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往事:有一種人,比漢奸還要可恨

河南 118℃ 0
摘要:1938年,全面抗戰進入了第二個年頭。1月11日,蔣介石在開封召開軍事會議,將參與會議的陸軍二級上將、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山東省政府主席、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三路軍總指揮韓複榘逮捕,隨即押至武漢。1月24日,高等軍法會審韓複榘,判處死刑。晚上7時左右,韓複榘在武昌市被執行槍決,成為抗戰開戰後第一個被處決的集團軍總司令。韓複榘違抗軍令,不戰而退,將山東半島拱手讓給日本人。

1938年,全面抗戰進入了第二個年頭。

1月11日,蔣介石在開封召開軍事會議,將參與會議的陸軍二級上將、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山東省政府主席、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三路軍總指揮韓複榘逮捕,隨即押至武漢。1月24日,高等軍法會審韓複榘,判處死刑。晚上7時左右,韓複榘在武昌市被執行槍決,成為抗戰開戰後第一個被處決的集團軍總司令。

韓複榘違抗軍令,不戰而退,將山東半島拱手讓給日本人。不殺韓複榘,不足以平民憤,也不足以正軍紀。

一、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韓複榘最初是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在西北軍中根基很深。他後來投靠閻錫山,然後又回歸馮玉祥,然後又投靠蔣介石,堪稱跳槽達人。1930年,韓複榘出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從此在山東招兵買馬,成為一方諸侯。

1937年7月,平津失陷後,按照國民政府的推想,日本大本營肯定要全力打通津浦鐵路,使南北戰場聯成一片,然後首先攻佔華東戰畧要地徐州,接著沿隴海鐵路西取鄭州,再沿平漢鐵路南奪武漢。後來的歷史資料證明,日本大本營並沒有這樣的戰略構想,因為此時日本尚未完成軍事動員,現有的兵力不足以再擴大戰線。參謀本部也認為應該先讓軍隊喘口氣,等到1939年再發動大規模作戰。但是,前線日軍是不會理睬東京的這一套說辭的,華北派遣軍與華中派遣軍聯合提出打通津浦線,將南北戰場連通一氣的方案,雖然這個方案被參謀本部否决了,但那又如何,參謀本部算哪根葱?

防守津浦線的主要是西北軍,另外還有東北軍、湘軍等其他地方部隊打輔助。九月下旬,國民政府將津浦線設為第六戰區,特任馮玉祥為該戰區司令長官,統帥西北軍舊部宋哲元、韓複榘。蔣介石、李烈鈞等党國高層認為,這些地方軍閥桀驁難馴,我行我素,既然他們不願意聽中央的話,那老領導的話總該聽吧?

事實證明,這種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之後,就已經成為光杆司令,而他的舊部們卻一個個成為手握重兵的實力派。宋哲元撤出平津後,他的29軍還有8萬餘人的兵力,而主政山東的韓複榘麾下則有正規部隊14萬人,民團6萬餘人,還有山東各縣的國民兵和義軍壯丁隊,總兵力不下20萬人。論實力,如果韓複榘是王者,宋哲元是鉑金,那麼馮玉祥頂多算是青銅。一個青銅也配帶我們上分?做夢去吧!

馮玉祥的專車北上桑園赴任時,宋哲元避而不見,跑到泰山去遊山玩水。馮玉祥到任後,電請蔣介石命令韓複榘派兩個師歸他指揮,並與9月23日到達前線,但是韓複榘不理不睬。直到日軍磯穀師團已經沖到桑園,韓複榘才匆忙派出一個旅的兵力防守桑園南部的德州。但是就一個旅的兵力是不可能擋住如狼似虎的日軍的,沒幾天,德州就落入敵手。而早在7月底的時候,蔣介石就一再催促韓複榘要加緊修築德州等地的防禦工事,但是都被韓複榘當成耳邊風。

至此,馮玉祥指揮的第六戰區各軍,除了馮治安集團軍因韓複榘拒絕他入境,其他的都退到了黃河南岸。不久之後,第六戰區被撤銷,鬱悶的馮玉祥終於獲得了解放,韓複榘則接著出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

德州失陷後,韓複榘坐擁20萬大軍,又有黃河天險可以作為屏障,本應與日軍一决雌雄。但是他卻不戰而退,使得日軍可以長驅直入,在山東如入無人之境。12月27日,日軍佔領濟南。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曾建議韓複榘,如果黃河失守,第三集團軍就撤進沂蒙山區,跟日本人打遊擊戰爭。但是韓複榘不同意,反駁“浦口已失,敵人即將打到蚌埠。他們節節撤退,我們沒有了退路,豈不成了包子餡嘛!”濟南失守後,蔣介石特意在12月31日致電韓複榘,要求他將主力分佈在泰安至臨沂一帶、泰山山脈地區,以為收復失地的根據地,但是韓複榘沒有理睬。

李宗仁此時都要崩潰了,黃河天險不想守,沂蒙山區不想進,那你沿著津浦線步步為營,設險防守總可以吧?但是,韓複榘在沒有向李宗仁報告的情况下,就擅自放弃津浦路,一路撤到了魯西南。於是,日軍輕輕鬆松的沿著津浦線南下,相繼佔領泰安、大汶口、曲阜、兗州、濟寧,大半個山東幾乎全被吞沒。華北方面軍眼看韓複榘的軍隊拱手將國土讓出,胃口被撐得更大,更加不可一世,原來佔領中國的領土是這麼容易的事啊。有現成的便宜不撿,那豈不是冤大頭,東京的那些人的腦子看來是進了水。

另一方面,1838年1月10日,日本海軍搶在陸軍之前行動,輕易佔領了山東的另一重鎮青島,一周後,日本陸軍第五師團也在青島登入,然後便沿著膠濟鐵路西進,一路暢行無阻。黃河天然屏障的喪失,使得黃河以南、大運河以東的作戰地區都受到威脅,日軍華北、華中派遣軍即將包圍我國第五戰區部隊於徐州地區予以殲滅,以實現其迫使國民政府屈服的目的。

二、蔣介石借刀殺人?

韓複榘之所以違抗軍令,不戰而退,將山東拱手送給日本人——而且還只是一個師團,原因就在於他懷疑蔣介石是想借刀殺人,以讓他抗日為名,來消耗他的軍事力量。一旦自己手裡的兵拼光了,那麼自己就會被蔣介石一脚踢開,土皇帝就再也當不成了。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這種想法放在七七事變之前,還可以理解,但是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在這個時候,他韓複榘第一考慮的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如果按照韓複榘的邏輯,那麼蔣介石在借刀殺人之前就已經自我了斷了。1938年3月,日本華中派遣軍在分析中國軍隊的“觀察報告”中指出:中國軍隊在七七事變後7個月,已折損80萬大軍,而中央軍系的67個師遭受嚴重打擊,戰鬥力已下降半數以上。蔣介石的中央軍的損失其實遠比日本估計的還要嚴重,尤其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的中下級軍官團隊,損失高達70%。除了湯恩伯、衛立煌兩部之外,其餘部隊都需要整補,這也是為什麼在徐州會戰上,各地方軍隊佔據舞臺C比特的原因。

除了蔣介石的中央軍,各地方部隊也都積極參戰。西北軍的龐炳勳,他在抗戰之前一向消極避戰,只求保存實力,曾被軍界同仁稱為“老泥鰍”。抗戰爆發後,他一反常態,率部在津浦線姚官屯車站一帶與日軍大木旅團激戰四個晝夜,以慘重代價守住了陣地。1938年初,龐炳勳奉李宗仁之命防守臨沂,與日軍最精銳的板垣師團展開血戰。日軍以飛機、大炮對臨沂狂轟濫炸,又以坦克開進,龐炳勳部傷亡極其慘重,甚至連指揮部的勤雜兵都背上槍支彈藥,準備與日軍你死我活。後來,張自忠帶著59軍前來增援,龐炳勳這才守住了臨沂。裝備差、人員不齊的中國“雜牌軍”打敗了日軍最精銳的部隊,“一時中外哄傳,彩聲四起”,讓日軍丟盡了顏面。

川軍的第22集團軍,裝備差,訓練弱,軍紀也不强,他們一開始出川抗日之時,各個戰區都不待見他們,蔣介石曾經煩躁的說,把他們調回去,讓他們回四川去稱王稱帝吧!由於李宗仁正好缺部隊,且不嫌弃川軍,川軍就來到第五戰區效命,他們被分配到滕縣,用以堵住因為韓複榘造成的津浦路正面缺口。3月16日,日軍第十師團瀨穀支隊約1萬五千人猛攻滕縣。瀨穀支隊有重炮、飛機、輕型裝甲車,而川軍只有大刀加手榴彈。川軍第122師在師長王銘章的率領下,與日軍展開巷戰和肉搏,全城到處都是兩軍的屍體。17日中午,王銘章發出他今生最後的一封電報給蔣介石,“現時敵用野炮、飛機從晨至午不斷猛擊,城牆缺口數處,敵步兵屢登城垣屢被擊退。憶委座成仁之訓及開封面諭嘉獎之詞,决心死力拒守,以報國家,以報知遇。”最後壯烈殉國。這份電報,至今讀來,都會催人淚下。

滕縣保衛戰,川軍122師以全軍覆沒的的代價頑強堅守了四天,斃敵2000餘人,重創了日軍第十師團。王銘章犧牲後,國共兩黨都為他隆重悼念,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為他題寫了挽聯:“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决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增光。”

在抗日戰爭中,像龐炳勳、王銘章這樣的軍人,數不勝數,他們在民族大義的面前,沒有烦乱於自己的小集團利益,而是與敵人寸土必爭。他們用血肉之軀,以粗劣裝備抗擊擁有機械化裝備的日本侵略軍,不僅洗滌了他們在軍閥混戰中的罪愆,而且振奮了全國軍民槍口一致對外的民族精神。他們是炎黃的優秀子孫,是保國衛民的英勇戰士。他們為國家、為民族、為全中國人民,可以犧牲掉自己寶貴的生命,再反觀坐擁20萬大軍的韓複榘,畏敵如虎,不戰而退,將祖宗的疆土弃之如敝履,而且還導致徐州會戰中有那麼的軍人要為他的失職付出沉重代價。

三、韓總司令的荒謬邏輯

學界很多人認為,李宗仁要求調回原由大本營配屬韓複榘部隊的炮兵團,是導致韓複榘不戰而退的刺激因素。根據韓複榘之子韓子華的說法,第三集團軍缺乏重武器,為加强黃河防線,韓複榘曾向國民政府要求調配重炮。蔣介石准所請,將炮兵第一旅第一團調至濟南,沿黃河南岸佈防。後來李宗仁欲將山炮團調走,韓複榘執意不放,他對李宗仁派來的人說:“這個炮團是我直接要來的,你們自己可以向中央要。這個炮團在抗戰時期,絕對不能給你們調走。”但最終在蔣介石的壓力下,山炮團還是被强行調往津浦線南段,先後配屬第一二二師、第二十五師。

▲李宗仁

對此,韓複榘十分氣憤,他曾說:“蔣叫我們在山東死守黃河,抵住日軍,原說派重炮支持的,到快用的時候,忽然抽調走了。他們不守南京,卻叫我們死守濟南,叫我們用步槍跟日軍拼麼?”李宗仁對此也十分氣憤,認為韓複榘沒把他這位司令長官放在眼裡。

不知道韓複榘是不是在掩耳盜鈴,對南京保衛戰毫不知情?當時,參加南京保衛戰的國軍共有10萬餘人,與攻城的日軍在數量上大體相當。為保衛首都,中國軍隊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給予日軍重創,短短十天之內,日軍的傷亡就達到2.6萬人,超過參戰人數的四分之一。而中國軍隊僅將軍就陣亡了20比特,普通的阿兵哥傷亡更是慘重,這足以反映中國軍人的英勇精神。如果不是司令長官唐生智在沒有製定好撤退的規劃前就自己跑路了,造成國軍的混亂,那麼日軍還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來佔領南京城。

在南京保衛戰中,中國軍隊已經盡力而為,不可苛責。而且南京的地理環境本來就易攻難守,不可能長時間防禦。而韓複榘放弃黃河天險,居然還如此振振有詞。把自己一槍不放就撤退的懦弱行為與南京保衛戰的將士們相提並論,他可知人間還有羞耻二字?

再來說李宗仁調走韓複榘山炮團的事件。中國軍隊由於裝備落後,導致重武器成為中國軍隊內部最稀缺的資源。作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他要考慮的是整個戰區的武器的調配使用,而不是單單一個黃河防線。而韓複榘雖然是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但實際上他考慮的只有自己的利益。李宗仁調走他的山炮團,必然有他的理由。而且李宗仁是韓複榘的上司,作為軍人,韓複榘理應服從,而他卻公然抗命。

▲蔣介石與韓複榘

况且,沒有山炮團就不能打仗了?那些奮勇殺敵的川軍、湘軍、滇軍、西北軍等等,哪一個不是只有大刀配手榴彈?龐炳勳守臨沂時,全軍只有4們山炮,十數門迫擊炮、擲彈筒。王銘章在守滕縣時,也只有一些李宗仁臨時撥給的迫擊炮和手榴彈。即使是蔣介石的中央軍,也只有湯恩伯的第20軍團擁有一個15釐米口徑的德式重炮營,其他的部隊基本上比地方軍隊好不了多少。

如果都按照韓複榘的邏輯,那麼八路軍也不要打仗了。就咱這些老套筒、漢陽造,能跟武裝到牙齒的日軍抗衡?乾脆咱也不戰而退唄。可是林彪第115師以大無畏的勇氣,主動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武裝押運汽車隊和輜重隊,取得八路軍首戰的勝利。

韓複榘既有黃河天險,又有20萬大軍,後面還有李宗仁的部隊在撐腰,可是他卻選擇了不戰而退,不但將整個山東的父老鄉親置於日軍的鐵蹄之下,也將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置於極其危險的境地。更難以原諒的是,1937年冬,韓複榘曾派人到豫北宋哲元駐地聯絡“聯日反蔣”。不過,宋哲元沒有上他的賊船,及時的將此陰謀密報蔣介石。新中國成立後,國民黨高級將領也有多人談及此事,可以肯定這不是憑空捏造。

結語

很多人認為,蔣介石處決韓複榘,也有公報私仇的因素在內。蔣介石對韓複榘不滿,早已有之,但是私仇絕不是處決韓複榘的最主要因素,民國政壇的是那些人,從胡漢民到李宗仁,有幾個沒跟蔣介石有過私仇?可也沒見有幾個被蔣介石置於死地。蔣介石唯一幹掉的仇敵楊虎城,還是被秘密殺害的,不是公開處決。

韓複榘在被處決前,軍事委員會還嚴厲處分了抗戰不力的將領40餘人,並明令嘉獎佟麟閣、郝夢麟等五位抗戰犧牲的將領。韓複榘的死刑,使得中國軍隊上至戰區司令,下至普通士兵,無不深受震驚,使得抗戰陣營精神振肅,部隊紀律日益嚴明,戰鬥力也囙此得到較大提高。這可能是韓總司令給抗日戰爭做下的唯一貢獻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