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戰爭和海上絲路的茶葉究竟有何淵源?

甘肃 159℃ 0
摘要:中國卻依靠海上和陸地的絲綢之路,用茶葉和精美的手工製品掏空了大量大英帝國和西班牙王國在三角貿易和其他殖民掠奪積累來的大量白銀。很多人就要疑問了:為什麼我們的茶葉利潤如此之高?這其實還要從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們說起……在元、明之前,中國的對外貿易主要是依靠陸上絲綢之路,顧名思義,其所交易的商品主要便以絲綢為主,陶瓷為輔,茶葉再次之。

引子

在17世紀北美大陸還是一片“大發展”、“大建設”時期,美國還只是停留在未來的一個概念的時候,同時期的北美大陸依舊是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最大的一塊殖民地。中國卻依靠海上和陸地的絲綢之路,用茶葉和精美的手工製品掏空了大量大英帝國和西班牙王國在三角貿易和其他殖民掠奪積累來的大量白銀。很多人就要疑問了:為什麼我們的茶葉利潤如此之高?這其實還要從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們說起……

(海上絲路所用船隻模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國古代對外貿易商品最重要的一定是絲綢和瓷器,但實際上這樣的看法存在著較大的歷史誤區。在元、明之前,中國的對外貿易主要是依靠陸上絲綢之路,顧名思義,其所交易的商品主要便以絲綢為主,陶瓷為輔,茶葉再次之。但這樣的情况在明代以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尤其是16世紀中葉以後,中國茶葉成為了遠超絲綢和瓷器、最受歐洲人歡迎的貿易商品。

資料來源自(組織:公噸)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其一就是隨著白銀作為地方性通貨在明代已經逐漸開始向全國範圍內滲透,人們對於白銀的歡迎程度遠勝於銅錢,可以說白銀在明朝中期以後已然成了最具價值的硬通貨。其二是因為通過十五世紀數十年的開採,西班牙人和英國人擁有了數量驚人的白銀儲備,這為其加入東南亞——南海貿易網絡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那麼茶葉是如何登上歷史舞臺的呢?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隨著隨著西班牙國內對於中國瓷器、絲綢、茶葉等物品日益增多的奢侈追求,西班牙人便用這些來自美洲的白銀製成的銀元(當時的銀元主要有西班牙的本洋、墨西哥獨立後的鷹洋、日本的龍洋三種)用來與中國商人做交易,由於持續的貿易順差,使得大量的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入國內,致使明朝國內社會上的白銀貨幣的保有量急劇增多。據載,整個16世紀80年代,每年馬尼拉帆船往返太平洋運送的白銀約3噸左右。到了17世紀20年代,年均貨運量已增至20噸。可見當時的貿易量有多大,如此巨大數額的白銀絕大部分均流入了中國國內。

在明朝末期,世界上50%的白銀都流入了中國,而到了清朝時期,中國作為世界上GDP總值最大的國家,同時又幾乎壟斷了整個世界的茶葉貿易,在西方人對茶葉的近乎瘋狂的需求下,形成一個極强的吸血效應,西方殖民國家鼎盛時所掠奪的白銀幾乎全部流入到中國來。

然而伴隨著持續數年的貿易順差,殖民者們顯然做不住了。他們心想:我們“辛辛苦苦”殖民掠奪來的財富,被你一個東方的國家用樹葉子賺走了?於是東印度公司就捕手拓展了新的項目——茶葉種植。

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作為大英帝國殖民掠奪印度次大陸的鷹犬,為了應日漸增長的國內外需求,公司在東方建立許多據點,在一六八四年時則於廣州設立辦事處,著手對華的茶葉貿易。十八世紀的英國茶葉總消費量,已經是歐洲其他國家的三倍。

然而並不是只有中國產茶葉,視線回到我們的主角北美大陸上,北美當地的茶葉雖然品質和製作工藝遠不及中國茶葉而且成本高昂。東印度公司也抓住了北美市場同樣的消費需求,於是利用海運特權將中國的茶葉運往北美傾銷。在質量和價格雙重優勢的打擊下,北美的茶葉貿易逐漸被東印度公司壟斷(也就是大英帝國)。這表面看起來像是一次正常的貿易爭端,然而在那個北美大陸還大片荒蠻之時,這就是英國在北美的殖民掠奪中的一環罷了。於是我們經常聽到的“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就要登上歷史舞臺了……

我們把時間撥回18世紀60年代(1765年),在“波士頓傾茶”事件之前,英國在經歷了英法“七年戰爭”之後元氣大傷。為了轉嫁戰爭所帶來的的經濟問題和社會矛盾,英國加緊了掠奪和壓榨海外殖民地的步伐。英國在1765年通過了《印花稅法》,但次年因在全球殖民地掀起抵制英國貨的浪潮而取消。但是李逵換李鬼,1767年又通過了名為《唐森德稅法》來掩人耳目。

接二連三的殖民掠奪激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精神,為了應對殖民地的動盪局勢,英國向北美殖民地派出了大量軍隊,用以維持大英帝國在當地的統治秩序。但是英軍軍紀不嚴,所到之地經常搞的雞飛狗跳、民怨沸騰,進而惡化了阿兵哥和殖民地居民的關係。

果不其然,頻繁的抗爭活動終究釀成血案,1770年3月5日,英軍藉口保護執行稅收的英國官員為由,開槍打死打傷無辜群眾共計十人,其中四人死亡(一說五人)、六人重傷。這便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波士頓慘案”。

(波士頓慘案新聞圖稿)

黎明前的黑暗

最終的導火線還是在1773年正式的到來,這一年英國國會通過《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又名《茶葉法案》)。這一條例看似是為了讓急需英國政府輸血的鷹犬苟延殘喘的法案,實則是賦予了東印度公司在北美的殖民貿易中更大的自主權和壟斷權。

從最初的《印花稅法》到“波士頓慘案”,殖民地人民的怒火已經被點燃。於是在1773年12月16日,伴隨著美洲大陸冬季刺骨的寒風,波士頓舉行8000多人的抗議示威活動。並於當晚在塞繆爾·亞當斯和約翰·漢考克的帶領下,化妝成印地安人的60餘名爭取北美獨立組織“自由之子”的成員摸上東印度公司停靠的格裡芬碼頭,然後將三條船上載滿的中國茶葉通通倒進了海裡。當地媒體報導稱:“漲潮時,水面上飄滿了破碎的箱子和茶葉。自都市的南部一直延綿到多徹斯特灣,還有一部分被沖上岸。”可見當時場面之壯觀。

當然,英國的殖民當局顯然不會袖手旁觀,然而他們也不會料到,自由的火種一經散播,已經引燃了北美大陸上壓抑許久的火藥桶。秘密反英即將演變為一場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大革命,就在四個月之後的波士頓西北處的萊剋星頓(現譯列剋星敦)打響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

故事回到主人公茶葉身上,作為17-19世紀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它相關的貿易不僅為當時的中國的封建王朝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同時,貿易帶來的全球化的開端和地緣政治的變化程度也是難以估量的。對於我們現在熟悉的茶葉,居然也成為了推動歷史前進車輪上的一根輻條。這麼一說,仿佛我杯中的茶水都新增了一絲文化的香氣呢。

(萊剋星頓槍聲油畫)

這片不起眼的樹葉像亞馬遜雨林中煽動翅膀的蝴蝶一樣,最終在美國掀起了巨大革命“風暴”。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