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高清全景)第十《洛陽賦圖》

辽宁 119℃ 0
摘要:《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顧愷之讀後大為感動,遂凝神一揮而成《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顧愷之傳世之作《洛陽賦圖》為其觀三國曹魏時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寫《洛神賦》這篇著名文學作品後有感而畫的。

《洛神賦》通篇言辭美麗,描寫動情,神人之戀纏綿淒婉,動人心魄。顧愷之讀後大為感動,遂凝神一揮而成《洛神賦圖》。

(請橫屏觀看下圖)

迄今存在的《洛神賦圖》尚有八種之多,分藏國內外,計有: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卷;二、遼寧省博物館藏卷;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高卷,主要為宋人畫,缺六朝氣息;四、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冊頁(一頁);五、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傳顧愷之畫卷;六、弗利爾美術館藏傳陸探微畫卷;七、倫敦英國博物館藏宋人畫卷,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高卷略同:八、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王鼎、袁樞明崇禎十六年所臨畫卷,2018年翁同龢後人翁萬戈捐贈。

其中遼寧藏本,根據“紹興”藏印看此本製作不會晚於南宋高宗年間。徐邦達分析,圖中人物衣紋作“蘭葉描”,既近唐代吳道子,又似宋代馬和之,每個人物旁邊都有文字說明,而每段所書賦句近似宋高宗的筆法,所以作為宋人摹本無疑。

顧愷之像

顧愷之(約344年一405年),字長康,小字虎頭。出生在東晉南朝劉宋時期江蘇無錫的一個官宦家庭,因家境優越,自小便博覽群書,知識淵博。曾為桓溫及殷仲堪軍,義熙年初即405年任通直散騎常侍。他多才多藝,不僅善畫,在詩文、辭賦上也很有造詣,為人詼諧幽默,有時行事似癡,時人稱之為“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