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都市最“吵”?報告發佈!

海南 158℃ 0
摘要:樓下“吱吱吱”的電鋸聲,窗外店鋪外置音箱的嘈雜,不遠處建築工地澆築的尖銳雜訊……無論是工作還是居家,很多人都遭遇過雜訊的侵擾,“求靜靜”不容易。6月17日,生態環境部發佈年度《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全國哪裡“吵”得最厲害、哪些區域能讓居民有個好睡眠?治理雜訊又有哪些高招?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修改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列入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畫。

樓下“吱吱吱”的電鋸聲,窗外店鋪外置音箱的嘈雜,不遠處建築工地澆築的尖銳雜訊……無論是工作還是居家,很多人都遭遇過雜訊的侵擾,“求靜靜”不容易。

6月17日,生態環境部發佈年度《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全國哪裡“吵”得最厲害、哪些區域能讓居民有個好睡眠?治理雜訊又有哪些高招?大家不妨來看看。

上圖:2020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畫單列市功能區總點次達標率。

全國城市聲環境質量向好,但雜訊投訴依舊高達兩百萬件

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總點次達標率為94.6%,夜間總點次達標率為80.1%,與上年相比分別上升2.2個和5.7個百分點,都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總體向好。

0類功能區(康復療養區)、4 a類功能區(道路交通幹線兩側區域)和1類功能區(居住文教區)夜間達標率持續偏低;都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4.0分貝,晝間道路交通雜訊等效聲級平均值為66.6分貝,與上年相比基本保持穩定。

達標率數據如何得出?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共有311個地級及以上都市報送了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各類功能區共監測23546點次,晝間、夜間各11773點次。晝間共有11143個監測點次達標,達標率為94.6%;夜間共有9427個監測點次達標,達標率為80.1%。

總體來看,本年度全國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點次達標率高於夜間,3類功能區(工業、倉儲物流區)晝間點次達標率在各類功能區中最高。

雖然都市聲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與百姓的要求尚有距離。報告披露,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國省轄縣級市和地級及以上都市的生態環境、警察、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合計受理環境雜訊投訴舉報約201.8萬件,其中,社會生活雜訊投訴舉報最多,占53.7%;建築施工雜訊次之,占34.2%;工業雜訊占8.4%;交通運輸雜訊占3.7%。2020年,生態環境部門“全國生態環境信訪投訴舉報管理平臺”共接到公眾舉報44.1萬件,其中雜訊擾民問題占全部舉報的41.2%,排各環境污染要素的第二比特。廣西、重慶的環境雜訊投訴舉報占本地各類環境污染舉報的比例,甚至接近或超過60.0%。

2020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2019年全國160個都市12個領域的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結果進行了通報,通報顯示,生態環境領域的“周邊雜訊控制”評估名額得分率較低。

大城市雜訊污染普遍更重,大連、西安成最吵都市

大家的印象裏,都市規模大,雜訊自然就多,事實是如此嗎?答案是肯定的。2020年,31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5個計畫單列市各類功能區共監測4406點次,晝間、夜間各2203點次。晝間共有2045個監測點次達標,達標率為92.8%;夜間共有1600個監測點次達標,達標率為72.6%,也就是說,白天雜訊影響差异不大,但大城市居民要想睡個安穩覺更難。

與全國城市各類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率相比,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畫單列市除3類晝間、4b類(鐵路幹線兩側區域)晝間以外,其餘各類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率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從都市看,拉薩、海口、廈門、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白天的達標率都是100%,南京、深圳白天達標率分別為99%和98.8%,也是相當不錯的。出乎意料的是,白天最吵的大城市是大連,達標率僅為66.7%。達標率排在倒數第二的是西寧,只有75.0%。

哪裡的夜晚相對安靜?總點次達標率達到90%以上的大城市只有兩個,南京以92.7%奪冠,廈門以90.0%位列第二,這兩個都市的小夥伴可以享受安靜的夜晚。與之相對照,西安、大連夜間的達標率僅為37.0%和37.5%,低得有點離譜;鄭州達標率41.9%、長沙達標率50.0%,成都、哈爾濱、寧波也都沒到60%。

綜合來看,廈門、南京、貴陽、太原都是全國聲環境質量領先的都市。尤其值得一說的是貴陽。2016年,貴陽曾經位列全國最吵都市第一名,2019年其夜間達標率也只有25%。而經過不懈努力,2020年,貴陽晝夜達標率分別攀升至97.8%、89.1%,夜間達標率更是拿到了省會及計畫單列市中的“探花”。

另外,北上廣深四個一線都市中,廣東的兩個超大都市表現亮眼,廣州晝夜達標比例為95.0%、87.5%,深圳為98.8%,84.5%,尤其是夜間雜訊控制,遠高於京滬,在大城市裏也排在前列。

雜訊來源於哪些方面?報告顯示,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畫單列市晝間區域聲環境,受社會生活雜訊影響比例為65.4%,受交通雜訊影響比例為19.7%,受工業雜訊影響比例為11.0%,受施工雜訊影響比例為3.8%。

上圖:各類環境雜訊投訴舉報占比。

“加强環境雜訊污染治理”首次寫入五年規劃,雜訊污染防治法正在修改

雜訊不僅讓人煩心,也有確實的危害。根據世衛組織對歐洲國家的流行病學研究,雜訊污染已成為空氣污染之後影響人體健康的環境因素。過度暴露在雜訊污染中,不僅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也會新增患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

不少遭遇過雜訊煩惱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打電話投訴時,發現監管部門不明確;即便執法人員到現場,因為雜訊的瞬間性特點,也很難取證處罰。

今年春天,上海震樓器事件引發全社會關注:一棟居民樓樓上樓下兩戶人家發生糾紛,樓下住戶連開5年震樓器,鬧得整棟樓多年來都不得安寧。這一極端案例也反映了雜訊污染防治的瓶頸——雖然對雜訊污染防治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但長期以來,難監管、難治理的問題一直存在。

辦法總比困難多。加强法規制度建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優化調整聲環境功能區、持續推進環境雜訊監測、積極解决雜訊投訴等等,各地為百姓的“安靜生活”花了不少心思。截至2020年底,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成都、深圳等13個都市試點繪製了雜訊地圖,用於推動本地雜訊污染防治工作。

施工雜訊投訴量排第二,危害不小。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約7.9萬個,近4萬個在建工地安裝了雜訊自動監測設備,施工雜訊污染處罰案件15385起,處罰金額約1.8億元。

深圳利用生態環境智慧監控平臺、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逐步推進以現場執法為主向以非現場執法為主轉變,推廣“遠程喊停”新管控模式,以“線上監控+線下執法”的管道,協調聯動,對“屢喊不停”的工地實施精准執法,提升執法效能。同時,鼓勵施工單位通過採用先進設備和降噪資料、合理安排工序等措施,創建雜訊污染防治示範工地,對符合相關要求的給予生態環境專項資金補助,切實提高雜訊污染防治科技水准。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3月公佈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强環境雜訊污染治理”,為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這是環境雜訊污染治理有關內容首次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修改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列入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畫。據悉,修改將圍繞强化規劃源頭防控、明確相關部門監管職責、準確界定防治對象、完善主要雜訊源管理措施、强化違法處罰等方面展開,力爭解决困擾雜訊污染防治的問題,為社會生產生活的安靜環境保駕護航。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作者:孫秀豔

來源:人民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