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戰役是敗還是勝?戰後,毛主席為何收許世友兵權讓其“養病”

山东 161℃ 0
摘要:坊間傳聞,許世友不尊敬粟裕,經常和粟裕唱反調,心存不敬。許世友和粟裕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才在一起共事的,由於一開始兩人相互不瞭解,資歷上兩人相差又不大,而粟裕卻是許世友的頂頭上司,許世友得聽粟裕的排兵佈陣,所以就會有抵觸心理,經常對粟裕的指令發牢騷。在濟南戰役發起前後,粟裕和許世友之間長期的“衝突”就被很多人放大了,以至於傳聞他們兩的關係很僵。

坊間傳聞,許世友不尊敬粟裕,經常和粟裕唱反調,心存不敬。許世友和粟裕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才在一起共事的,由於一開始兩人相互不瞭解,資歷上兩人相差又不大,而粟裕卻是許世友的頂頭上司,許世友得聽粟裕的排兵佈陣,所以就會有抵觸心理,經常對粟裕的指令發牢騷。

在濟南戰役發起前後,粟裕和許世友之間長期的“衝突”就被很多人放大了,以至於傳聞他們兩的關係很僵。

在華野組建之初時,還不只許世友對粟裕的指揮經常有疑問和抵觸,就連張愛萍、葉飛等人也反對過粟裕。特別是陳士榘,還越級上報毛主席,打粟裕和陳毅的小報告,連陳毅都不放在眼裡。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以後,粟裕不斷重繪著傲人的戰績。宿北戰役後,毛主席讓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併為華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於1947年2月正式成立,毛主席明令“軍事交由粟裕”,這是中央和毛主席給粟裕的一把“尚方寶劍”,但粟裕卻從未動用過此劍。

將領們對上級的疑慮和提出反對一直都是存在的,這對與錯還真不好評判。比如韓先楚在紅軍大會師後北上擴大根據地時就違抗彭德懷的命令,結果韓先楚是對的,打通了北上道路;解放海南島戰役之前,韓先楚在廣州會議上堅持己見,要不是韓先楚不遵循上級決策堅守自己的觀點,那後果不堪設想;比如王近山也違抗過劉伯承的命令,還在志願軍司令部炮轟過彭德懷;陳賡也違抗過毛主席的命令;林彪還多次與毛主席相互爭論;華北軍區很多悍將質疑過聶帥;鐘偉三次違抗林彪的命令還讓四野司令部配合他作戰……

在解放戰爭中,各大野戰軍和軍區之間上下級都有過爭論,也有不少軍中刺頭髮鬧騷和頂撞上級領導,我個人覺得這是好事,發揚民主,敢於直言和挑戰權威,將領們才會有所進步,也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其中許世友和粟裕之間的關係變化也是最能代表華野將領們和粟裕之間關係的轉變。

孟良崮戰役,許世友怒懟粟裕

華東野戰軍成立之後,蔣介石將戰畧重心轉移到了延安和山東。1947年5月,國民黨軍吸取以往失敗的原因是兵力過於分散,囙此將部隊之間緊密聯系,穩紮穩打地向華野大軍開進,以尋求和華野主力決戰。

國民黨軍連成一片,來勢洶洶,讓華野不好集中兵力殲其一處,粟裕命令部隊忽左忽右,時而東時而西,讓敵軍摸不著南北,把敵軍搞得暈頭轉向。但是我軍也吃了不少苦頭,那就是將士們磨壞了不少鞋子。很多人不明白粟裕的戰畧,就有了一些情緒。而與此同時,粟裕的戰畧也開始奏效,在我華野主力東移之後,蔣介石和陳誠認為華野已出現疲憊之勢,無力再戰,圍殲的時刻到了,所以命令部隊全力開進,殲滅華野主力。

5月10日,粟裕和陳毅得知敵第7軍、敵48師和王牌師第11師已經分割開了,認為可以集中兵力將這兩個普通部隊殲滅。5月11日,陳毅下達了殲滅敵第7軍和48師的作戰命令。當時,許世友率領的第9縱隊駐紮在山東臨沂的坦埠,接到命令的許世友率軍火速奔襲70多裏準備圍殲敵軍。

就在許世友率部隊抵達預訂作戰地點時,華野負責情報的四中隊破譯了敵軍情報,得知湯恩伯以為華野主力就在坦埠,張靈甫想要直搗黃龍。粟裕根據戰場形勢變化决定來個百萬軍中取74師的首級。他命令許世友率隊原路返回,以假亂真,讓張靈甫相信華野主力就在坦埠。

跑了70多裏地的許和尚氣都還沒喘勻氣又得跑回去,換著是任何人都會發火,更何况是許世友呢。當他得知命令,頓時火冒三丈,一接到華野司令部粟裕打來的電話就大聲吼道:“你們在地圖上一卡一卡,戰士們是用脚在跑,朝令夕改,只知道看地圖下命令,你們來跑試試!”

在旁邊的陳毅聽到許世友在罵娘,一把拿過電話就開罵,隨後向許世友說了戰略意圖和最新的敵情。

該發牢騷時發牢騷,但許世友執行命令還是很堅決,馬上大聲說道:“明白了,保證完成任務!”

隨即命令部隊原地跑回,圍殲74師。

5月12日早,張靈甫率領74師向坦埠展開了猛烈的炮火覆蓋。許世友的任務是死死拖住74師,讓其攻而不克,給兄弟部隊完成包圍提供時間。張靈甫得知情况後退守孟良崮,最終74師被我華野主力全殲。

而這次的孟良崮戰役讓一向以剛猛著稱的許世友由衷地敬佩起粟裕來。只不過在戰前讓粟裕吃了癟。

濟南戰役發起前後,許世友違抗粟裕命令

1948年中旬,華野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和政委譚震林率部橫掃膠濟路700裏、橫掃津浦線700裏後,濟南已經成為山東境內的一座孤城。濟南是山東的省會城市,也是一座70萬人口的大城市,它北靠黃河,南倚泰山,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是華東第一堅城。

1948年7月16日,毛主席向許世友和譚震林一連發出5個電報命令山東兵團不惜作戰之疲勞,儘早搶佔濟南廢棄機場,切斷王耀武的退路,爭取十日攻下濟南城。這一次中央軍委的意思是讓許世友充當主角,粟裕當配角,配合許世友作戰。

許世友率領14萬人馬兵臨濟南城下,雖然許世友是攻城總指揮,但粟裕卻是華野軍事一把手,是戰役的總指揮。許世友認為14萬人還是有點少了,請求總部抽調一個縱隊的兵力援助自己攻城,粟裕卻不答應。

兵力不够,大戰又即將打響,萬一有閃失,就將前功盡棄了。許世友急得團團轉,同時也不明白粟裕為何不派兵增援。

而這時的粟裕非但不肯給許世友派兵,還建議中央延遲一個月攻打濟南。他認為要攻打濟南城沒有那麼簡單,敵將王耀武是國民黨軍中少有的明白人,他的名字曾讓日軍膽寒。况且濟南守軍與山東兵團在人數上相差不大,在和濟南相隔不遠的徐州又有邱清泉、黃伯韜、李彌的三個兵團數十萬精銳,這三人又是國民黨軍的名將。一旦攻城陷入胶著,徐州援軍來救,我軍將會受到敵軍的兩面夾擊。粟裕認為必須以華野全部32萬兵力參戰方可確保萬無一失。

粟裕向來是氣吞山河的氣勢和與小心謹慎並存,很多戰役都驗證了他獨到的戰畧眼光,毛主席對他十分信任,幾乎言聽計從,而這一次也不例外。

隨後粟裕向中央遞交了三個方案:

1、圍城打援,重點打援。引誘敵王牌新五軍北上救援,在運動中殲滅新五軍,濟南能不能攻下是其次。

2、攻城阻援,重點攻城。以主力攻城,以部分兵力阻敵增援。

3、攻城與打援同時進行。以2個縱隊攻打濟南機場,切斷王耀武的空中救援,佯裝攻城,以11個縱隊的主力全力打援,待打援勝利後全力攻城。

粟裕同時列舉出了三個方案所存在的風險,其中第三個方案風險最大。但以粟裕的作戰風格來說,他對戰爭風險有著深刻的理解,經常兵行險招,常常能創造奇跡,既然他能提出風險,必然是有了應對之策。此戰風險雖大,但順利實施之後收穫也是非常巨大,不僅拿下濟南城,還能威逼徐州,是一場大殲滅戰。所以粟裕選擇了第三個方案,這不是粟裕第一次向中央提出不用意見,而毛主席還是一如既往地相信粟裕。

許世友向粟裕要兵不成,就向粟裕建議打好打的濟南城西面,而粟裕不但派兵給他,還不同意他立即攻打濟南,命令他暫緩一切攻城行動,這讓許世友憋了一肚子的火。

許世友雖然十分不服粟裕的軍令,但他還沒有那個膽子擅自行動,所以親自向延安發電告知情况,毛主席卻回電讓他聽從粟裕安排。

1948年9月16日,華野正式發起攻擊濟南城的命令:

許世友率領以山東兵團為主力的14萬大軍攻打濟南城,以兩個縱隊先拿下了濟南的飛機場。

而粟裕則親自率領華野主力18萬人南下部署,只等杜聿明率軍紮進華野的口袋。

蔣介石果然兌現了對王耀武的承諾,命令徐州之兵不計代價馳援濟南王耀武。許世友發起對濟南的進攻兩天后,蔣介石立即電令徐州派兵增援。杜聿明不敢怠慢,趕緊指揮著徐州各兵團向北開進,杜聿明北上到了曹縣一帶碰到粟裕之後,雙方一接觸交火,杜聿明就不敢再向前一步了。其實不是杜聿明真被粟裕擋住了過不去,杜聿明大軍武器裝備精良,完全是可以與粟裕一戰,但杜聿明得知粟裕親自坐鎮時卻害怕了。蘇中七戰七捷、宿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的慘痛還歷歷在目,杜聿明根本就沒有信心敢和粟裕正面交鋒。杜聿明盤算利弊,全力向北開進增援濟南,濟南守住了功勞不是他的,守不住他還要負責;率軍與粟裕血戰,最終濟南還是沒能守住,造成損兵折將,不但無功還有過;而與華野主力拉開距離,既不違背上峰旨意,也能保存實力,有兵在不怕沒權。國民黨將領們打仗不咋樣,揣摩上峰之意倒是在行,見總司令官杜聿明沒有下死命令不惜北進,一個個也都不選擇與華野主力硬剛。

杜聿明和粟裕才剛剛接觸不久,兩人正鬥智鬥勇時,雙方都接到了一個爆炸性消息,王耀武被活捉,濟南已經被攻破了。

許世友不甘做配角,他性如烈火,作戰風格剛猛硬朗,慣於重拳出擊,8日就拿下了名將王耀武鎮守的濟南城。太快了,這讓粟裕和杜聿明都沒有意料到。

其實王耀武絕非泛泛之輩,在濟南戰役的關鍵時刻,吳化文將軍臨陣率部起義,濟南西部防線大開,西線兵團長驅而入,王耀武就算有三頭六臂也回天乏術了。

杜聿明一看濟南已經失守,可以向老蔣有個交代了,趕緊撤軍,再晚恐怕會被粟裕吃掉。

濟南戰役是敗還是勝了?

粟裕的戰畧沒有得到實施,放跑了杜聿明的精銳部隊,無疑是加重了後來淮海戰役的壓力,那麼濟南戰役是敗還是勝了?

毫無疑問,濟南攻堅戰打得十分漂亮,是我軍的一個經典攻堅戰。濟南戰役的意義不僅是取得了一座大城市,解放了全山東,而是在戰畧上獲得了大勝,動搖了國民黨據守大城市進行頑抗的信心。連陳誠在回憶錄中都寫道:濟南失守是國民黨士氣的一個轉捩點!

南京和天津之間最大的都市被我軍所攻破,這也標誌著我軍强大的攻擊力已經是國民黨軍隊無法抵禦的了。

我軍在濟南攻堅戰中吸取了很多經驗,增强了我軍攻克敵堅守設防大城市的信心。開始轉向對國民黨堅固設施的中心都市進行決戰性攻堅戰,從此拉開了戰畧決戰的序幕。

陳毅在戰後特意作了一首詩贈送給許世友:“魯南大捷催戰鼓,許是英雄猛如虎。今日西進戰膠濟,泉城活捉王耀武。”

許世友率領山東兵團14萬人8天攻破山東第一堅城濟南,這是許世友將軍軍事生涯的巔峰。

濟南戰役後,許世友將軍因多年征戰而傷病纏身被奉命“養病”,好好在後方休息,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鎮守後方,不要再上前線指揮作戰了。

粟裕則在三個月後向中央提出了“小淮海”戰畧構局,中央準予實施。劉伯承元帥將“小淮海”演變為“大淮海”構想,淮海戰役一戰定乾坤,摧毀了國民黨賴以生存的根基。之後粟裕率領華野大軍一路南下,率部參加了渡江戰役,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長江以南,解放了國民黨都城南京,直接打到了大上海。

而許世友未能參加後續的大戰,殊為人生一大憾事。

許世友和粟裕私交很不錯

1955年授銜時,許世友對自己的軍銜不滿而找到了周總理,總理一句話讓他心服口服,總理說“粟裕才是大將。”

粟裕立了那麼大的戰功才是大將,自己何德何能與昔日的老領導同級。

要降伏許世友這樣的悍將,就得用實力證明,淮海戰役之後,許世友對粟裕徹底服氣了,不敢再有絲毫怠慢。

後來粟裕不得志,許世友反而深得毛主席信任,是為數不多可以帶槍見毛主席的高級將領,但許世友每次見到粟裕都是畢恭畢敬的。每當粟裕到許世友的轄區查看工作時,許世友都會熱情地招待。

粟裕的母親身體不好,又不適應北方的氣候,曾前往南京休養身體,許世友在得知這個情况後,經常給予照顧。

對於許世友和粟裕的一些傳聞,許世友女兒便說道:“這根本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我父親十分尊敬粟裕將軍,與他的關係也非常好。”

戰爭年代,將領們對上級提出不同意見和發牢騷是很正常的,但華野這種特殊的人事關係卻把一些爭議放大了。不可否認,許世友和粟裕是有過爭議的,但不影響兩人的關係,反而許世友將軍這種真性情的氣魄和粟裕大將的低調才值得我們後輩所學習和膜拜。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