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地處我國華東地區、山東半島東南、東瀕黃海,清光緒二十三年時,德國以“巨野教案”為藉口侵佔我國青島,十多年後一戰爆發,日本趁機取代了德國攻佔我國青島。
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了青島,但七七事變發生後的第二年,日本再次侵佔我國青島,並且在我國各地建造有炮臺,以此與我國軍人抗衡,而在青島中心位置(李滄區),就有一座牆壁厚度為72厘米的炮樓,李滄區也是進出青島市的咽喉之地。
二戰結束後,這座炮樓並沒有被拆除,在1961年,組織將炮樓分配給了孫從孝一家,孫從孝的父親是個電工,廠裡原本給他分配一間20多平的小房子,那時候小房子裏只生活著孔從孝父母以及祖父母四人,儘管擁擠,但也過得去。
然而隨著孔從孝和弟弟妹妹的降臨,20多平的小房間就住不下這麼多人了,組織考慮到孫從孝一家的情况,於是就三樓高的廢棄炮臺分給了孫從孝家。
炮樓本來是日本人為戰爭準備的,並沒有考慮過居住的問題,也就不存在有廁所等設施,所以孫從孝一家上廁所只得去外面的公廁,用水也得從外面提回來,而炮樓並不適宜居住,基本是夏熱冬冷。
不過孫從孝一家也是能過苦日子的,炮樓雖然不方便,不適合居住,但空間不小,一大家子就住了下去。又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改善,青島市區家家戶戶也通上了暖氣和瓦斯。
但在給孫從孝居住的炮樓房裝暖氣時,卻著實不容易,由於牆體太厚,根本不好打通,後來選了炮彈孔這個位置,但從炮彈孔打通竟也花了20年的時間。
而在1975年時,孔從孝也成家了,但他們一家依然生活在這棟炮樓房裏,不過一大家子還是致力於改善居住條件,並且孔從孝在炮樓房中待久了,也生出了感情。
即使在90年代,組織為他另分配了一棟20平方的房子,孔從孝也基本是將那幢房子空著,依然生活在炮樓房裏。
後來孔從孝的孩子出生,他的孩子也是成長於這個炮樓臺,五代人住在這個日本炮樓有54年之久,直至2015年,孔從孝分配到的那套房子面臨拆遷,於是孔從孝用拆遷款以及自己多年的積蓄,購買了一套電梯房。
不過這套炮樓房並沒有被孔從孝捨棄,他和妻子以及附近的鄰居都挺有感情的,囙此炮樓房就成了他與鄰居間的活動室,大家時不時在這裡相聚,談論往事,談論曾經的歷史。
一座炮樓的存在,其實也算得上是一部歷史,日本之所以修建牆體厚72釐米的炮樓,也是為緩衝炮火的攻擊,並且這種炮樓所使用的也是特製的磚頭,非常牢固,通常我軍要攻下日方炮樓,採用的是智取,而非强攻,如果硬要强攻,也得拼個五天的時間。
即使如此,我軍還是將日軍趕出了中國,現如今這些炮樓大部分已經不存在,像孔從孝所居住的炮樓房,其實也是極其少見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