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高校開放辦學,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課題。
要合作共贏,就要通過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亯,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化解一些高校資金投入不足的難題,從而突破資源瓶頸、提升培養質量;要促進互動,則不妨則不妨選擇地域文化相近的高校,加强省際、校際、校地、校所、校企合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方能產生“化學反應”。
近日,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四省(區)教育廳聯合印發檔案,宣佈三省一區共同推進普通高等學校開放辦學,在學生聯合培養、教師互聘、協同創新、國際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用,構建三省一區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我國各高校間加强橫向聯合,資源共亯,早已有先例。2020年初,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曾聯合發佈通告,宣佈兩校達成共識,互相開放部分本科課程,且學分互認。更早前,各地大學城的興建,都以校際資源共亯為前提。
不過這一次,東三省與相鄰的內蒙古自治區共同聯手,打造的是跨區域開放辦學新模式。根據檔案,這一合作規劃將推動三省一區實現500名高水准教師省際校際互聘交流,30萬名大學生可跨省跨校修讀1000門精品課程,等等。動作之大,有目共睹。
三省一區地理位置相鄰、地域文化相近,我們期待這一次的高等教育合作不僅能够推動東北地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也能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畧的實施提供堅實的教育支持。
當然,如此大規模跨區域的高等教育合作規劃,需要三省一區統籌協調,精心組織,方能順利推動實施。這個過程中,政府須臾不可缺位。但是也必須看到,所有形式的高等教育合作,最終要靠高校主動去落實,要靠學生自覺來參與。
高校合作的難題,在於拆除圍牆易,資源共亯難。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即使是各高校間實現圖書館館際互通這樣的“小事”,也要面臨不少實操層面的困難。三省一區跨地域高校合作,必須在體制機制上有所創新,比如建立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制度等。
開門辦教育、開放辦教育,不僅要拆除物理意義上的牆,更要拆除各高校之間的“心牆”,激發出高校和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讓美好藍圖儘快變為現實。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