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由風景伴我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安土重遷的思想幾乎深埋於人們的骨髓之中,對自己的先祖無不懷著敬畏的心,每年都會進行祭祀。在更講究的地方,甚至於一個村子裏的人都是一個姓氏,每家每戶都帶著或多或少的血緣羈絆,往上多數幾代都是一個祖宗,便在村子裏選好風水寶地建設祠堂,以保佑家族綿延,能够長盛不衰。
當然這些也只是後人的美好祈願,真正的原因還是為了祭祀先祖寄託對親人的哀思。但人們常見的祠堂也不過是普通大小的建築,可是在廣東卻有最大的一座古祠堂,它的面積大約有一萬五千多平米,而這裡的一大特點就是來這裡參觀的人們大多都全程仰著頭,看完了這裡的景點。
也許有人會好奇,怎麼會有這麼大面積的一個祠堂呢?這個家族的規模得要多大才能有如此之多的祖先需要祭拜呢?這就要講一講這座祠堂的詳細情况了。這個祠堂位於廣州市的中山七路,雖然它的本質是一座祠堂,但他卻並不叫做祠堂而叫做陳氏書院,這裡之所以以書院命名,是由於這裡並不是由某一個姓氏的家族單獨修建的祠堂,而是廣東省的72個陳氏家族共同合資籌建的這座祠堂,建設於清朝晚期,而當時怕引起清政府的忌諱,而改名叫做陳氏書院。
來這裡參觀的人們無一不驚豔於這裡建築物的典雅風格。由於陳氏是當地的一個大姓,這裡又是多戶陳家人共同搭建起來的祠堂,自然是不惜財力物力地進行了修建,於是人們在這裡可以看到當時的各種精緻的裝修風格,各種獨特的裝潢藝術風格和雕刻藝術品。
在這裡,尤其是在建築物的房檐屋角,那些微小到甚至可能不被人注意到的角落都被當時的人們裝潢以各種精緻的事物,讓人目不暇接,於是,遊客們來到這裡大多都是仰著頭參觀完了全部過程。作為保存最完好的,帶有傳統嶺南風格的祠堂建築,陳氏書院更是被稱為了“嶺南建築藝術明珠”。
這棟占地面積十分廣闊的建築,無不蘊含著建設人的點點心意,無一不看出了,人們對於祖先的那種敬畏緬懷之心,這不正表達了國人對於家族淵源的探尋,對親緣的追思是深埋於骨血之中難以抹去。這座祠堂,更像是當地人們的一種精神象徵,這座祠堂在哪裡,人們的家鄉就在哪裡,哪裡就是靈魂歸去的故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