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是印度西部一個的海濱城市,這裡是印度港口的命脈所在,同時也是印度棉紡織業的命脈所在。同中國的上海類似,這裡是印度重要的貿易與海上港口。
類似的發展,類似的地位,所以就可能會有人把“孟買”和“上海”拿來做比較。
記得之前曾經流傳過這麼一句調侃孟買與上海的話,說“孟買再不努力,20年後就會被上海趕超了”,這句話的真假,我們不得而知,但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印度人一直是這麼想的。
現在互聯網發達,雖然印度人能通過各種管道瞭解真實的上海,但在一些人看來,他們一直覺得孟買和上海不相上下,甚至略勝一籌。
那麼孟買和上海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組統計資料:
近些年,孟買的面積603平方公里,GDP總量約為2715億美元,人口約為2200萬,人均GDP為8.6萬,在孟買有4家企業是世界500强。
而上海,它的總面積6340平方公里,2020年GDP達到5500億美元,常住人口兩千四百八十七萬人,上海人均GDP為15.6萬,在上海有9家世界500强企業。
根據這組直觀的數據,我們能看到孟買和上海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印度線民說,孟買比俗稱“小孟買”的上海發展早了20年,這種說法也不禁讓人莞爾一笑。按照孟買的真實情况,如果真要比的話,可能只能和中國的成都差不多。
那麼,真實的孟買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
很久之前,孟買只是海上7個普通的小島,16世紀初,大概是明朝時期,古吉拉突邦蘇丹將這七座島嶼割讓給了葡萄牙殖民者。
到了1661年葡萄牙公主嫁給英國時,這七個島嶼又被作為嫁妝贈與英國。
正是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疏浚填築,將7個島嶼連成半島,通過橋樑和長堤與陸地相連,後來形成了現在孟買的格局。
也因如此,孟買有了一些英國的元素,比如有名的“印度門”,它是為紀念1911年喬治五世國王訪問印度而建造的。當然,這些英國元素往往與印度自身文化做到了有趣的結合。
以印度門為例,這座建築既有其獨特的建築特色,又有印度教的風格在裡面,也正是這種特色,使其成為孟買的象徵。
孟買是印度富豪、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中意的地方,冠絕了印度所有都市,這裡有大量的休閒俱樂部和專門為印度富豪準備的豪華場所,琳琅滿目,人眼花繚亂。
孟買的人口比較多樣化,各種收入群體都在這個城市存在,因為種姓制度的影響,衣食無著、遭受全社會歧視的人,其實和上面提到的富人一樣引人注目。
洛杉磯的荷里活在美國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樣,我們所熟知的寶萊塢就在孟買,它是位於孟買的電影基地,在印度也有同樣的地位。當時,他們把“荷里活”的首字母“H”改成了中孟買的首碼“B”,出現了“寶萊塢”二字。
幾十年來,成千上萬的普通人,包括演員、糢特、選美選手,甚至普通人,都渴望成為電影中的藝員,儘管他們已經成功的人很少,但有一個理想總是好的。
孟買在全球一線都市中的排名高於廣州和深圳。印度的人口和中國的人口差不多相同是14億。現時,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義大利、法國等,在世界排名第六。
你認為孟買多少年才能趕上上海?
我們知道,印度位於中國西南,與巴基斯坦、不丹毗鄰,總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許多平原,適合耕種,在印度當地六成的人以農業為主。
不過,由於印度降水和乾旱頻繁,導致糧食產量低,在印度現在有很多人仍然處於困難的環境下,有些很貧窮的居民甚至只能吃泥餅充饑。
曾經,有這麼一種說法,“印度的13億人裏,有12億可能不能算是人,因為以他們的處境,根本不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在印度,他們的生活方式很奇怪,他們左手上廁所,右手抓飯。他們不用紙。在有些地方,男人甚至能娶30個妻子,這對我們而言,簡直是不能想像的。
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他們的火車、汽車或者是機車上能掛很多人,到處都是露天公廁,以至於我們經常能在印度的電影裏看到很多雷人的情節。
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印度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它不再是我們記憶中那個淩亂落後的地方。然而,來,印度的問題與之前相比,髒亂差、貧窮落後依然存在。
印度是一個由少數富人支撐的地方,受到印度“種姓制度”的影響,印度的貧富差距比較大,八成以上的印度人生活的並不是很理想。
在孟買這個城市,往遠處看,印度普通人和富人居住的地區確實涇渭分明。就像一個典型的衝突體,一邊是高聳入雲的高樓大廈,另一邊是破舊低窪的平民房屋。貧與富似乎既相鄰又對立,中間似乎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完全阻斷了貧與富的交融。
不久前,一群印度人來到上海,他們驚歎今天的上海已經和印度的孟買相提並論。此言一出,在國人中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不能否認的是,印度現在的發展卻是很快,而孟買作為印度都市中的佼佼者,更是走在了前列,或許印度線民的“迷之自信”也是來源於此,但是,真的要說孟買比上海的發展快了二十年,未免有些誇大其詞了。
對於這個城市,請說說你的意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