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波
習近平來到徐州鳳凰山東麓,瞻仰了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參觀了淮海戰役紀念館。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决定意義的重大戰役,為解放全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烈士紀念塔前,習近平向淮海戰役烈士敬獻花籃,並三鞠躬。在紀念館,習近平重點參觀了戰前形勢、戰役實施、人民支前等板塊,他一邊聽講解,一邊詢問有關細節,不時駐足端詳、凝神思考。他強調,我們緬懷革命先烈,為的是繼承他們的遺志,發揚他們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開闢的道路上不懈奮鬥、永遠奮鬥。習近平指出,淮海戰役深刻啟示我們,决定戰爭勝負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軍隊的戰略戰術運用、將士們的信心和勇氣、人民的支持和幫助,往往是更為重要的因素。我們要傳承好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努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要繼承和弘揚我們黨和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歷史經驗,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
——《人民日報》2017年12月14日
徐州古稱彭城,簡稱“徐”。它位於黃河與淮河之間,地處南北戰畧要衝,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又處於津浦路和隴海路交匯點,因而素有“五省通衢”之稱。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視徐州為南京、上海、杭州的屏障,在周邊鐵路沿線陳設重兵,防止人民解放軍南下。這决定了徐州必然會成為戰畧決戰時期國共雙方爭奪的焦點。而淮海戰役正是以徐州為中心展開的。
(一)
1948年中央政治局九月會議之後,人民解放軍發起了偉大的戰略決戰。遼沈戰役是戰畧決戰的首戰。
1948年中央政治局九月會議
遼沈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人。這不僅沉重打擊了國民黨部隊的士氣,而且使得敵我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人民解放軍人數達到310萬人,在數量上首次超過了國民黨軍隊的290萬。這對於全國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意義。
遼沈戰役勝利後,東北解放區成為全國解放戰爭的鞏固的後方,東北野戰軍也成為全國性的戰畧機動部隊。在這種背景下,為了防止華北的傅作義集團南逃,在遼沈戰役結束後的第4天,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及部分地方部隊,於11月6日發起了淮海戰役。
粟裕(中)在淮海戰役中
淮海戰役的發起過程,實際上也是我們黨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的生動寫照。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最初計畫是讓華東野戰軍一部南渡長江,進入國民黨統治區心腹地帶,進行遊擊作戰。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兼代政治委員粟裕提出進行淮海戰役的設想,建議華東野戰軍主力由魯西南出蘇北,組織淮海戰役。他認為殲滅國民黨主力於淮河以北,可以更好地為之後的渡江戰役創造條件。粟裕是當時的第一線高級指揮員,年僅41歲,曾指揮過黃橋戰役、蘇中七戰七捷、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等著名戰役。對於粟裕的建議,毛澤東十分重視。毛澤東及中央其他領導在徵求劉伯承、陳毅等人意見之後,同意“現時粟裕兵團(一、四、六縱)的任務,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開闢渡江的道路”。同時,决定與國民黨軍隊在徐州一帶的主力兵團展開決戰,指出:“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對於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的作用,毛澤東進行了這樣的評估,他說:“淮海戰役,粟裕衕誌立了第一功。”
當時,國民黨部隊主要集中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和津浦路沿線,呈“十”字鋪開,由國民黨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指揮。劉峙節節敗退,蔣介石只好調任東北“剿總”副司令杜聿明任徐州“剿總”副司令,代替劉峙指揮部隊。
淮海戰役總前委合影(從左至右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
為了牽制和消滅徐州之敵,10月11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的給華東野戰軍的電報中,曾初步提出了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當時的目的是開闢蘇北戰場,使山東、蘇北連成一片,因而被稱為“小淮海”戰役。後來隨著形勢的發展,淮海戰役的範圍進一步擴大,發展成為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區域。為此,中央軍委調動了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兩支大軍,以及地方武裝,共60餘萬人投入戰鬥。為了加強領導,“統籌一切”,11月16日,中央軍委决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敵委員會,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為常委,臨機處置一切。鄧小平為總前委書記。
淮海戰役前夕,國民黨守軍雖然在人數及武器裝備方面居於優勢,但是,從戰爭的總體趨勢來說,卻是每況愈下,形勢發展越來越有利於人民解放軍。對此,時任徐州守備指揮官的中共秘密黨員張克俠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在徐州此古彭城舊地,憶昔楚漢在此一戰,决定了雌雄何等意味。四面鐵路仍不通,而大戰似尚未揭幕,但在形勢下,已逐步走入‘垓下’,雖非最後之圍,卻成了個孤島。”
(二)
淮海戰役自11月6日開始,共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自11月6日至22日,其作戰重心是殲滅集結於新安鎮、阿湖一線的黃百韜兵團。黃百韜第七兵團約10萬人,最初這支部隊駐紮在運河以東新安鎮。戰鬥打響後,該部隊已撤出新安鎮,向徐州西逃。恰在此時,中共地下黨員、國民黨第3綏靖區副司令何基灃和張克俠率部2.3萬人在賈汪、台兒莊地區起義,為華東野戰軍直插徐州東郊地區、截斷黃百韜兵團後路創造了條件。當黃百韜兵團被迫撤到碾莊時,各路革命军已對其完成包圍之勢。19日,華東野戰軍强攻碾莊守敵,22日全殲第七兵團。與此同時,中原野戰軍也於15日攻克了宿縣,徹底切斷了徐州守敵向南撤退到蚌埠的退路。這樣徐州守敵就成了一支身陷重圍的孤軍,危機四伏。
淮海戰役戰畧示意圖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自11月23日至12月15日,其作戰目標是殲滅黃維兵團。黃維兵團共12萬人,是蔣介石嫡系部隊中的精銳之師,其中第18軍號稱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為了挽救黃百韜兵團,蔣介石命黃維兵團由駐馬店出兵。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11個縱隊,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按照“圍三缺一,網開一面,虛留生路,暗設口袋”的作戰方針,協同作戰,於25日將黃維兵團圍困於雙堆集地區。12月6日至15日,革命军發起總攻,全殲黃維兵團,並俘獲黃維。黃維兵團被圍困和殲滅,使徐州的杜聿明集團徹底失去了希望,被迫南撤突圍,在這個過程中,華東野戰軍加緊圍擊,最終將這支30萬人的部隊圍堵在陳官莊地區,為之後合圍殲滅創造了條件。淮海戰役第三階段,自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作戰目標是殲滅杜聿明集團。在陳官莊地區包圍了杜聿明集團之後,鑒於平津戰役已經打響,為了防止華北傅作義集團逃竄,淮海戰役前線部隊一度暫停對杜聿明集團的進攻,採取政治攻勢,勸其投降。待平津戰場完成對傅作義集團的分割包圍之後,1949年1月6日,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於1月10日全殲杜聿明集團,生俘杜聿明,勝利結束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歷時66天,共殲滅敵軍55餘萬人,是三大戰役中唯一的人民解放軍在總兵力少於國民黨軍隊的情况下取得勝利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約60萬兵力,打敗80萬國民黨軍隊,創造了中外軍事史上的奇迹。這使得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地區基本獲得解放,並同華北解放區連成一片。對於淮海戰役,毛澤東十分讚賞。他對前線指揮員們說:“淮海戰役打得好,好比一鍋夾生飯,還沒有完全煮熟,硬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1949年1月17日,他在為中央起草致中原、華東兩野戰軍首長和全體同志的賀電中指出:“淮海戰役既然消滅了南線國民黨軍的主力,這就奠定了你們渡江南進奪取國民黨匪巢南京,並解放江南各省的鞏固的基礎。”
淮海戰役之後,國民黨軍隊從此再也沒有充足兵力部署長江防禦,這為之後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掃清了障礙。
(三)
當淮海戰役勝利在望之際,東北野戰軍、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及部分地方部隊共100萬人,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聯合發動了平津戰役。
1月31日,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三大戰役也就此取得最終勝利。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毀。對此,毛澤東給予了很高評估,他說:“遼沈、淮海、平津三戰役以後,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已被消滅。國民黨的作戰部隊僅僅剩下一百多萬人,分佈在新疆到臺灣的廣大的地區內和漫長的戰線上。”
波瀾壯闊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不僅在中國戰爭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其中,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歷時最長、殲敵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其間,解放區的人民群眾給予了積極支持。特別是,經過土地改革後,廣大農民翻身做主人,支前積極性十分高漲。據統計,淮海戰役期間,參加支前的民工累計達到543萬人,他們共向前線運送了1460多萬斤彈藥、9.6億斤糧食等軍需物資。在這個過程中,唐和恩和他的小竹竿的故事廣為流傳,很有代表意義。
唐和恩
唐和恩是山東萊陽西陡山村的一比特農民,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他報名參加支前小車運輸隊,隨軍轉戰,先後參與多個戰役的支前工作。支前路上,他和隊員們風餐露宿、晝夜兼程,寧願自己受冷挨餓,也要保證將所運送的糧食、彈藥絲毫不差地按時交給前線戰士。支前任務緊急,路途遙遠。為了便於行走,從家鄉出發時,他隨身帶了一根1米長的小竹竿。每到一處休息時,他都會在小竹竿上記下所經村鎮的地名。據之後統計,他的支前行程共3000多公里,小竹竿上共刻了山東、江蘇、安徽等省88個城鎮村莊的地名。淮海戰役勝利後,他被評為特等功臣,榮獲“華東支前英雄”稱號,他所在支前運輸隊也被評為“華東支前模範隊”。他隨身所帶的小竹竿,是人民群眾積極支援前線的歷史見證,生動反映了人民群眾為解放戰爭勝利作出的努力和貢獻。
淮海戰役中,人民群眾用小推車運送物資
人民群眾對前線的支援,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毛澤東深有感慨地說:“為了戰爭的勝利,農民們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啊!如果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援,我們要想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陳毅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13日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時再次強調:“淮海戰役就是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我們要好好回報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大戰役後,在人民解放軍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解放戰爭的全國性勝利指日可待。當時,國民黨的兵力雖然尚有200多萬人,但在戰畧上已經失去了有效的防禦能力。而與此同時,人民解放軍則已經發展到350餘萬人,在力量對比上佔有巨大優勢。這都為全國性勝利的到來創造了條件。
來源:學習時報(2021年5月14日05版)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