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總想著考清華好,還是北大好,直到長大之後才明白,還是家裡蹲好。”
雖然這是一個笑話,但是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們的心中,我國最好的大學莫過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甚至在很多高中校園裏,為了激勵孩子們,都設有清華班、北大班。
要是跟清華扯上點關係,那都是非常光榮的事情,那作為清華大學曾經校長的兒子,那該有多麼驕傲呢?
張宏民出生在北京,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祖籍雖然是河北保定,但是張宏民從小在北京長大。
媽媽曾經擔任過清華大學的校長一職,所以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非常的嚴格,毫不誇張的說,張宏民的童年都是在一個只有窗戶的“小黑屋”當中度過的。
除了上學之外,張宏民的童年就是各種各樣的特長班,根本沒有和別人愉快玩耍的童年,儘管在別人的眼裡,張宏民是一個非常聽話、懂事的孩子。
學習成績又優秀,是誰都會羡慕的,但是在張宏民的心裡,卻十分不願意,因為那時的他還小,對學習根本就沒有什麼概念,也根本不知道學習好有什麼用處。
隨著張宏民慢慢長大,心中漸漸懂得了媽媽的用心良苦,於是到後來,張宏民不用媽媽的催促也能够好好的學習下去。
在張宏民上高中的時候,就已經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了,是所有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優秀學生。
在報考大學時,張媽媽讓張宏民跟隨自己的意願去選擇,因為這是張宏民自己的人生,這是誰也替他選擇不了的。
張宏民沒有過多的猶豫,直接就報考了中國傳媒大學的播音主持專業,因為從小在媽媽的影響下,張宏民的朗誦水准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再一方面,他也是真的喜歡播音主持這一方面,就這樣,張宏民成功的考入了中國傳媒大學,在校期間,張宏民從來沒有浪費過一點點時間。
他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囙此在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就已經在電視臺中開始打工。
畢業以後,張宏民憑藉著優异的成績成功的進入了中央電視臺,成為了中央電視臺的一員。
一開始,張宏民對這一行業根本就不瞭解,所以上級只是讓他做一些簡單的幕後工作,之後隨著經驗越積累越多,張宏民也終於出現在了台前。
《新聞聯播》便是張宏民的代表,大多數年輕人是不喜歡看的,因為講述的新聞根本就不感興趣,但是張宏民卻將這些新聞都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
從他的嘴裡講出來之後,有一種强烈的吸引力吸引著大家,收穫了一大票的粉絲。
從1982年到2014年,整整32年的時間,張宏民在工作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失誤,正是因為如此,張宏民也獲得了主持界的最高榮譽——“金話筒”獎。
在2014年,張宏民退居二線,安心的過起了自己的小生活,我們經常能看到他在各種公益活動中出現,也許他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現在已經年過半百的張宏民,依舊是一個人,儘管經常有人會勸說他找另一半,但是張宏民認為這件事情得隨緣,强求不來。
“有的人說,也許張宏民曾經也有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但沒有完美的結局;有的人說,張宏民是一個不婚主義者;還有人說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寧缺毋濫,如果沒有遇到“對的人”,倒不如孑然一身。不過,這些都是人們的猜測,其中緣由大概只有張宏民自己知道。”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