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皇帝看後:放了他

江西 84℃ 0
摘要: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也就是在古代,統治者為了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在他們的文字作品中“挑刺”,從而達到迫害其生命的目的,而一比特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皇帝看後:放了他。大怒之下的乾隆皇帝下令將尹嘉銓交給刑部審訊。但尹嘉銓文字獄案,其中很大的成分在於尹嘉銓自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為萬萬不可取。

引言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咏史》

回首華夏上下千年,有數不盡的冤案在控訴著冤屈,那些冤死獄中的人裏不乏英雄豪傑,讓人看了不禁扼首惋惜。漢代最經典“無兵造反案”就是其一,沒能逃過“兔死狗烹”結局的韓信,被强行冠上造反之名。或許追究其根本原因莫不過韓信功高、善用兵、有計謀,功高震主罷了。

被統治者所懷疑而鋃鐺入獄者不在少數,而在《漢語大詞典》中,還有一個詞用來形容這些冤案——文字獄。也就是在古代,統治者為了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在他們的文字作品中“挑刺”,從而達到迫害其生命的目的,而一比特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2塊肉喝了3杯酒,皇帝看後:放了他。這是怎麼回事?說到底,封建社會時期的帝王,在政治和情理間取捨平衡。但並不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滿意,即便是千古一帝身上也有眾多爭議。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帝王都希望百姓們能够服從自己的安排。

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控制百姓的思想,漢武帝年間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如此。但也囙此,至漢宣帝腰斬了寫下《報孫會宗書》的楊惲起。文字獄就此誕生,這並非是好風俗。但在我國的歷朝歷代裏屢見不鮮。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大文豪蘇軾因為烏台詩案被罷官,翻開華夏歷史,類似的冤案數不勝數。而文字獄發展至清代更是發展得令人震撼,清朝統治者為了加深統治穩固,文字獄也演變得愈發的殘忍酷虐。

從史書記載,僅僅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任皇帝就有著近200次的文字獄案件。僅僅是乾隆皇帝就有著一百三十多次的案例,而其中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門,思想、歷史、政治被一律銷毀,甚至科學、科技類與政治無關,能推動社會發展的書籍也被一律視為禁書。

而尹嘉銓文字獄案就是這其中一例,尹嘉銓出生於1711年,父親尹會一也曾是吏部侍郎。在這樣的家庭條件下,尹嘉銓也算得上是官二代了。理所應當的他也踏上仕途,在清乾隆元年(1736)由舉人授刑部主事。尹嘉銓並非是庸才,再加上辦事勤懇,一開始還十分受乾隆賞識。慢慢的他也開始以名儒自居,寫的文章也愈發狂妄。不過尹嘉銓勝在嘴甜,常常拍著乾隆皇帝的馬屁。故而在朝堂任命了四十餘年後,他倒也平平順順地告老還鄉。本該一切順利地回歸家鄉,安養晚年的尹嘉銓卻在此時出了岔子。常年生活在權利的風暴中心裏,尹嘉銓身上的書生之氣早已被消磨得幾近殆盡。

貪戀權勢,意猶未盡的他,還想在此時為自己爭個孝子的名號。於是便寫信給乾隆皇帝想要為父請諡和從祀。這請諡倒也就罷了,可這從祀可算是犯了皇帝的忌諱。畢竟在古代,從祀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榮耀,也就在明朝萬曆曾親自準予王守仁從祀孔廟,他這樣的大儒,都還惹起了一場爭議。見此乾隆皇帝當然是將尹嘉銓訓斥了一頓,並沒有答應他的請求。若換作常人也就此作罷,可尹嘉銓早已經沽名釣譽慣了,竟然還恬不知耻地繼續上奏。這可算是在乾隆皇帝的底線上反復橫跳。大怒之下的乾隆皇帝下令將尹嘉銓交給刑部審訊。

然而,好在尹嘉銓父子也的確算得上是清廉,找不到由頭的乾隆皇帝便開始從尹嘉銓的文章裏開刀,前後用了一個月,才“拼凑”出了尹嘉銓不尊上的罪名來,最終尹嘉銓被判得個淩遲處死。這也就是著名的尹嘉銓文字獄案。眼見自己的家人親屬都因自己而被連坐處死,已經70高齡的尹嘉銓也在此刻看破紅塵般。他平靜地吃下了屬於他的斷頭飯,也就是三杯酒兩塊肉,尹嘉銓淡然的準備和已經先走一步的親人們相會。但沒想到一切峰迴路轉,乾隆皇帝見他如此淡然,擔心自己擔上弑老臣的罪名。怒氣消下後覺得尹嘉銓也不是不可原諒,便在行刑之前將他釋放了。

結語

大多冤案都來自於帝王那深不可測的心思,所謂功高震主。但尹嘉銓文字獄案,其中很大的成分在於尹嘉銓自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為萬萬不可取。所謂伴君如伴虎,身在朝堂太久,早已經忘記了初心的他,眼裡只有權欲。這才是導致他最終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所以人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自己的初心,勿忘初心,不斷前行才能蒸蒸日上。

參考文獻:

《咏史》

《漢語大詞典》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