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近些年,虛擬貨幣的概念很火,由此也催生了“挖礦”這個行業。簡單說就是根據算灋借助電腦運算來獲得程式碼,也被俗稱“挖礦”。
不過呢,和任何大型資料中心都要耗費大量電力一樣,挖礦行業對電力的消耗也非常大。
如此前有媒體調查發現,一家“挖礦”企業的月均耗電量高達4500萬度,折算能耗約為1.5萬噸標煤。而不少“挖礦”企業的耗電量幾乎等於一座中等縣城的耗電量。
但是,在它們消耗大量電力的另一面,其社會效益和價值又非常有限。如上述月耗電量高達4500萬噸的“挖礦”企業,其全年納稅僅25萬元左右。這種高社會資源消耗與低社會價值回報,無疑非常不匹配。
囙此,上個月,國家權威會議明確要求,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由此,國內多個“挖礦”大省陸續開啟了相應的整頓行動。如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都相繼出臺了最新的針對“挖礦”的監管政策。
像內蒙古就出臺八項措施,要求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並明確將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嚴禁新建虛擬貨幣挖礦項目。
可以發現,這些開啟行動的地區,均是電力資源充足而電費便宜的地區。它們要麼火電發達,要麼水電發達,都為“挖礦”這類高耗電行業提供了巨大利好,也囙此聚集了國內最多的“挖礦”企業。
近日,繼內蒙古、新疆、青海之後,又有一個地方宣佈開啟對“挖礦”的治理行動。
媒體報導稱,日前四川相關部門發佈的一份關於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的通知顯示,對於虛擬貨幣“挖礦”,在川相關電力企業需要在6月20日前完成甄別清理關停工作。並且,還公開了26家疑似“挖礦”的企業名單。
來源:介面新聞
眾所周知,四川有“世界比特幣挖礦的礦都”之稱。而媒體2017年報導,自2015年起,四川比特幣礦機銷量沖到了全國第一,占全國總量的近三成。在這樣的背景下,四川方面的治理態度,可謂具有風向標意義。
綜合種種迹象來看,這份通知的可信度應該非常高。雖然說四川的水電非常豐富,且屬於清潔能源,但鑒於“挖礦”行業本身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這一治理行動或並不僅僅只是考慮節約能源,相關方面應該有更深刻的考量。
來源:介面新聞
囙此,四川的這次行動,更加表明對於“挖礦”行業的治理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且沒有那個地方可以例外。其他地方和相關企業也應該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可以預期,國內“挖礦”行業將面臨一場深刻的洗牌。
當然,內蒙古、新疆、青海、四川之後,還有一些地方是否也會開啟行動,也引發關注。像水電資源豐富的雲南也聚集了不少的“挖礦”企業,當地是否也會出臺相應的治理舉措,值得觀察。
可以肯定的是,“挖礦”行業已經走到了巨變的十字路口。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