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王進喜47歲病逝,被葬入八寶山,5個子女過得如何?

黑龙江 133℃ 0
摘要:學習過“新中國工業建設”這一課的人,應該都記得“鐵人”王進喜這個名字,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的代表,王進喜是很多偉大精神的縮影,為了國家,捨生忘死,不辭辛勞,是最平凡的人,也是最偉大的人。性格堅韌的王進喜,是石油工人之中的頂樑柱。在自己的小家,也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只是,這個值得尊敬的人英年早逝,令人唏噓。王進喜走了之後,骨灰被移入八寶山安置。

學習過“新中國工業建設”這一課的人,應該都記得“鐵人”王進喜這個名字,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的代表,王進喜是很多偉大精神的縮影,為了國家,捨生忘死,不辭辛勞,是最平凡的人,也是最偉大的人。

性格堅韌的王進喜,是石油工人之中的頂樑柱。在自己的小家,也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只是,這個值得尊敬的人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模範家庭

王進喜的妻子王玉蘭是他的同鄉,同樣也參加了當年大慶的建設。當年石油工人來大慶,往往拖家帶口,王進喜帶著工人們在前線搞建設,王玉蘭便承擔了大部分照顧家庭的責任。王進喜對妻子很愧疚,王玉蘭卻是一個深明大義的女人,為了響應支援大慶的號召,王玉蘭在丈夫去大慶之後不久,自己便也帶著五個年幼的孩子從村裡趕到了大慶,從此一家人在大慶紮了根。

王進喜和妻子有兩兒三女,從小,他們就被父母教育著,要熱愛祖國,要敢於奉獻。王進喜是石油模範,像他這樣的先進人員家屬都可以轉正式工,王玉蘭卻推辭,她跟組織上說,別的工人家庭更困難,他們家好歹還有三個男勞力,王進喜作為一線工還有補助,所以每一次她都說,把名額先給別人。

王進喜的幾個孩子對童年生活記憶深刻,他們幾乎就是和大慶油田一起成長起來的,只是,父親還沒有來得及品嘗勝利的果實,胃癌就帶走了他的生命。王進喜走了之後,骨灰被移入八寶山安置。王玉蘭和孩子們依然住在大慶,也許是因為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孩子們長大時候,選擇了繼續為大慶,為祖國工業奉獻青春。

大兒子王月平在18歲時選擇了參軍,那時候王進喜的身體狀況已經很不好了,但是得知兒子能够入伍,他還是非常高興。王月平臨走那一天,王進喜叮囑他,不管到了什麼地方,都好好做事,好好做人。王月平點頭答應,他希望父親看到自己成家立業,可是王月平入伍兩年之後,王進喜便辭世,這成了王月平一生的遺憾。

子承父業

當1973年王月平面臨復員時,他依然選擇了回大慶,做一個石油工人。虎父無犬子,當年王進喜就是工人之中的佼佼者,如今王月平也不例外,他年輕時學習勁頭特別足,科技工作抓得也穩,大家都說這是個“小王進喜”。

到了今年,王月平這個油田上的年輕工人也已經68歲了,他這一輩子都生活在大慶,最後做到了大慶石油地下資源公司的黨委書記,光榮退休。

再說大女兒王櫻,她和哥哥是“老同事”,甚至因為哥哥入伍的緣故,王櫻才是家裡這一輩第一個石油工人。人們印象中的石油工人都是男性,其實也不乏女性的身影。王櫻是個鑽井科技工,剛來崗位上,人們見了她都搖頭,覺得她是個女娃娃,而且心臟不好,能受得了這份苦工作嗎?

可王櫻卻成了這份苦工崗位上堅持最久的人,不過,也是因為年輕時代過於操勞,王櫻在五十多歲時不得不提前退休,進入醫院療養。可王櫻心態特別樂觀,人到晚年,王櫻成了一個可愛的老太太,每天帶著孫子孫女出門鍛煉身體,她時常會驕傲地看著新聞中的大慶油田,那裡的每一寸土地,她都是那麼地熟悉。

王進喜的次子王月甫是家裡第一個“大學生”,他這大學學歷也和石油工人的經歷有關。原來,中學畢業之後,王月甫本來追隨父兄的脚步來油田工作,他年輕腦子活絡,學東西特別快,點子也多,幾個月就幹成了隊裡的模範。上級一瞧,這個年輕工人很值得培養,於是那一年,王月甫破格被長春郵電學院的大專進修班錄取。

從學校回來,王月甫成了工地最需要的複合型人才,又有知識,又有科技。上級把他調到鑽臺指揮工作,後來看中他的組織協調能力,又讓他兼任宣傳部的委員。在這一期間,王月甫寫了入黨申請書,他覺得黨員是一個神聖的工作,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因為王月甫多年以來為了大慶油田兢兢業業,所以他的入黨申請得到了準予。王月甫在後來對記者說,他這一輩子最驕傲兩件事,一件是成為石油工人,一件是成為黨員。代代相承

次女王月珍原本的目標也是成為一個石油工人,她選擇和大哥一樣,先去參軍,參軍回來再參與油田建設。不過在部隊的時候,她通過學習考上了醫科學院,考試之前王月珍還很烦乱,是哥哥姐姐告訴她,為國家做貢獻,在哪個崗位都是一樣的。王月珍這才安心的考試並進入了學校學習。

畢業後她又回到了部隊,做了部隊的藥劑師,還和自己的同學喜結良緣。因為工作的緣故,王月珍在山東定居,和哥哥姐姐們離得遠,只有逢年過節才能相聚,但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從未因距離而被沖淡。

四個孩子都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唯有小女兒王月琴成了大家心中的遺憾。王月琴是一個命苦的靚女,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加上營養不良,導致她身體發育畸形,需要依靠拐杖生活。但是王月琴身殘志不殘,依舊努力地學習進步,醫生說她長不大,她卻頑強地活到了成年,還在油田附近的液化氣站做了收銀員。

只是上天沒有繼續保佑這個懂事堅強的靚女,參加工作幾年之後,王月琴的病情再一次惡化,醫院全力救治,卻沒能留住她的生命。

提起妹妹,王櫻格外地惋惜,她說,妹妹雖然不幸,但她堅韌的意志和父親一模一樣,要是上天善待,說不定王月琴也會成為一個很優秀的石油工人,或者其它行業的模範。只是,斯人已逝,只留下未盡的懷念。

王進喜去世那一年,孩子們都是懵懂的青少年,現在,少年已老,但那份大慶精神卻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了下來,這份由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所開創的精神永垂不朽,永不過時,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大慶精神”的痕迹,“鐵人”王進喜以及他的家人將一生奉獻給了祖國,作為後人,我們永遠感激和銘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