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各省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安徽省、四川省、湖北省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廣東省東莞市。東莞市是廣東省21個地級市之一,但東莞市直接管理鄉鎮和街道,連一個區縣都沒有。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况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東莞市的崛起,從一個縣一步步逆襲和發展。
首先,我們聊聊廣東省的歷史。廣東省歷史悠久,孕育了璀璨的粵文化。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東方六國以後,並沒有停止脚步,開始了北伐和南下。在北方,奪取了至關重要的河套地區。在南方,征服的遼闊的百越地區。百越地區包括了廣東、廣西等地,但秦朝的統治曇花一現。到了漢朝統治時期,全國被劃分為13個州,廣東隸屬於交州管理。
在唐朝統治時期,全國被劃分為15個道。廣東等地劃入了嶺南道管理,至今,仍有一些地區把廣東稱為嶺南。在宋朝統治時期,蘇東坡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當時,宋朝把全國劃分為23個路。不得不說,我國很多省份的名稱,都起源於宋朝,例如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兩浙路、福建路、荊湖北路、荊湖南路等等。
其中,廣東、廣西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13世紀,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裏,先後消滅了西夏國、大金國、南宋等一系列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龐大帝國。面對全國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元朝有點不知所措,有點忙不過來。在這樣的情况下,元朝結合了宋朝23路、金國行尚書臺的經驗,推出了升級版,那就是行中書省制度,簡稱為行省。
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等等。當時,廣東大部分地區,隸屬於湖廣行省。還有一部分地區,隸屬於江西行省。元朝雖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並不完善,各方面的問題很多,例如結構粗獷、區劃簡單等等。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結合各方面的經驗,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和完善。
截至永樂皇帝朱棣在位時期,由於明朝擁有南北兩個都城,囙此,形成了兩京一十三省的區劃。當時,廣東省已經設立。不得不說,我國很多省份的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確立的,例如河南省、山東省等等,與現在的區劃輪廓,非常接近。17世紀,清朝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以後,在明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最終,形成了內陸十八省的區劃。
進入清朝統治的後期,西方列强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清朝不斷割地賠款,開放了大量的通航口岸。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階段。在三四十年代,又經歷了10多年的戰爭。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大規模戰爭的結束,戰後重建和經濟建設的工作全面鋪開,一系列重要項目先後開始。
作為我國南方的重要省份,廣東省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當時,東莞縣先後隸屬於珠江專區、佛山專區、惠民專區。專區屬於我國五六十年代的區劃格局,等同於現在的地級市。但專區的管轄區比較大,一個專區相當於兩三個地級市。東莞縣位於珠江東岸,耕地相對多一些。例如在70年代,東莞縣每年上繳的糧食,長期穩居全國前三名。
除了水稻之外,東莞縣還種植了大量的花生、黃麻、水果等等,還養殖了40萬頭活豬,屬於一個標準的農業大縣和養殖業大縣。1978年,東莞縣出口的猪肉、水果等等,總額達到了3938萬美元。如果按照這個路子繼續發展,東莞縣估計仍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眾所周知,1978年,我國開始了改革開放。作為最前沿,廣東省的各個地區,進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當時,東莞縣的反應非常快,在只有300多萬財力的情况下,四處籌集1500萬元資金,開始了建立氮肥廠,修建萬江橋、開辦運河百貨商場3個重要項目。不得不說,這幾個項目的建設,對東莞縣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與此同時,東莞縣改變了原有的糧食種植比例,很多水稻田,開始進行漁業養殖、種植經濟作物等等,由於耕地數量有限,東莞縣有大量的青壯年,需要工作。此時,東莞縣的脚步非常快,一方面抽調40多名優秀幹部,前往全國各個都市參觀學習。另一方面,依靠自己的地理優勢,開始了各方面的招商引資。
到了1984年,東莞縣的全縣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25.36億元,外貿出口總額為1.29億美元。與1978年相比,增長了3倍多。鑒於東莞縣各方面的優勢,1985年,東莞縣改為了東莞縣級市,擁有了更大的經濟佈局自主權。在此期間,各種類型的工廠、企業、科研機構,陸陸續續在東莞落戶,進一步提高了東莞的地位和實力。
1988年,東莞縣級市被晋昇為地級市,成為了廣東省21個地級市之一,也是我國4個不管縣、區的地級市之一。東莞市作為地級市,直接管理4個街道和28個鄉鎮,沒有縣或者區一級的區劃。現時,東莞市的GDP在廣東省內排名第4比特。達到了9650多億元,排名全國第24比特。距離萬億俱樂部都市,僅僅一步之遙。
在全國來看,東莞的GDP總量,甚至超過了瀋陽、石家莊、南昌等省會城市。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