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0-24時,深圳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截至6月29日24時,深圳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54例。
連續第八天,廣東本土零新增!
6月29日0-24時,全省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本土無症狀感染者。
全省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廣州報告,來自喀麥隆。新增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5例,廣州報告1例,來自卡塔爾;佛山報告1例,來自辛巴威;肇慶報告3例,分別來自印尼、阿聯酋和幾內亞。新增出院6例。
截至6月29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737例(境外輸入1171例)。現時在院158例。
31省區市新增確診病例9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
6月2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9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福建2例,湖北2例,雲南2例,湖南1例,廣東1例,四川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3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863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393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6588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6195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6月29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455例(其中重症病例11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86689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1780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追跡到密切接觸者105950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5044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9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21例(境外輸入17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481例(境外輸入469例)。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26723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1921例(出院11628例,死亡211例),澳門特別行政區54例(出院51例),臺灣地區14748例(出院10086例,死亡643例)。
廣東正面迎戰新冠Delta變異株
留下這些寶貴經驗
全球新冠疫情第三輪高峰正在來臨,主角是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B.1.617.2)。據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現時,Delta變異株已傳播至90多個國家,成為全球主流傳播毒株。
在中國,與Delta變異株的本土流行最早開展正面交鋒的是廣州和深圳。5月21日,廣州報告一例由Delta變異株引發的新冠肺炎病例,截至6月27日,累計報告感染個案167例。6月14日,深圳報告一例新冠本地病例,分析發現引發疫情的仍然是Delta變異毒株,現時報告了感染個案7例。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Delta變異毒株引發了廣州、深圳接連兩起疫情,進一步凸顯了我國“外防輸入”的巨大壓力。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與這一全新的對手正面交鋒,也面臨諸多新的挑戰。
6月2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組長雷海潮指出,此次廣東疫情應急處置是我國首次應對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的本土流行,為我國今後有效應對處置Delta變異株疫情積累了寶貴經驗。
01
正面交鋒
變異株傳染性更强,疫苗仍具防護效果
中國有著成功應對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常態化疫情防控之後,國內先後發生了30多起聚集性疫情,都得到了迅速有效的控制。
但既往的對手,都是其他的毒株。在面對Delta變異株這樣全新的“升級版”毒株時,經驗是否依然有效?沒有人能確切知道。
以前,國內對Delta變異株的認識,主要來自境外文獻。在正面交鋒中,從公共衛生到臨床到科研,廣東的專家們逐步地加深了對Delta變異株的認識,掌握了它致病、傳播的一些規律。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强大的對手: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比普通株要整整高出100倍,傳染性比普通株高一倍。病毒的致病力並沒有隨著傳播力增强而减弱,重症與危重症比例高達15%。
給疫情防控帶來最大挑戰的,是病毒的傳播速度。根據廣州警方公佈的監控畫面,兩個人14秒的接觸就完成了病毒的傳播。
鐘南山院士介紹,在疫情早期,Delta變異株在不到10天的時間,傳了5代,傳播指數高達4.04-5.0。也就是說,1個人可以傳給4個人,4個人又傳給16個人。他根據模型估計,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同一時期,廣州可能會有730萬人被感染。
感染力强、傳播速度快,這就意味著,過去的一些防疫防控的措施,如果不加以優化和調整,可能難以跟上Delta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速度。
在與Delta變異株交手之初,廣東就遇到了在之前的抗疫中不曾遇到的諸多困難。由於病毒傳播速度快,當流調人員追跡到一個感染者,病毒就可能已經傳給了下一代甚至幾代。
經過一個月來的正面迎戰,在對病毒的認識不斷深化的基礎上,廣東不斷調整防疫策略,為全國貢獻了寶貴的探索。
鐘南山透露,針對Delta毒株,廣東改變了密接者的概念。由於Delta毒株感染者體內病毒載量高,傳染性增强,過去的密切接觸的概念已經不適用。
過去判定密接者,是感染者發病前2天的家人、同辦公室的同事,在1米之內一同吃飯、開會的人。
但對於Delta變異株,在同一個空間、同一組織、同一建築,曾與感染者發病前4天相處的,都是密接者。
密接者概念的改變,也帶來了管控模式的改變。廣東囙此分級製定了封閉、封控等不同的管控模式。
面對傳播速度快的Delta變異株,廣東使用了基因測序來迅速鎖定傳染源,查清傳播鏈。鐘南山透露,廣東給所有的病例都做了毒株基因檢測。基因測序就像是給每一個毒株精准畫像。通過對毒株突變位點的分析比對,可以清晰地查明病毒是從誰傳給了誰。
廣東的此次疫情,也測試了國產疫苗對Delta毒株的防護效果。廣州通過觀察感染者及密接者的接種疫苗效果發現,完成全程免疫接種後預防密切接觸者感染的效果為69%,預防發展為肺炎的效果為73%,預防重症效果達95%以上。
廣東省的資料顯示,接種了兩劑疫苗的密接者,疫苗對預防發病的保護力近60%,預防肺炎的保護力近80%,沒有患者轉為重症和危重症。
這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既證明了國產疫苗具有明顯的防護效果,也為我國製定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目標提供了依據。
鐘南山指出,疫苗的保護率為70%,這就需要80%以上的人群接種疫苗才能建立群體免疫。
02
反復權衡
如何既能管控風險又保持都市的活力?
Delta變異株來到中國,首先在廣州、深圳引發本地疫情,背後是廣東尤其是廣州、深圳背負著的巨大的境外輸入壓力。
作為全國重要的口岸都市,廣州、深圳接納了全國80%以上的國際入境人員。引發深圳“6·14”疫情的源頭,就來自一趟從南非出發的班機CA868。迄今為止該班機已經發現了38例陽性感染者。
疫情涉及的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均是千萬級人口的超大型都市,經濟活力强,相互之間交通交流頻繁,跨城通勤居住的情况非常常見。深圳“6·14”疫情中,就是一名居住在東莞的深圳員工將疫情從深圳傳播到了東莞。
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有著最具經濟活力的重要都市集羣,當遭遇傳播力强的變異毒株,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有參與過全國多起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處置的專家透露:有些都市的疫情防控措施,可以稱為“收割式”:在疫情發生之後,打出“組合拳”,靜等7-14天就可以明顯看到疫情處置的效果。
但這些在其他城市屢試不爽的靜態防禦方法,在廣東就可能不適用。廣東的防疫措施,要不斷根據經濟社會的實情優化調整,並要在應急處置措施與保持都市活力之間找到平衡點。
例如,在以往的疫情處置中,為了更好地管控風險,病例所在的樓棟或者單元的所有人員都要送到集中隔離觀察點。
但在廣州市荔灣區一些發生疫情的社區,樓棟可能超過50層,居民上千人。面對這樣的情况,如何劃定人員管控的範圍,既能够管控風險,又不至於拿不出足够的隔離房間?
要知道,廣州市承接著國際入境人員隔離觀察的任務,在隔離房間方面壓力非常大。要劃出更嚴格的管控範圍簡單,但不能執行就是無效的。囙此,怎麼判定密切接觸者,哪些人應該進入集中隔離觀察點,都需要根據當地情况實时調整優化。
最為艱難的,就是管控範圍的劃定。Delta變異毒株傳播速度快,原來的將風險管控單元劃定到較小單元的管道,可能已經不適用。可是如果管控範圍過大,又會帶來都市活力的下降,這需要反復權衡。
許多人都能感受到,在疫情之初,廣州市幾乎是每天都在不斷發出疫情防控通告,或隔幾天就做一次優化和調整。有的是對之前措施的進一步加強,有的是推出補丁性的措施。這些優化和動態調整,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廣州與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疫情防控的需要。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5月21號以來的1個多月裏,深圳深南大道交通擁堵指數,基本都是隨著週一到周日正常波動,沒有因為“5·21”“6·14”疫情而大起大落。這就是精准化防控措施取得成效的一個生動體現。
03
創新舉措
建立了防範疫情風險外溢的管控新標準
作為科技大省,廣東在這次疫情處置中,運用了很多新技術、新方法。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專家介紹,廣東有一個很重要的創新,就是首次在全國建立了“黃碼”制度。為了有效發現可疑人員、管控風險,廣東對有風險需要排查的人員先賦予黃碼。
黃碼人員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核酸檢測,結合“三天兩檢”“七天三檢”等措施,可以實現更加精准監控。通過以上措施,在廣州傳播鏈的167例病例中,主動蒐索出沒有症狀的有53例,占31.7%。
“科技戰疫”元素在廣東屢見不鮮。在封閉社區,廣州出動無人機開展防疫文宣,採用無人車配送防疫物資、生活用品,既减少了人與人直接接觸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集中隔離觀察點和居家隔離觀察點,廣東普遍採用了門磁報警系統,避免了低效率的“人盯人”的人海戰術。
對隔離觀察人員,廣東普遍使用了24小時體溫貼科技,不用醫務人員反復上門去測體溫,也避免了個人自報體溫帶來的誤差甚至錯報。
在疫情防控措施上,廣東也推出了一些新的規範和指南。
例如,原則上集中隔離觀察對象應單獨房間居住。但隨著隔離人員的增多,有一些年老的、體弱的或者嬰幼兒隔離觀察對象,需要兩人同住一間房。兩人同住一間房,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此外,疫情期間,對腎透析患者如何精細化管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面對這些特殊情况,廣東都專門製定了針對性的技術規範和指南。
廣東還製定了規範化表格,明確了流行病學調查4小時內必須要報告的覈心資訊。這些規範指南和工具方法,在今後全國的疫情防控中,也必將都能够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與Delta變異株的交手中,廣東積累的工作經驗,也將為全國疫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的參攷和借鑒。
疫情防控中,廣東開展了多輪次的大規模的核酸檢測。據雷海潮介紹,廣東在一個月內完成超2億人次的核酸篩查,6月22日核酸檢測超過1800萬人次,創造了兩項全國紀錄。
大規模的核酸檢測的背後,是有效的動員、科學的管理、資源的調度。廣東積累了這樣超大規模核酸篩查的經驗,將為全國其他地方提供參攷。
在應對Delta變異株的傳播時,廣東採取了嚴防疫情風險向省外溢出的措施,廣州、深圳、佛山、東莞4個重點都市人員出省必須持48小時以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此前,全國實施的措施是低風險地區人員持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可以外出旅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專家認為,規定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才能外出旅行,為全國建立了防範疫情風險外溢的管控新標準。
現時,大多數的集中隔離觀察點都設定在飯店,但有些普通的飯店並不符合隔離要求。在人員的隔離管理上,廣州深圳也在先行先試。
鐘南山透露,現時廣州市政府正計畫建立一個占地25萬平方米的“廣州國際健康驛站”,共設定5000個獨立房間,嚴格按照隔離的規範來設定,用來接納入境隔離人員。深圳也準備建立類似機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