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曾預言,中國若遷都到這三座城有望稱雄亞洲,是哪三座城?

北京 99℃ 0
摘要: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鑒!世界的國家有很多,每個國家裏又有很多的都市,但其中最重要是首都。在我國歷史上,做過國都的都市並不少,北京、洛陽、開封、南京、杭州等等地方都是。孫中山先生對此也有著深刻的認識,在他和章太炎在談論該在何地定都時,做出一個預言,中國若遷都到這三座城則有望稱雄亞洲,那麼是哪三座都市呢?

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鑒!

一、

世界的國家有很多,每個國家裏又有很多的都市,但其中最重要是首都。

首都,又稱國都、京城,是國家主權的象徵都市,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通常情况下,由於國都職能的特殊性,它往往又是經濟、文化、國際交往和科技創新等中心。

當然也有些國家的國都比較特殊,僅僅只是履行政治中心的職能,也有的國家首都不止一個。

在我國歷史上,做過國都的都市並不少,北京、洛陽、開封、南京、杭州等等地方都是。

這也就是說,國都的地理位置並不是一直不變的,而是會變化遷移的,而遷都最主要的因素有兩點:

其一,發展,也就是把國都遷移到更合適的地方。

比如說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它就經過了九次遷都最後定都咸陽,而後來以咸陽為中心,統一了全國,使得咸陽也成為了封建帝國時代第一個正式的國都。

其二,生存,這個更好理解了,原來的國都被別國佔領了,為了苟延殘喘地繼續存在,只能在其它地方再建一個國都。

比如說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當經營了幾百年的國都郢都被白起攻破之後,只能往東一路遷移,最後定都在了壽春,當然,即便如此,也還是沒有逃過被滅國的厄運。

自從朱棣把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之後,一直到清政府滅亡,國都的位置都沒有發生變化。

但到了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北京也飽經戰火,再加上日寇的肆虐,基於這種情況,北京已經不再適合作為國都。

孫中山先生對此也有著深刻的認識,在他和章太炎在談論該在何地定都時,做出一個預言,中國若遷都到這三座城則有望稱雄亞洲,那麼是哪三座都市呢?

二、

孫中山是民族英雄,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還是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他率先舉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孫中山堅信中國革命必將取得勝利,在勝利後該把中華民國的國都定在哪,孫中山對於這個問題是有著自己獨特見解的,而從這三個地方,我們也能看出孫中山對中華民族的強勢崛起的自信。

1897年5月,孫中山去了日本橫濱,在他和日本友人宮崎寅藏談論建都地點時,說了很多地方,其中一個說法是:一都四京。

這裡的“都”指的是武昌,而東西南北四京是指江寧、重慶、廣州和順天。

如果我們拿出一張地圖標出這五個地方的位置,便能很容易地看出來,這五個地方是以武昌為中心,向外輻射四個點,繼而覆蓋全中國,從而達到控制全域的目的。

等到後來孫中山回國之後和章太炎談及定都一事時,觀點基本沒變,還是覺得武昌比較合適,在武昌之外,孫中山還提到了另外兩個地方西安和伊犁。

我們先來看看武昌的優勢吧。

三、

謀本部則武昌。

武昌是指現在的武漢市武昌區,可以說是位於中原大地的中間。

孫中山認為,武昌位於南方和北方的交點,向南可以控制廣東、湖南、雲南等地,向北可以制約河南、河北、東北等地,在此地建都便可以尋求南北方的平衡。

這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早在商周時期,君主定都的其中一個標準就是位於自己所控制範圍內的中央,這樣四方諸侯朝覲的時候,也不會因為路途遠近不一而鬧情緒了。

此外,此地處於中原腹地,應對戰爭進可攻退可守。

孫中山在《與章太炎的談話》中,是這樣說的:

定鼎者,南方誠莫武昌若。尚賓海之建都者,必逷遠武昌。夫武昌揚靈於大江,東趨寶山,四日而極,足以轉輸矣。

不過孫中山先生也看出了武昌地區的缺點,那就是沒有天險,地勢低窪,一旦戰事吃緊,武昌將會很被動。

所以他進一步認為,定都武昌只能謀本部,如果想要進一步走向强大,那就需要定都西安。

四、

謀藩服則西安。

西安,也是歷史名城,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秦朝的都城咸陽便是位於西安。

此地地處我國的西北地方,雖然也有幾個朝代的國都是定都在此地,不過總體上來講,這位置還是太偏西北了,定都此地也不是不行,但不利於對長江以南地區的控制。

一旦有強勢人物在江南地區割據一方,那麼憑藉著長江天險,中原王朝將陷入內亂之中。

那麼為何孫中山卻說此地也是建都的備選之地呢,這是因為孫中山認為定都此地有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震懾西北的藩部。

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明清兩代,中原王朝一直都沒能擺脫遊牧民族的騷擾,他們所依仗的便是中原王朝國都距離邊疆較遠,邊防較弱,搶了就跑,淨佔便宜。

五、

謀大洲則伊犁。

孫中山最後提出的定都地點是新疆的伊犁,你沒有看錯,真的是伊犁,是左宗棠拼了老命收復回來的地方。

在此地定都,乍一看很荒唐,但是這並不是孫中山隨口說出來的,而是孫中山經過深思熟慮後才說出來的,他認為:

若定都關中,制禦蒙古新疆雖足,然若欲為亞洲共主,又嫌狹窄,當遷都伊犁。

這意思就是說,在關中地區定都,可以控制蒙古和新疆地區,但是如果要稱雄亞洲,關中地區就會顯得狹小了,而伊犁那地大,那地遼闊,建都就再也合適不過了。

當然此地還有另外的好處,那就是可避免和西方勢力的直接衝突,進而打消沙俄、英國對西部的入侵,從而維護國家的統一,進而走向富强,稱雄亞洲。

武昌、西安、伊犁這三個都市就是孫中山最理想的定都的地方,後來國民黨的元老張繼也透露過孫中山定都新疆的野心。

不過此時孫中山已經不再看好武昌和西安了,但對伊犁還是那麼鍾情,他說:

統一十八省之後,可都南京;統一滿、蒙、回、藏之後,可都蘭州;但要扶持亞洲各弱小民族獨立,則非都新疆伊犁不可。

而在後來中華民國的首都就是定在了南京。

新中國成立之後,北京又成為了我們的首都,現在已經是國際大都市,雖然不是孫中山看中的那三個地方,但如今的北京已經詮釋了中國的力量。

所以說,時代發展是有局限性的,孫中山也預見不了未來……

參考資料:《與章太炎的談話》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