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某個人去幫助別人,只是源於初衷,並僅僅認為那是他應該去做的事時,那麼毫無疑問,這就是真正的超級英雄。”
董存瑞、楊根思、孫占元……每當聽到這些名字,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其英勇的形象,為了勝利、為了祖國,他們可以衝鋒陷陣甚至獻出生命。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卻有些“特殊”,他沒有前線殺敵、也沒有英勇獻身,他雖然是一名俘虜,但無愧於軍人的稱號,依然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他叫吳成德,1912年在山西新絳縣出生,24歲時在當地做小學教員,不過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吳成德投筆從戎參加了山西軍政訓練班,此後他從自衛隊總隊指導員、決死隊指導員再到政治部組織科長,吳成德辦事俐落、機智勇敢,深得上級的喜愛。
抗戰後,吳成德一直在八縱二十四旅的七十一團擔任政治指導員,這也是180師的前身。
1950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第五次戰役即將打響前夕,吳成德作為政治部主任、代政委跟隨180師趕赴朝鮮作戰。
不過由於戰局吃緊、時間倉促,180師的戰前準備並不是很完善,這也就導致戰鬥進行到一半時,出現了一些突發情况。
1951年5月中旬,我軍前線部隊佔據一定優勢,正在猛攻敵人,可後方出現了補給無法跟上的狀況,無奈之下,前線隊伍只得暫時退回,等待物資補充。
誰都明白,時間對戰局的重要性。就在我軍休整期間,敵軍發動反攻,我軍形勢變得極為被動。於是,上級决定讓主力撤到三八線以北,180師掩護大部隊撤退,爭取阻敵3至5天時間。
這是一項極具考驗性的任務,儘管形勢不容樂觀,但整個180師無一人退縮,誓死捍衛陣地。
5月24日,180師接到撤至漢江以北的命令,但就在此時,敵人從前、側後方突然鑽了出來,將180師包夾在其中,26日,全師陷入敵人重圍。
此時,180師黨委在吳成德的主持下,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幾番討論後,眾人决定分散突圍。
就戰場規律而言,如果集中一兩個方向突圍,敵人必然也會加强突圍點的火力,這就會造成更大傷亡;而多點出擊、分散突圍也會讓敵人分散兵力,這是一個下策中的上策。
會議結束後,所有人都回去做突圍前的準備工作,而吳成德則騎著馬到各團進行檢查。當他路過一個山溝時,黑暗中傳來一陣聲音:“政委,我們掛彩了,走不了了。”原來是一群行動不便的傷患,吳成德隨即讓通訊員叫來他們的團長,對所有傷患進行了安置。可就在這段時間裏,師部已經開始轉移,吳成德和警衛員、通訊員回來時,已經不見其他人的踪影,於是三人騎馬向西追趕。
此時突圍戰已經打響,敵人的探照燈、照明彈照亮了整個天空,當吳成德三人路過一個山口時,卻發現上百號人黑壓壓的擠在一起。
而人群借著亮光也看到了吳成德,他們仿佛看到了希望。
“吳政委,我們還能沖出去嗎?”
“政委,前面還有多少敵人?”
“政委,帶上我們一起突圍吧!”
原來,他們是突圍中被落下的傷患,足足有300多人。此時,如果吳成德繼續向西,他很快就能追上大部隊,但眼前的傷患怎麼辦,等死嗎?
短暫的沉默後,吳成德掏出配槍,對著自己的坐騎就是一槍,接著他高聲喊道:“同志們,我和大家在一起!”
吳成德用最短的時間做出了部署:每40名傷患一組,每組由1-2名幹部帶隊,眾人互相攙扶,開始突圍。
然而,此時敵人不但縮小了包圍圈,還封鎖了所有突圍的道路,戰鬥异常慘烈。而事實上,這場1萬多人參與的突圍戰中,只有4000餘人突圍成功,而剩下的不是戰死,就是被俘虜。
至於吳成德等人,儘管都是傷患,但無一人退縮,大家拼殺了一整夜,直至彈盡糧絕。戰鬥結束後,吳成德帶著剩餘的部下,在敵後山野堅持了420天的遊擊,打到最後,他的身邊只剩下兩名戰士。1952年7月中旬的一天,吳成德三人被數十名美軍以及幾只警犬的圍住,就在其中一名戰士準備拉響手榴彈同歸於盡時,警犬撲了上來,三人被俘,吳成德成了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中被俘的最高將領。
當敵人發現吳成德年齡偏大後,猜測是幹部級別,遂對其嚴刑逼供,但吳成德寧死不從,只說自己是廚師。後來敵人確認他是俘虜中軍銜最高的幹部,就一直將其扣為人質,戰爭結束後,吳成德也是最後一批才被交換回國的俘虜。
不過,在那個特殊年代,“俘虜”是不光榮的,他們要被開除軍籍,還要接受政審,吳成德也不例外,1955年,吳成德被安排到被稱為“南大荒”的遼寧盤錦的大窪農場當副場長。
幸運的是,吳成德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擊倒,在農場他勤勤懇懇、吃苦耐勞,深得同事們的信任。不過,和很多俘虜一樣,在他的心底一直有個心結:希望組織上恢復自己的身份。
1980年,吳成德終於盼來了這一天,上級决定重新全面、正確地對志願軍被俘人員進行審查。1983年經過組織上的重新處理,吳成德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决,恢復黨籍、恢復老紅軍待遇。
28年的等待,吳成德終於可以回到山西老家,拜見自己的父老鄉親了。一家人在運城落戶,而吳成德也在那裡度過了最後的時光。1996年,吳成德因病去世,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無論是作戰,還是被俘,吳成德始終在和敵人作英勇的鬥爭,他對祖國和人民的忠心,日月可鑒。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