的由來。

02

國際生上清北,

真的很有優勢嗎?

雖然這些重點中學的國際部並沒有公開打保證,紅果果的寫上“直升清北”四個大字,但在很多已經畢業的校友眼裡,實際情況也和直升差不多。

早年,確有一些人享受到了國際生在重點中學國際部中的升學紅利。

以人大附國際部為例。入校不難,在有外籍的前提下,只要四肢健全、智商尚可、實事求是、別太臭屁招人煩就好。

入學後壓力也不大,高一高二兩年和同校其它學生一起上課,等到高三後再區分課程。因為最後考試的試題不一樣,所以雖然和普通生一起上課,但國際班的孩子並沒有太大壓力。

另則,彼時人大附本身也並不提倡通過佔用時間來新增學習效果的做法。所以國際生們也有時間自由,喝酒、燙頭、玩機車,活的像那些普高裡面不知升學為何物的小二哈們一樣。

普高小二哈們的快樂是沒升學意識,國際班孩子們的自由卻是沒後顧之憂。

國際生並不會參加高考(除非想受虐),而是在高考前就已經完成了目標學校的定向選拔。

選拔大約在3月份,4月份就能拿到結果,選拔過程也不難,甚至有國際生不自覺凡爾賽:“早知道上清北這麼簡單,就不申請其它國外的學校了。”

在普通生還在把“決戰高考”印在額頭上的時候,國際生們大概已經約好什麼時候去“京郊秋名山”得意地飄了。

國際生路線讓很多家長紅了眼,也讓護照辦理機构發現了商機。

按照前兩年人大附每年10w、清華附每年13.8w(現時已漲至高中部18.5w)的學費,移民最低100w的費用來看,走國際生路徑直升清本大概需要150w左右,遠低於在北京購置一套學區房的價格。

低入校門檻,清北高錄取率,甚至連運作成本都遠低於學區房,國際生路線真的如傳言那般好走嗎?

03

教育路上,

先甜未必是甜。

w在剛接到我電話的時候心情可能並不是很好,整個人意興闌珊。

事實上,頂著國際生身份上了北大的他現在正處於一個剛剛離職且並不知道下份工作要做什麼的狀態。

他並不希望出國,一則家人、朋友都在國內,二則他不喜歡那些出國後矯枉過正的華人,為了融入當地而畫著明顯不適合自己的妝容。

所以他把目標定在了國內最好的學校,清北。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有資格上最好的,那為什麼不去呢?”

當時的他憑藉國際生身份,很順利地進入了人大附的國際部。

在他眼中,人大附高中部的師資真的很强。老師自身擁有很深的學識,還有足够長的教育經驗,先不說學生能否聽懂,至少講得很透徹,且有趣。更重要的是,這些老師們會懂得關愛學生。

人大附國際部在學科上入學門檻極低,導致並不是所有國際生都能跟上老師的授課節奏。

w當時覺得這並沒什麼影響。因為沒有升學壓力,所以適應一段時間後,很多國際生就都變成了自由的鹹魚。

輕鬆的校園氛圍帶給了w很良好的同學關係和身心發展。

畢竟,高强度的學習氛圍和强競爭關係確實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性格和社交觀念。在重點中學的實驗班中,尖子生送玩物給其他學生的醃臢手段很常見。

畢業後,w順利被北大一個知名“養老專業”錄取。

同年,絕大多數國際生進入了北大,就算不是一個專業,也不過是樓上樓下的距離。北大的管理向來比清華開放,很多課程又是方便翹課的大班,所以國際生們的大學過得也很舒心。

可沒有一條路能保整個人生無虞。

畢業後的w才發現,職場並不像他一直接受的教育那樣自由。雖然拿到了一個互聯網頭部公司的offer,卻很快因不適應提出了離職。而華裔的身份,讓他再找工作時必須要顧及工簽問題。

還有一些國際生會在職場中被指點,很多人認為他們不是“真正”的優質學校畢業生,總把他們歸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一類。

從暫態的角度講,風平浪靜沒什麼不好。但沒有誰的一生都是舒適區,一個浪頭打來才發現,航行了這麼遠,自己的船上怎麼連個發動機都沒有。

w說,如果再來一次,他還真得認真考慮是否繼續走上國際生的路。

寫在最後

今年,一些中學的國際部開始收斂。某清華附本部學生爆料,熟識的國際部朋友也開始放弃浪過高中後低分入清北的想法。

不管收緊的程度是大是小,國際生路線都不可能被禁止。

對於很多國際生來說,清華附也好、人大附也罷,更像是一個大熔爐,對於自學能力强的學生來說,披著國際生的外衣,省些力氣走進去,也可以從這熔爐中煉化出一雙火眼金睛。

但懶是人的本性,在沒有升學壓力的環境下,更多的國際生選擇了什麼都不做,提早出關。雖然也能光鮮亮麗的走出來,卻在走出來才發現,這光鮮並不是故事的終點。

俗話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但我倒是覺得,這世界上有很多路,不過走之前要想好,最近的一條是不是最合適自己的那條。

先甜的國際生之路,你願意走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