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禁地變身熱門景區青海湖完成使命再現“淨好”

青海 134℃ 0
摘要:中國內陸最大鹹水湖——青海湖,像一顆溫潤晶瑩的藍寶石,鑲嵌在廣袤的草原。六月,青海湖二郎劍景區內遊客如織,棕頭鷗、赤麻鴨、鳳頭、鸕鷀等翔集於水天之間。青海湖二郎劍景區位於青藏公路151公里處,過去被人們稱為“151景區”。同時,鳥類種類不斷重繪,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富度明顯提升,現時青海湖已經成為中國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最為集中的繁殖地,再現“大美淨好”。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青海共和6月19日電題:神秘禁地變身熱門景區青海湖完成使命再現“淨好”

作者李江寧

中國內陸最大鹹水湖——青海湖,像一顆溫潤晶瑩的藍寶石,鑲嵌在廣袤的草原。六月,青海湖二郎劍景區內遊客如織,棕頭鷗、赤麻鴨、鳳頭、鸕鷀等翔集於水天之間。

圖為青海湖鳥島地區2020年衛星遙感影像顯示,大片裸露地區被湖水淹沒。青海省地質調查院衛星遙感中心供圖

青海湖二郎劍景區位於青藏公路151公里處,過去被人們稱為“151景區”。上世紀60年代,“151”在青海湖是一個代號,一座矗立於青海湖面五十餘年的紅磚小樓承載了這段神秘且鮮為人知的歷史。

1965年,官方經過考察後决定利用青海湖遼闊、水深、含鹽量與海水接近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151”設立青海湖魚雷試驗靶場,對山西省侯馬市八七四廠生產的魚雷逐個進行水下效能試驗。

從此,中國首個魚雷試驗基地——八七四分廠(當時對外稱山鷹機械廠)便矗立在青海湖畔。

1966年3月31日,中國第一枚魚雷製造完成,填補了中國兵器工業的一個空白。從那時起,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青年紮根海拔3200米的高原牧區,開始了魚雷試驗的工作。

經過山鷹機械廠試驗合格的魚雷也不斷地裝備部隊,為鞏固國防做出了重大貢獻。

“那時候這裡叫‘151基地’,現在湖中看到的這座紅磚小樓就是當年的魚雷發射台,底部由18根鋼構支撐,當時是用大馬車和工程車將鋼柱運到船上,再用氣錘固定在湖底。經歷了幾十年風雨,發射台現如今依舊穩固如初。”李興實14歲時跟隨父親來到山鷹機械廠,隨後子承父業繼續為中國魚雷事業奮鬥。

今年85歲的林廷傑是山鷹機械廠最後一任黨委書記,“條件艱苦,饅頭也蒸不熟,剛出鍋的饅頭往牆上一扔,都能粘在牆上。”林廷傑回憶道:“住的都是乾打壘的房子,房子主體是磚砌的,其餘都是用土坯壘砌,在湖邊潮氣重,冬天的時候,睡一晚起來,被子都是粘在牆上的。”

工作二十餘年,山鷹機械廠的職工們一直默默無聞。他們的故事也一直淹沒在湖面下。

“負責試驗的同事要提前乘船抵達魚雷到達的終點等候,待魚雷完成試驗從水中漂上來,運回檢驗車間,再次進行檢修,全部檢查完成後交付部隊。”李興實說,“試驗過程中,有些魚雷會因為高壓空氣瞬間燃爆造成壓力劇增,導致方向儀失靈,整條魚雷會衝擊到試驗場其他地方,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林廷傑,說起這段歷史仍舊激動不已。“從建廠算起,近二十年的時間裏,大概校驗了3000餘枚魚雷。”林廷傑說。

1984年,完成使命的山鷹機械廠光榮退役,神秘面紗被揭開。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以魚雷發射台為基礎,建立了中國魚雷青海湖發射試驗基地展館,再現基地昔日光輝風貌,重溫中國魚雷發展歷史。如今這座湖中間的紅磚小樓掛上了“中國魚雷發射實驗基地”的標牌,樓內留有一部分原有的生產車間、實驗區和魚雷、電臺等歷史實物供遊人參觀。

2016年,林廷傑以遊客的身份再次回到當年工作的地方,他感慨萬千。“以前這裡可謂是人烟罕至,現在景區裏天天都有遊玩的人,好不熱鬧,往日坑窪不平的砂石路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柏油路,湖水更清澈了,湖邊的水鳥也越來越多了。”

山鷹機械廠一改神秘禁地面貌。近年來,青海相關部門在青海湖畔修建了自行車道,每年夏季,來自國內外近40萬騎行愛好者沿著青海湖畔“邊走邊看”,一睹中國最美湖泊的風采。

近年來,青海湖水體面積及水位連續15年呈遞增趨勢,恢復至20世紀60年代的水准。同時,鳥類種類不斷重繪,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富度明顯提升,現時青海湖已經成為中國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最為集中的繁殖地,再現“大美淨好”。(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