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大臣被賜死,吃斷頭飯時喝3杯酒吃2塊肉,皇帝卻赦免了他

江西 73℃ 0
摘要:封建社會時期,帝王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可謂是想盡了辦法。漢武帝年間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也正是出於這種觀念。要想穩定百姓,最好的方法是控制人們的思想,於是乎文字獄誕生了。文字獄古來有之,歷朝歷代屢見不鮮,漢宣帝就從因楊惲的《報孫會宗書》將其腰斬。也就是三杯酒兩塊肉,但乾隆在得知後,卻給了他一道赦免。乾隆之所以給這道赦免,是因為他覺著尹嘉銓知道一死還能神情自若的喝酒吃肉,必然是問心無愧。

封建社會時期,帝王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可謂是想盡了辦法。漢武帝年間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也正是出於這種觀念。要想穩定百姓,最好的方法是控制人們的思想,於是乎文字獄誕生了。文字獄古來有之,歷朝歷代屢見不鮮,漢宣帝就從因楊惲的《報孫會宗書》將其腰斬。

宋朝的大文豪蘇軾因為烏台詩案被罷官,明成祖朱棣忌諱方孝孺以及建文帝的殉難諸臣,因而不允許他們或有關的詩文發行。縱觀下來,歷朝歷代都有,但都不是很嚴苛。可到了清朝就完全不同了,清朝的文字獄遠超前面數代,是最為殘酷暴虐的。甚至清朝的文字獄不會隨著時間减淡,反而隨著統治的穩固加深,越是統治穩定的時期便越是登峰造極。

從史料記載來看,順治帝實施文字獄七次,康熙二十多次。雍正二十多次,到乾隆這兒竟然多達一百三十多次,頻繁到什麼程度?清朝之前文字獄比較多的是宋朝,可整個宋朝的文字獄在五十起之內,連乾隆年間的一半都沒到。理由五花八門,凡是涉及思想、歷史等問題的書籍一律被禁被毀,匪夷所思的是大量純粹的科學、科技一類方面書籍也在其中。

涉及明朝被禁毀不算稀奇,然而有時候為清朝歌功頌德的也在其中,更離奇的是明人批註過的唐詩選集也要被禁毀。簡單來說,清朝文字獄沒有規律,只要不合皇帝心意那便是禁書、禁字。雍正年間有個書生只是說了清風不識字,何必來翻書,結果被殺了。清還能說得上與清朝沾上關係,乾隆年間一樁文字獄,涉及的字更是讓人無言以對。

這便是尹嘉銓文字獄案,尹嘉銓生於1711年,他的父親尹會一曾是清廷的吏部侍郎。而他自己在清乾隆元年(1736)由舉人授刑部主事,尹嘉銓辦事勤勤懇懇,一步一步熬到了郎中、大理寺卿。起初尹嘉銓還是很受乾隆皇帝賞識的,他奏請旗籍子弟讀朱熹《小學》的建議深得贊同,為《小學》加疏也很得好評。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尹嘉銓離休回到老家,如果說他安穩度日可能還沒什麼。可不知是為出風頭博個孝子的名聲,還是真心記掛著父親,竟然上了兩道奏摺為父親請諡、從祀。這就犯了皇帝的忌諱了,請諡還不算什麼,從祀可是至高無上的榮耀。明朝萬曆曾親自準予王守仁從祀孔廟,他這樣的大儒,都還惹起了一場爭議。

清朝開國以來就沒一人能從祀的,尹會一何德何能,竟然想搬去孔廟?乾隆發了一通脾氣後,下旨將他拿叫刑部審訊,從重治罪。但尹家父子確實是清官,他家窮得連床都沒有,只有一堆書籍。既然家產找不到錯處,那就從書籍裏找吧,一群人前前後後用了半個月。在尹嘉銓注解或序文、撰寫、編纂等書中,總算是發現了一百三十多處悖逆文字。

比如說尹嘉銓稱他父親與張伯行等人為孔門四子,稱父母去世為“薨”,以及自稱“古稀老人”。前頭兩個好理解,這古稀老人尹嘉銓到了七十歲自然可以稱,怎麼就犯了皇帝忌諱?原來這一稱呼乾隆曾經用過,七十大壽時曾寫禦詩稱自己為“古稀”,還刻了一方“古稀老人”的章。乾隆便認為,你一個退休的大理寺卿,有什麼資格用皇帝用過的“古稀老人”

實在的來講,這話是很無理的,可乾隆就是這麼個對文字挑剔苛刻的人。尹嘉銓自認一生清正廉明,可對這種挑剔文字,那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迂回辯解,最終乾隆皇帝判了個淩遲處死,家產全部入官、書籍銷毀。並緣坐家屬,男十六以上盡斬,餘人託付給功臣之家為奴。這下尹嘉銓也破罐子破摔了,不再恐慌,行刑前吃光了皇帝送來的斬頭飯。

也就是三杯酒兩塊肉,但乾隆在得知後,卻給了他一道赦免。將淩遲改為絞立决,家屬免去緣坐,雖然說最終沒能逃過一死。可這在乾隆以及封建社會看來,那真是天大的恩澤,也難怪後來魯迅先生說封建社會是吃人的社會。

乾隆之所以給這道赦免,是因為他覺著尹嘉銓知道一死還能神情自若的喝酒吃肉,必然是問心無愧。且單以七十稱古稀,便要為此殺了他,難免有些過意不去。不過皇帝下的令也不能反悔,因而殺尹嘉銓還是要殺的,只是可以免了緣坐。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