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消息,一個來自重慶的司機爆料:最近這段時間,他和他身邊的朋友很多主要注册過滴滴的都收到了最近一段時間,不少滴滴司機收到了擅自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處罰提醒,收到資訊的人最低被罰款1萬元。
從上面的簡訊中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意思就是:機動車在滴滴平臺實施經營活動,未取得當地有關部門的經營許可,屬於擅自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需在收到通知之日30日內處理,連訂單號都寫明了。
收到簡訊的大多都是沒有辦理“雙證”的網約車司機,所謂的雙證指的是《網絡預約出租車汽車運輸證》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而且有是司機甚至爆料:自己半年沒跑過了,缺收到了罰單,而且不止重慶,很多地方的司機都受到了這樣的通知。
注册啥都不要,跑車的時候需要“雙證”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滴滴、曹操、首汽為主的網約車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足不出戶就可以打到車,成為了當下很多年輕人的代步管道,方便了乘客的同時,也吸引了很多的司機入駐,平時閒暇時間賺點油錢。
剛開始很多平臺注册的條件都是駕駛證滿3年,有車就可以。一般注册成功後,平臺就會提醒你需要辦理網約車駕駛證,要不然派單就會受到影響。新注册用戶還會給半年多的寬限期。
網約車駕駛證的辦理價格大約在1000元左右,這需要全職跑滴滴10天左右才可以賺到,很多司機都是想著下班時間瞎跑一會就得了,為此也沒當回事,但是受到罰款的時候就有點傻眼了。
“平臺在文宣的時候只說注册簡單,收益高,也沒說要什麼證,我們以為能接單就是合法的。要知道這是違法的誰還跑他”這是來著以為滴滴師傅李誠說的話,被查後,司機們曾一同前往當地的滴滴出行網點討要說法,但未得到解决,為不影響用車,大部分司機已經自行支付了罰款。有的只賺了100多卻掏了1萬的罰款。
無“雙證”運營網約車被罰,到底是誰的錯?
我覺得是平臺責任大點,國家相關部門在2016年就對網約車“雙證”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有記者調查了滴滴出行、首汽約車、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多個網約車平臺,發現在“司機加盟條件”“注册資料”中,均並未對“雙證”做出強制規定,部分平臺甚至未對“雙證”進行風險提示。
在滴滴出行以及首汽出行的注册頁面,我們可以看到只需要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車輛照片四項資料,在“加入滴滴網約車條件”中,也僅對駕駛員的年齡、准駕車型、犯罪記錄、車牌、車齡等進行規定,未要求網約車司機具備“雙證”。
誰給司機們一個說法?
現在很多的司機都向網約車平臺反映了情况,但是很多平臺到現在都沒有明確的回復。如此大規模的司機被罰,網約車平臺在這其中承擔了什麼責任?為何有關部門只罰司機,而對滴滴放任不管?網約車平臺在相關都市的運營取得了經營許可證嗎?相關部門有公示過嗎?平臺明知無證和單證違法,為何還給司機派單?
大部分以此營生的司機,這筆被罰的錢對於不少人來講,不是小數目,希望平臺、社會能給他們個說法。
我是聊車的甲殼蟲,每天會分享一些汽車行業資訊、汽車知識以及一些新車介紹,如果你也喜歡汽車,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我們一起來嘮一嘮汽車那點事。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我們明天見,拜拜!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