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90後小夥,花費5天畫“核酸檢測上河圖”,圖中細節令人驚歎

广东 162℃ 0
摘要:《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製的一幅風俗畫,也是他僅存於世的畫作,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可以劃分兩部分,分別為農村與集市。囙此,《清明上河圖》極富史料價值,是難得一見的精品,被評為“國家一級國寶”。今年5月,廣東一比特90後小夥子以《清明上河圖》為靈感,繪製了《核酸檢測上河圖》,圖中細節令人驚歎、震撼,隨即火遍全網。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製的一幅風俗畫,也是他僅存於世的畫作,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可以劃分兩部分,分別為農村與集市。畫中共有五百餘人、五六十匹牲畜、二十餘艘船只、三十多棟房屋等。

往來人群穿著各异,神色不一,行動不同,生活氣息滿滿,每一個人物都有屬於自己的行動軌跡以及人生故事。畫中有不少值得細細品味的小細節。例如,有一處店面門口掛著“十千脚店”的招牌,不過這家店並非腳底按摩按摩店,而是供人短暫休息或吃東西的小客店。

“十千”為店名,唐代人常用“十千”來形容酒的美味與名貴。如李白的“金樽清酒鬥十千”,直言酒的名貴。而“脚店”則是提供酒水、飲食的飯店。《東京夢華錄》曾記載“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餘皆謂之脚店”。

北宋的客棧也有等級之分,規模龐大、酒具俱全、服務周到的飯店即為正店,而規模較小、所供酒食也更平價的則為脚店,為中下層階級的百姓提供服務。脚店旁邊還有一比特身穿圍裙、左手端著兩碗飯、右手抓著筷子的“外賣小哥”。由此可見,北宋早已出現了外賣服務,為達官顯貴提供飲食便利。

通過《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全面瞭解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風貌以及各階層百姓的日常生活。囙此,《清明上河圖》極富史料價值,是難得一見的精品,被評為“國家一級國寶”。如今,《清明上河圖》除了被後世愛好者仿造外,還被不少手工藝術者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

例如,北京劉姓欧巴桑曾耗費兩年時間用嗑好的瓜子皮黏貼了一幅12米長的清明上河圖。武昌退休老阿姨在家中用了七個月精心繡成《清明上河圖》,引得親友鄰居慕名前來欣賞。可見《清明上河圖》從未被人遺忘,反而不斷被翻新,更添現代氣息與韻味。

自去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醫護人員化身最美逆行者奮鬥在前線,全體居民時刻佩戴口罩,配合抗疫工作。今年5月,廣東一比特90後小夥子以《清明上河圖》為靈感,繪製了《核酸檢測上河圖》,圖中細節令人驚歎、震撼,隨即火遍全網。這幅圖究竟妙在哪裡呢?

《清明上河圖》的飲食文化

《清明上河圖》展現了市井百態,是北宋時期的民俗生活的活化石。宋朝人對於“吃”極為講究,上層階級的宴飲制度十分繁雜,君王會通過舉辦宮宴來促進君臣之間的關係,並加强統治。中下層階級更是奉行“民以食為天”,遵循“一日三餐”制度,以五穀為主,蔬菜為輔,兼食部分肉類。

相比於肉類,宋人更喜歡吃五穀與素菜,南宋人愛好吃魚。如今常出現在餐桌上的湯圓、油條、火鍋、包子、蛋炒飯等大都出自宋朝,連炒菜必備調味品“醬油”也是來自宋朝。人類學家安德森曾在《中國食物》一書中提到宋朝的烹飪管道豐富多樣。

有煎、炒、烹、炸、溜、拌等幾十種做法,只是許多宋朝美食並未流傳下來。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即便被貶也難敵美食的誘惑。蘇東坡被貶黃州後,由於生活拮据,吃不起羊肉,便購置了便宜的猪肉精心烹飪,創制出千古名菜“東坡肉”。

《清明上河圖》中有關於吃食的店鋪也數不勝數。例如,圖中有一間設定在河邊的“各色鮮魚面攤”,食店環境簡陋,僅使用遮陽傘搭建,配備大桌長凳,但招攬了不少食客在此吃面聊天,可見這家魚面店臨河而設,所用的食材都是現取現做,新鮮又美味。

除了主食以外,街道上還設有許多糕點零食鋪。孟元老的著作《東京夢華錄》記載了許多甜點的名稱,諸如軟羊諸色包子、糍糕、團子、荔枝糕、油餅等。此外,夜市在夏季與冬季所供應的美食各不相同,冬季賣野鴨肉、猪髒等肉類製品。

夏季賣梅子薑、香糖果子等較為爽口的食品,甚至還提供砂糖綠豆、冰雪凉水等解暑冷飲。《清明上河圖》中設有專門賣各色細果與參苓補膏的零食鋪,細果即精緻小巧的水果堅果,如龍眼、荔枝、杏仁、核桃等,而參苓補膏則用來調養身體、補血養氣。

綜上,從《清明上河圖》中便可看出宋人對飲食的要求更加多樣化,而食物的烹飪管道也更加豐富精細,可見宋朝飲食文化繁榮昌盛。不過,《核酸檢測上河圖》遠沒有《清明上河圖》那般繁華熱鬧、樂趣滿滿,更沒有豐富美味的小吃零食,許多醫護人員與志願者甚至連飯都忙得沒空吃,更別說享受精緻的美食。

90後小夥手繪“核酸檢測上河圖”,圖中細節令人驚歎震撼

這位五天畫出“核酸檢測上河圖”的小夥名叫陳志傑,來自廣東湛江,是一比特美術工作者,開了一家繪畫工作室。2021年五月底,廣東再度爆發疫情,陳志傑所在社區連夜進行核酸檢測篩查。馬路上人頭攢動,居民們排隊等待核酸檢測,而醫護人員四處奔走、不眠不休為居民檢測。

陳志傑被眼前狀況的場景所震撼,當即有了要為抗疫活動出份力的想法。於是,他來回穿梭在核酸檢測的場地中,觀察每一位醫護人員以及羣衆的神情、動作,在模仿《清明上河圖》構圖的基礎上,親手繪製了一幅《核酸檢測上河圖》。

圖中繪製了嶺南明珠體育館、佛山祖廟、明珠體育館等十五個景點,並用蒙太奇的手法將這些場景有機結合在一起,使作品兼具古代與現代氣息。畫作約有340個人物,包括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志願者與當地居民。其中,醫護人員有136名,他們身穿防護服,形態各異、行色匆匆,忙得不可開交。

志願者身穿紅色馬甲,有的幫忙維持秩序,有的正在發放宣傳品,有的忙著清點物資。在畫中的某個角落,幾個志願者正與一比特抗疫工作者交接物資,而在他們的右邊,一位女性志願者正在用雙手支撐起“家祥區02”的臨時帳篷,實在令人心酸。

畫作的右下方有一座拱橋,雖不及《清明上河圖》寬敞,但人流量源源不斷。不過,這些市民遵守秩序,嚴格佩戴口罩,井然有序地前進,準備加入核酸檢測大部隊。此外,畫中還有手持相機、分佈在各大產地的記者,但他們並未像往常一般四處遊走、穿梭。

而是靜靜地待在一個角落手舉相機拍照,不願給身邊任何人添麻煩。令陳志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一比特醫護人員趴在桌子上休息的場景,這些醫護人員沒日沒夜地奔走忙碌,早就忘記了吃飯與睡覺,最後實在抵不住身體的疲勞,才暫且趴下休息一會,連個像樣的床也沒有。

結語:

回想起這次盛大壯觀的核酸檢測排查,陳志傑感慨不已:“全程大家井然有序地等待著,透過醫務人員的防護罩,看到他們臉上滿是汗水,有的醫務人員脫下防護服,汗水浸濕了全身。”為了表達自己的感動、感恩與敬佩,陳志傑耗費五天完成這幅細節滿分的畫卷,致最美的醫護人員以及所有現場工作人員,希望大家能够重視疫情防控,配合防疫工作。

這幅作品被網友瘋狂刷屏,同時受到各家媒體的推薦,而陳志傑也徹底“火”了。面對記者採訪時,陳志傑默默說出自己的心願:“剛開始畫的時候我就說,希望到這幅畫完成時,廣東疫情能够順利結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