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顯然是對上篇的一個補充。所以就詳細講一下道理。
看能把這個事情分析到哪步?對應策略想得如何,確實能够看出一個人的報考水准。
2020年15萬考生。對應15萬高校招生名額。
2021年10萬考生。現在招生計畫沒出,但是我推測是縮小的。不然,四萬名額招不到人啊。
以下的推理,都在這兩個基礎上進行。
第一步推理:
可以看下這個表格,這是個簡化後的模型,假設2020年只有5所高校招生,分別是a.b,c,d,e,
每個高校招生人數也都在表格列了出來。
那麼理想的情况下,考生的位次,也就應該和招生計畫相匹配。這就是前三行的內容。
到了2021年,也就是第四行,招生計畫變動了。那麼按照招生計畫,對應錄取的位次也會變動。這就是第五行的內容。那麼就發現,2020年排第2位次的能去上a學校,但是2021年,排名第二位次的,還報a校就落榜了。類似的問題位次,都在最後一行列出來了。
當然,實際報考過程要遠比這個複雜。
第二步推理:
知道人數對位次法報考有影響的人,會占報考人數的幾成?
第三步推理:
不知道這個事兒的人,會如何報考?會造成什麼局面?
比如表格中第2位次的考生,2021年仍然報了A校,那就會滑到下一個志願,也就是保的志願。如果保的好,那就去了b校,或者c校。保的不好,可能就滑檔了。
假設第2位次考生去了c校,那位次第五的本來報c校的考生,就被擠出去了。
假設第2位次考生滑檔到了二本志願。那就把原來在2本的考生,擠下去一個。
再比如2021位次排名第7的考生,他按照2020年第7的位次報了c校,然後排名後三名的考生,都報了e校。這就導致今年d校沒人報考了。所以就出來了撿漏的機會,位次排名第11的,報d校反而走上了。
所以說,就會造成兩種局面,第一種,就是高分滑檔,擠佔了中分的學校。第二種,就是中等分數的學校報的人少,反而給低分段考生一些撿漏的機會。
第四步推理:
應對策略:
實際情況要遠比這個模型複雜的多!
900多所本科院校,幾萬考生和家長的博弈,情况很複雜的。因為博弈的精髓就是要推測出,對手如何做出選擇,從而做出更優的選擇。
所以,具體情況得具體分析,結合一分一段錶推測下。
但是總的策略就是:沖的高一點,兜底兜得更好一點。
然後,各位家長也可以拿這道題,高考人數減少5萬人,對報考有什麼影響,來考一下自己的孩子的分析問題能力。
實話實說,這個事兒,我也是和同行研究,討論,自己又花了兩天時間才想出個頭緒,又能表述清楚的。
還有家長說,那招生計畫不變,那麼我上面的分析是不是就全錯了。
可以肯定地說,是的。但是,只要人數變了,即使招生計畫不變,位次法也不準確了,具體自己分析吧,真太費腦子了,我就不說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