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狀元鄉”,走出26比特院士百位校長,一萬名教授

安徽 66℃ 0
摘要:地域環境對人的影響可大可小,我國有一個縣市,被稱作是“狀元鄉”,這裡走出過26比特院士、百位校長和一萬名教授,究竟是什麼養的環境能孕育出如此多的高素質人才?江蘇省的宜興市被稱作中國的“教授之鄉”,這裡從建國以來就出過26名院士,百位高校校長,一萬名教授。

引言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春秋》

中國人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風俗習慣和文化會有著很大的差异。生長在這裡的人們也會帶有這裡的獨特氣質。著名的文學藝術家丹納就曾提出過著名的種族、時代、環境三要素,丹納認為包括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都會影響到一個民族的特性。這點在一個國家內也是一樣的,中國的地域遼闊,從南到北、從西到東的跨度都非常之大,所以各地在生活環境上的差异還是非常大。

環境對一個人的塑造作用極大,我們常說的南方人的婉約、北方人的粗獷,都是一個道理。地域環境對人的影響可大可小,我國有一個縣市,被稱作是“狀元鄉”,這裡走出過26比特院士、百位校長和一萬名教授,究竟是什麼養的環境能孕育出如此多的高素質人才?

一、環境對人的影響

中國有句古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是靠近好人就會容易被影響得更好,接近壞人就容易被帶壞。社會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應該選擇一個更加積極的環境氛圍,否則即使意志再堅定也很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居鮑市不聞其臭。”在一個好的環境中人不知不覺就跟著變的更好了,在一個差勁的環境內,自己變得很糟糕都不會意識到。就跟我們努力到一個更優秀的大學裏念書,好的學校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身邊周圍的人都是積極向上的,身處期間的人自然也會變得更好。相反如果是一個大家都不注重學習的學校,那麼想要努力變好也會很困難。學術氛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代一代的長久影響積累才會有的。中國有一個出了最多院士的縣,這裡從古至今在人文方面的成就都非常突出,這裡出過許多學術界的權威人物,可謂人才濟濟。

二、教授之鄉

江蘇省的宜興市被稱作中國的“教授之鄉”,這裡從建國以來就出過26名院士,百位高校校長,一萬名教授。在這個面積不到兩千平方千米的都市居然走出過這麼多的學術界權威人士,不僅讓人對這個地方也充滿了好奇。翻開歷史册,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近現代還是古代,宜興都是人才輩出。比如清華大學的校長蔣南翔、參與創建了浙江大學的李壽恒、還要南京大學的校長潘菽、臺灣大學的校長虞兆中,他們都是宜興人。在艺文方面,這裡也出過許多名人,徐悲鴻、顧景舟、吳冠中等都是祖籍宜興。這些人在科研領域、文化領域都做出過巨大貢獻,是國家的頂尖人才。

宜興在中國古代也是文化昌盛,這裡出過四名狀元,有著近四百名進士,還有十人做過當朝宰相。在古代,人們認為一個地方能出如此多的人才一定是因為這裡是塊風水寶地,所以才能人傑地靈。我們需要承認的是宜興的地裏位置確實不錯,這裡有山有水,背靠著太湖,氣候溫潤,非常適宜人居住。但我們也不能把原因簡單歸結於此,還要看到他的社會環境方面。這個地區的人普遍重視教育,教育水准非常之高,群眾都以知識型人才為重,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培養,所以當地的整體學歷水准也要比其他地區高,囙此就優勢明顯了。

中國召開的第一次科技大會上,坐在主席臺上的是個人中就有四個是宜興人,這些國之棟樑都是來自於一個重視教育的地方。宜興具有濃厚的學術氛圍,這種氛圍是會一直潜移默化的影響下去的。當地重視教育,學子們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們的成功又帶領影響著其他人向他們學習,進而又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是一個良性的迴圈。

結語

宜興學術方面出過許許多多的人才,教育水准一直都處於領先地位,這是宜興人應該感到驕傲的地方。現階段宜興更是應該保持和擴展這一優勢,讓當地的教育事業更加完善,可以為中國各行各業不斷輸送人才。教育始終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計,只要人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這個國家也才能欣欣向榮,變得越來越强大。宜興現在就是一個良好的榜樣,應該起到示範作用,其他的都市也應該因地制宜,向它學習。

創作不易,喜歡我們文章的朋友,可以讚賞支持一下!不要忘了右上角點擊關注喲,作者需要你們!感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