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閑今古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中,誕生過很多極具代表性的古文物,這些文物有些被博物館收藏,有些卻流落民間。人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有時我們會錯過很多東西,有人錯過了愛情,有人錯過了機會,而有一比特老漢卻錯過了4個億,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上世紀50年代初時,新中國剛剛成立,舉國上下百廢俱興,欣欣向榮,一切都呈現出著美好又全新的姿態,而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本營故宮也要有新的氣象,作為北京的標誌性建築,故宮歷經歲月洗禮,當時已經破敗不堪,所以對於這個古老建築的清潔工作也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後急需解决。
在故宮院內,重華宮東面有一個漱芳齋,這是明成祖朱棣所建,在乾隆皇帝在位時,漱芳齋曾作為他的讀書之地,後來乾隆皇帝又將他需改為休息和娛樂的場所,一直到了1950年9月份漱芳齋中的古戲臺大多年久失修,裡面破敗不堪,雜草叢生,這也讓這裡成為故宮被遺忘的角落。然而在9月中旬的某日,故宮管理處開始對這個漱芳齋進行翻新和清理,當時這裡面的雜物都要被清除乾淨。
也正是在下午時分時,有一比特工人在搬動石磚時,意外發現石磚下麵似乎藏著一個小盒子,出於好奇,這位工人打開了盒子,盒子中間放著一團棉花,棉花中間似乎裹著幾塊已經發黴了的布。這也讓這位工人大失所望,原本以為會是什麼寶貝,現在在他看來不過就是宮女們曾經使用過的東西,這位工人認為這也沒什麼值錢的,所以就順手將其扔到了一個垃圾車裏。
其實在當時那些清理故宮的工人們每天都會撿到各種各樣的垃圾,囙此這也沒有引發人們的特別注意,就這樣那幾塊發黴的破布和盒子裏的棉花一起被送到了垃圾站。而在那時故宮外面也常常堆著一些守門人,他們並非故宮的警衛,而是專門撿那些從故宮裡面扔出來的垃圾的人。囙此當這個垃圾車運到門口時,很多守門人開始對車上的東西瘋搶,都希望能夠撿到無價之寶,而當時有一比特名叫劉金山的老漢上前時所有有點價值的東西幾乎都被搶走,垃圾堆裏僅剩一個盒子,盒子中間是棉花和瀑布。
原本這個盒子在別人眼中都不值錢,但由於劉老漢家過於貧窮,所以他還是將這個盒子撿了回去,希望日後能够派上用場,就這樣劉老漢一路將這塊棉花和6張破布放到兜裡帶回了家,但至於破布上畫的是什麼?老漢也不懂,也不在意,但是他想著既然是被扔出來,而且沒有人願意撿的東西,一定不值錢,就這樣劉老漢將這兩樣東西帶回了家,棉花則塞到了自己的被窩中,雖然不多,但是也能讓被子更暖和一些,至於那塊畫著畫著破布,他用來堵了窗戶上的風口,因為家裡的窗戶年久失修,已經破了好幾個洞,在堵上之後也能禦禦寒。
至於說劉老漢家為何會這樣窮,其實和他那個不務正業的兒子有很大關係,劉老漢有個兒子,每天好吃懶做,不思進取,整天只知道在街上閒逛,也沒有穩定的收入。每次沒錢花時,就知道向劉老漢索要,可劉老漢也沒有辦法,畢竟自己只有這麼個兒子,所以有多少錢也就給他多少。
到了1953年時,文物部門開始逐步尋找那些遺失在民間的古文物工作人員,也挨家挨戶地拜訪,搞好文宣號召大家將手中現有的文物積極上交,以便相關部門可以保存和研究。也就是在某一天傍晚有一比特中學歷史老師在無意間路過劉老漢家時,不經意間看到劉老漢家窗戶上的布條,這讓這位歷史老師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感覺這可能是古時期的文物,當時這位老師就告訴劉老漢,這個東西或許能值點錢,你千萬要保管好。
然而劉老漢卻沒有將這句話放在心上,反而倒是剛剛回到家的兒子聽到後非常有興趣,因為那時候他正愁沒錢花,所以劉老漢的兒子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第2天早晨趁他爹下地幹活時,把家裡窗戶上的那幾塊布料拿到古玩店,古玩店的老闆倒也沒太在意,拿手抖了抖上面的灰塵,然後就給了他兒子20塊錢,其實在當時20塊錢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錢,畢竟當時一個月的薪水才幾塊而已,劉老漢的兒子拿到錢後興奮不已,還生怕古玩店老闆反悔,立刻帶著這筆錢去和狐朋狗友們瀟灑。
一直到後面有一天,有一比特故宮的專家來到古玩店尋寶,在古玩店的角落中看到了那6塊破布,這6塊破布上已經遍佈灰塵,顯然是一直沒有找到買主,當時專家擦了擦上面的灰塵仔細研究起來,隨後表情震驚的說道,這可是國寶級的古文物。當時老闆也說到這是他從一個年輕人手裡花20塊錢買來的,沒想到卻砸在手裡,一直也沒賣出去,對於專家所說的國寶,他將信將疑。
但專家卻神情肯定,並建議老闆將這幾塊破布上交給博物館。好在老闆倒也通情達理,將這些布交給了那位專家,就這樣他們又回到了故宮。後來經過專家的清理和鑒定後得出,原來這6幅畫其實是唐朝時期吳道子的一比特弟子所做的十八羅漢影像。這位弟子名叫盧欏枷,是晚唐和宋初時有名的畫家,最擅長畫的就是羅漢,而而那幾塊瀑布上的羅漢畫就是他所繪製的,而且那幾塊破布其實也是上等的絹帛畫布。在專家鑒定後,依照市場價格,這幅畫一幅就能賣出幾千萬,6幅總價值4個億。
結語
不過雖然說這幾塊破布價值匪淺,但如果從歷史的傳統和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說,這幾塊不起眼的瀑布其實就是無價之寶,他為我們研究歷史奉獻了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