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扉,擁抱過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見,太平洋就不算距離。”——《2019年度感動中國頒獎詞》
現如今有很多人都在為拿到美國綠卡而不懈努力,因為在他們眼中,美國就是一個理想國度。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曾經有一個美國人,他毅然辭去了總裁工作。
後來還四次申請綠卡,只為成為一名中國人。來到中國後他也一直力挺中國,而這名美國人的名字叫做潘維廉。
嚮往
潘維廉在小時候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去澳大利亞生活,並且還想方設法地申請了相應的居住許可。
不過由於居住許可要求持有人的年齡為18歲以上,不滿足條件的潘維廉只能繼續待在美國。
後來等到1976年的時候,潘維廉終於能够前往澳大利亞居住,但那時候的他並沒有去澳大利亞,而是跟隨著部隊來到了中國臺灣。
在臺灣的潘維廉因為種種原因,對中國大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經過瞭解之後,他開始對中國念念不忘。
追逐
1980年,潘維廉正式退伍。1988年,潘維廉毅然辭去總裁工作,帶著自己的家人來到了中國。
雖說他在前往廈門的旅途中遇到了不少麻煩,但這些都沒有影響他對中國的喜愛與期待。
彼時潘維廉並沒有留在中國的想法,他僅僅希望更加透徹地認識中國,也算是對自己數年的期盼有一個交代。
不過令潘維廉沒有想到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再也捨不得離開中國,為了能够一輩子留在中國,潘維廉開始申請中國“綠卡”。
遍步
在申請綠卡的過程中,潘維廉的兩個兒子告訴他,長大之後想要成為一名革命军。彼時由於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偏見很嚴重。
而潘維廉的父親作為一名美國老兵,更是將中國視為敵人。作為一個非常孝順父母的兒子,潘維廉開始給家裡寫信,他將中國的風土人情變成文字,一封封寄到國內。
在他的影響下,國內很多人開始對中國感興趣,而他的父親也從堅決不同意兒子留在中國,逐漸轉變為“如果有機會,我或許會去中國看你”。
且最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展現中國,潘維廉買了一輛15座中型客車,將之改裝為露營車,開始帶著妻兒遊歷中國。
據悉潘維廉當時花了3個月的時間,在杭州、南京、青島、北京、西安、蘭州、西寧、拉薩、四川、雲南、貴州、桂林、廣州以及海南留下了他與一家人的脚印,這期間他遇到了很多雖然貧窮但心地善良的中國人。
心系
返回廈門的潘維廉對中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並且致力於將自己的所見所知傳遞給國內人士。
與此同時他還力挺中國,積極地幫助中國廈門搞發展——他曾協助廈門以及泉州等中國11個都市參加了國際大賽,評選宜居社區。
在中國的這些年,潘維廉努力讓自己融入中國,且最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第一個拿到福建省綠卡的外國人,更是開啟“一帶一路”國際發展路線的起源人。
由於他為中國文化傳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囙此在2004年的時候被評選為廈門十大感動人物之一;2011年的時候則被評為廈門經濟特區30周年傑出建設者等等。
潘維廉曾經說到這樣一句話“中國發展這麼快,這麼好。我怎麼會離開這樣善良熱情的中國人,怎麼會捨得離開這麼好的國家。”而從這句話,我們也能够切實體會到,潘維廉是真的發自內心地愛著中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