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大國重器”奏響新時代哈電之歌

黑龙江 136℃ 0
摘要:國際線上黑龍江頻道消息:5月31日,白鶴灘水電站大壩實現了全線澆築到頂。再過不久,首批機組也將投產。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被稱為是中國製造的巨型水電站的白鶴灘水電站同樣有兩個引人注目的“100”:一個是16台機組均是100%的國產化機組,一個是單臺水輪發電機組容量首次突破100萬千瓦。哈電集團創造的200多項“第一”,一次次開啟新中國發電設備技術進步的新旅程。

國際線上黑龍江頻道消息(於靈爽劉才星):5月31日,白鶴灘水電站大壩實現了全線澆築到頂。再過不久,首批機組也將投產。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被稱為是中國製造的巨型水電站的白鶴灘水電站同樣有兩個引人注目的“100”:一個是16台機組均是100%的國產化機組,一個是單臺水輪發電機組容量首次突破100萬千瓦。

在這份“雙百答卷”的背後,是無數哈電人的百分百拼搏和百分百堅守。在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水電站建設中,哈電集團攻克了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多項世界性技術壁壘,使水電裝備製造邁入百萬千瓦機組“無人區”。

從第一臺水電機組、第一臺火電機組,到如今百萬千瓦的單個水輪發電機組創造了世界第一……哈電集團創造的200多項“第一”,一次次開啟新中國發電設備技術進步的新旅程。

哈電集團是在國家“一五”期間由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中的6項沿革發展而來。走過70載歲月,它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發電設備、艦船動力裝置、電力驅動裝置研究、製造基地和成套設備出口基地,是中央管理的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之一。

回眸哈電集團的成長軌跡。它的每一次進步都與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密不可分,它的每一次發展都與祖國緊密相連,它的每一次跨越都與世界緊緊相牽。哈電集團奮進的70年,是黨領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偉大成就的縮影,是中國發電設備事業不斷前進的真實寫照。而這背後,是一代代哈電人70年如一日的堅守與突破。

拼搏:拉開中國水電從無到有的序幕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1951年6月6日,在哈爾濱原來賽馬場的舊址上,共和國第一個電站設備製造基地開始破土興建。哈爾濱電機廠(即哈電集團電機公司前身)接到中央訓示,為使戰爭中被炸毀的四川下硐水電站儘快恢復發電,需搶制一臺800千瓦立式水輪發電機組,就此拉開了中國水電從無到有的序幕。

靠著傳統的加工管道,在冰天雪地的哈爾濱,科技人員和工人幾乎吃住在車間。拼搏進取的哈電人通過艱苦努力,逐一攻克了研發製造的瓶頸。該機組於1951年12月22日完成轉子超速總裝試驗,後被安裝在四川龍溪河下硐電站,1959年遷到四川蘇雄水電站,一直服役了近60年。

新中國第一臺8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供圖哈電集團

“50年前和現在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今年85歲的劉公直感慨道。他是電機公司原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更是三峽工程、白鶴灘水電站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在他的記憶裏,1964年剛到電機公司的時候,條件非常簡陋。而且因為沒有電腦,所有設計全是用大腦和手來操作完成,對設計人員的設計能力要求非常高。

“拼搏,這是我們哈電人身上最寶貴的特質。”劉公直說,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設備如何精進,哈電人始終保持著不變的初心。

從建廠之初製造800千瓦立式水輪發電機組,到攻關白鶴灘水電站的百萬千瓦的單個水輪發電機組,劉公直算了一筆賬。“一臺百萬千瓦機組轉1小時,可以發電100萬度,一個普通家庭1個月用電約200度。這也就是說,一個機組運轉1小時發的電可供一家人用400多年!”提起這些劉公直的自豪與驕傲溢於言表。

白鶴灘水電站右岸首臺單機容量1000MW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吊裝成功供圖哈電集團

實際上,70年來,哈電集團累計生產發電設備4.5億千瓦,大型水電機組占國產裝機總量的1/2,煤電機組占國產裝機總量的1/3,重型燃氣輪機占國內市場份額的1/3,核電機組占國產裝備總量的1/5,形成了以煤電、水電、核電、氣電、風電、艦船動力裝置、電力驅動裝置、電站交鑰匙工程等為主導產品的產業佈局,實現了我國重大裝備製造水准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新跨越,實現了重大裝備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如今,哈電集團主導產品遍佈國內各個省份,並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匠心:挺起中國裝備製造業的脊樑

擁有有效專利3712項,其中發明專利826項;完成各類科研課題4657項,開發新產品1744項;獲得科技成果獎勵382項,其中省部級以上288項,國家重大專項19項……70年來,哈電集團始終堅守“承載民族工業希望、彰顯中國動力風采”的公司使命,大力弘揚“創新無限動力不竭”的公司精神,加强科技創新,積極引領行業科技發展。

不論是傳統製造業還是新興製造業,不論是工業經濟還是數字經濟,工匠始終是中國製造業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終是創新創業的重要精神源泉。董禮濤,一個從生產一線走出的“工人院士”,就是哈電集團堅守工匠精神的傑出代表。

1989年,剛入廠的銑工學徒董禮濤,每天幹的就是用銑刀對各種零部件進行平面、溝槽、孔洞的加工。當時一般加工是將孔洞形比特誤差控制在0.2毫米範圍內,然而他卻想,能不能將它控制在0.02毫米?為了實現這個在別人看來是“野心”的“小目標”,他利用各種休息時間,捧著書本仔細鑽研,趴在銑床上反復琢磨。他開始提出了一些令師傅都認為大膽的、非常規的加工方法,正是這些“奇思妙想”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品品質。

“要靠我們自己的‘中國芯’,挺起中國裝備製造業的脊樑。”董禮濤說。在他看來,要挺起中國裝備製造業的脊樑,靠的就是工匠精神。正是憑著這股勁兒,董禮濤獲得了“銑工狀元”、“科技大王”諸多稱號,2020年又獲評“全國勞動模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工匠。但在他看來,中國製造、中國創造需要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需要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更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隊伍。於是,“董禮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了。一個個徒弟從這裡出發,挑起生產骨幹的重任。

董禮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攝影呂岩

幾年來,工作室共培養出了二十六名優秀人才,在他的眾多徒弟中,劉尚獲得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何志國通過科技比武晉級為高級技師,獲得黑龍江省科技能手等榮譽稱號;溫東昇培養成高級技師,先進生產者;王洪宇、李昊、李滿昌培養成技師;齊孫岩表現突出,被公司聘為重點工程的專項計畫員,進入了管理崗位。在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的工作上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從製造大國成為製造強國,是董禮濤和所有哈電人共同的夢想。走進新時代的哈電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裝備製造企業的征途上闊步前行。

創新:把大國重器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1983年承建的巴基斯坦古杜電站,是哈電集團承接的第一個國際EPC項目,也是我國首個走出國門的大型發電機組,開創了中國電站設備成套出口和承建國外電站“交鑰匙”工程的先河;2020年阿聯酋迪拜哈斯彥電站項目1號機組一次並網成功,標誌著世界第一個能實現雙燃料滿負荷供電的電站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宣告了“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東地區首個中資企業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的電站項目取得重大成果……憑藉“追求用戶的滿意,履行社會責任”的服務理念和攻堅克難的精神,哈電集團相繼開闢了越南、烏茲別克、印尼、蘇丹、蒙古、孟加拉、厄瓜多、土耳其、阿聯酋等國際市場,走向了世界。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等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和行業發展的龍頭,擔負著全面創新的歷史使命。中央企業要在重塑中國產業鏈、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擴大國內需求、提升科技競爭力等方面發揮出骨幹作用,努力增强中國經濟內迴圈。”哈電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斯澤夫說。

2013年,哈電集團為提高自主研發和原始創新的能力,投資2億元建設了一座“中國最好、世界一流”的燃燒試驗平臺。作為一名擁有豐富火電廠運行經驗的科技人員,年輕的哈電人王明昊很快融入了新的工作環境,成為了燃燒技術中心最活躍、最不可或缺的年輕人員。

當然這段艱苦的建設期發生了很多突發棘手的問題。有一次輸煤鬥提升機突然發生故障停止,大家趕往現場一看全都愣住了,原來煤中的硬塊造成了提升機的卡澀,短短幾分鐘,鬥提機一米多高的坑裏已經積滿了煤粉,這坑又高又窄,而要想解除故障必須將煤粉掏乾淨才行。情况緊急,現場也沒有合適的工具,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作為共產黨員的王明昊站了出來,跳入煤坑,在同事的幫助下一桶一桶地將煤粉運了出來,半個小時後,設備故障處理完畢重新運行起來,他才顧得上去洗乾淨早已烏黑的臉龐和雙手。

哈電集團燃燒試驗中心攝影呂岩

“我所在的燃燒試驗中心是‘高效清潔燃煤電站鍋爐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可以說是世界一流火電設備開發平臺。能在這樣一個平臺工作,我感覺非常自豪,也非常感激。”王明昊說,哈電集團科技的發展就是新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

如今,在鑄造大國重器、邁向製造強國的征途上,曾跳動著新中國工業強勁脈搏的哈電集團,正躍出新節奏。“十四五”開局之年,哈電集團積極落實“雙碳”新要求,全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開拓風電、光電、氫能、生物發電等新能源產業領域,正在由傳統能源產品為主向綠色低碳產品和產業轉型之路上闊步前行。2021年5月15日,哈電集團與興湘集團合作,對湘電風能公司重組。新設立的哈電風能有限公司現時具備年產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2000臺能力,雙方將發揮人才、裝備等優勢,打造中國風電裝備製造業領軍企業。

哈電風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攝影劉才星

“我們老一輩哈電人在特別艱苦的條件下,開發出了很多國內,甚至國際上領先的產品。我們作為年輕一代的哈電人,在他們身上學到的就是這種兢兢業業、踏實肯幹的工作精神。”王明昊說。

拼搏、匠心、創新,這是三代哈電人身上特質,也是所有哈電人身上的共同點。裝備中國,走向世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哈電集團將承載著中國這艘“巨輪”,在各種機遇與挑戰中劈波斬浪,沿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不斷前進,譜寫新時代的哈電之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