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黨史話林草】我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基本情况(二)

青海 143℃ 0
摘要:依法對生產和流通中的有感染特定病蟲害的森林植物產品實施檢疫,採取禁止和限制措施,有效防止有害生物的人為傳播,對保護林業生產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983年1月3日,國務院頒佈《植物檢疫條例》,全省森林植物檢疫工作逐步展開。推行森林病蟲害限期除治通知書制度、防治工作書制度、防治監理制度和防治方案審查制度。

三、森林植物檢疫

依法對生產和流通中的有感染特定病蟲害的森林植物產品實施檢疫,採取禁止和限制措施,有效防止有害生物的人為傳播,對保護林業生產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森林植物檢疫員和省內補充檢疫對象確定

1983年1月3日,國務院頒佈《植物檢疫條例》,全省森林植物檢疫工作逐步展開。1985年5月10日,準予公佈24人為全省第一批森林植物檢疫員,至2005年,檢疫員有172名。

根據《植物檢疫條例》有關規定和省內病蟲害發生情况,全省先後3次調整省補充檢疫對象,實施檢疫對象動態管理。1986年,公佈楊牡蠣蚧、楊圓蚧、鏽斑楔天牛、柳蚊、白楊透翅蛾、檸條豆象、楊柳爛皮病等9種病蟲為青海省森林植物檢疫對象名單。1999年,對補充檢疫對象進行修訂。2004年,黃斑星天牛、槐花球蚧白楊透翅蛾、臭椿溝眶象以及加拿大一枝黃花(Sol iago canadensis L.)列為省內檢疫對象。

(二)無檢疫對象苗圃和檢疫隔離試種苗苗圃建設

從2000年開始,啟動“全國無檢疫對象苗圃”建設,經省森防站檢查驗收,湟中縣多巴苗圃、互助縣李豐苗圃等12家苗圃被國家林業局確認為“全國無檢疫對象苗圃”。2003年確定大通縣城關苗圃為青海省檢疫隔離試種圃。無檢疫對象苗圃和檢疫隔離試種苗圃的建設對於提高產地檢疫率、防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檢疫執法

1984年,林業部發佈《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1985年,省農林廳報請省人民政府同意後,正式執行林業植物檢疫工作。1993年後,全省全面開展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和檢疫複檢工作。1994年,經省人民政府準予,在民和縣享堂、祁連縣俄博、循化縣白莊成立3處檢疫檢查站。2003年,全省實行植物檢疫證書電腦簽發專網傳輸。2004年,按照國家林業局要求,啟動“檢疫要求書”制度,準確掌握全省各地種子、苗木流向狀況,為種子、苗木及應施檢疫的其他植物及其植物產品的複檢工作提供準確的資訊。西寧市、黃南州為確保重點工程苗木質量,對苗木實行招標制,“苗木檢疫”列為招標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從源頭上杜絕林業有害生物的傳播。2001-2005年,全省共查處300餘起省際違章調運的森林植物檢疫案件,產地檢疫率從2001年的91.8%提高到2007年的98.97%。

(四)重大檢疫案件

1994年8月,民和縣森防站査獲從甘肅省蘭州市隨汽車拉運用於製作檯球桌的支架攜帶國內檢疫對象黃斑星天牛,支架共計256副,被害率100%,平均蟲口密度16頭。檢疫案件發生後,縣森防站按照《植物檢疫條例》對貨物進行銷毀處理。1990年8月,民和縣森防站查獲從寧夏隨汽車拉運的楊木板材,攜帶國內檢疫對象黃斑星天牛幼蟲,板材共計20立方米,被害率在12%。縣森防站採用磷化鋁帳幕薰蒸進行檢疫除害處理。

1997年5月,樂都縣森防站査獲從寧夏拉運的玻璃製品楊木包裝物攜帶黃斑星天牛幼蟲,縣森防站依法對違章調運的貨主進行處罰,並對楊樹包裝物進行檢疫處理。1998年5月,西寧市森防站査獲北京某公司楊木製品上攜帶有危險性害蟲——中華薄翅鋸天牛。市森防站依法逐一查驗,對有害蟲入侵的和疑似危害木製品進行磷化鋁帳幕薰蒸除害處理。

2001年7月,樂都、平安和貴德3縣森防站分別查獲從外省調入本地的新疆楊苗木上攜帶有省內森林植物補充檢疫對象——白楊透翅蛾,共計86500株。3縣森防站依法揀出帶疫苗木,燒毀處理。2002年6月,省人民政府同意由省林業局牽頭,召集10個廳局召開聯席會議。省林業局、省交通廳、省郵政局、西寧鐵路分局等7個廳局聯合發佈實施檢疫聯合通知,對預防毀滅性林業灾害——松材線蟲病進行安排部署,保證森林植物檢疫工作依法開展。

四、目標管理

1985-2005年,全省森林病蟲害防治的總體思路逐步實現森防工作由被動救災向預防為主轉變;由化學防治向生物防治為主轉變;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轉變;由治標向標本兼治、以治本為主轉變。1992年,省林業局實行以“森林病蟲害發生率”“防治率”“監測覆蓋率”和“種苗產地檢疫率”為主要內容的防治目標管理,注重考核灾情並與各級林業生產考核任務掛鉤,防治工作走上規範化、制度化。從2004年開始,實行以“森林病蟲害成灾率”“森林病蟲害防治率”“森林病蟲害監測覆蓋率”和“種苗產地檢疫率”為主要內容的“四率”目標管理指標體系,用“成灾率”代替“發生率”,注重考核防治效果。2006年,把“防治率”考核指標修改為“無公害防治率”,與“成灾率”“測報準確率”和“種苗產地檢疫率”“四率”作為考核指標,做到既注重考核防治效果,又注重環境保護。

五、森林病蟲害工程治理

1997年12月,楊樹天牛被列入國家級治理工程,每年投資100萬元,治理期限3年。治理對象以黃斑星天牛為主,輔以楊幹透翅蛾、鏽斑楔天牛等楊樹蛀幹害蟲。主要採取“拔點除源、治點保面”的綜合防控思路,推廣伐根嫁接、高幹截頭、成蟲羽化期噴酒綠色威雷、幼蟲期插毒簽、打孔注孔防治幼蟲等措施,共砍伐天牛疫區蟲害木8萬株,樹幹打孔注藥防治10萬株,成蟲期化學藥劑毒殺防治2萬公頃(次)、天牛蟲害木伐嫁接5.8萬株、營造抗蟲混交林66.67公頃、修剪蟲癭枝條0.67萬公頃(次)。格爾木市、共和縣黃斑星天牛疫點被徹底拔出;湟中、互助、民和等縣天牛蟲口密度降低,蟲害得到控制。

2003年12月16日,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進一步加强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對全省森林病蟲害防治對象和區域進行重新佈局,綜合防治資金,突出防治重點,開展綜合防治,實施天然林病蟲害防治工程、退耕還林地鼠兔害防治工程、河溫流域楊樹病蟲害防治工程和柴達木楊樹病蟲害治理工程。推廣專業隊集中防治形式,鼓勵個體承包防治,宣導無公害防治。推行森林病蟲害限期除治通知書制度、防治工作書制度、防治監理制度和防治方案審查制度。

資料來源

《青海省志·林業志(1986—2005)》

來源: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

作者:欒雨嘉程宦寧

聲明: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