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牧區大寨”的稱號,曾為鄂爾多斯烏審旗、烏審召帶來諸多的榮光和驕傲。而她的帶頭人寶日勒岱,雖已經83歲耄耋之年,依然為家鄉的生態建設、綠色傳承時時牽掛、不遺餘力。
這不,6月19日,在第27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之際,寶日勒岱老人歷時兩年多整理著述的回憶自傳和關於烏審召的採訪報導、講述“牧區大寨”烏審召故事的新書《烏審召與寶日勒岱》,在家鄉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烏審召鎮烏審召嘎查舉行隆重的簽名發佈會。和父老鄉親、廣大來賓共同追憶那段崢嶸歲月,領略“牧區大寨”烏審召的風雨歷程和滄桑巨變。
寶日勒岱的名字,總是與“牧區大寨”烏審召和烏審旗的生態建設緊緊相連。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當時的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烏審召公社最早掀起了綠色革命,烏審召人民通過剷除醉馬草、治沙造林、興建草庫倫等措施,為牧區建設養畜作出了榜樣,成為當時全國牧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大隊黨支部書記寶日勒岱成為這面紅旗的“旗手”。他們所創造的“牧區大寨”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烏審人。
1965年,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作出决定,命名烏審召為學習大寨的典型“牧區大寨”。時任自治區主席烏蘭夫衕誌為烏審召題辭:“學習烏審召人民愚公移山,改造沙漠建設草原、改天換地的革命精神”,號召全區人民向烏審召學習。
1965年12月2日,
《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了《牧區大寨——記烏審召公社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的革命道路》的長篇通訊和題為《發揚烏審召人民的革命精神》的社論。
1966年6月12日,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毅衕誌,在陪同馬利代表團參觀烏審召後,欣然題辭:“治沙種草獲勝利,牧業農業大向前;馬利貴賓來參觀,烏審召美名天下傳。”
寶日勒岱一生都在和綠色打交道。他們最早提出並且帶領群眾走上了建設養畜的路子,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了草庫倫,為大搞草原建設提供了經驗,更為後人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雖然她後來搬離了故土定居呼和浩特,但烏審召的草木有了姓氏,千千萬萬的草木成長起來,成為覆蓋烏審大地的天然屏障,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一角。一代又一代烏審人民,將“牧區大寨”的旗幟高擎在手,傳承綠色接力,創造了毛烏素綠色傳奇。現時,烏審旗森林覆蓋率達到32.89%,植被覆蓋率達到80%,林茂糧豐,綠富同行。
“時常做夢,夢見自己在故鄉的土地上種樹,那是我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候。”時至今日,寶日勒岱老人最割捨不下的還是沙漠的綠化。2003年,寶日勒岱退休至今,每年都回家鄉去看看她種下的一草一木。特別是家鄉重大的生態建設活動,她都要回去參加,退休近二十年跑了80多次,最多的時候一年回去過8次。
退休後的她回烏審召當了十年的顧問,繼續搞治沙工作,為了鼓勵農牧民綠化植樹,招商引資,建了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廠。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電廠是順應國家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政策,探索產業化防沙治沙途徑,由烏審旗委、政府招商引資,於2006年落地烏審召,2007年5月動工建設的。該項目包括2×12兆瓦生物質電廠和60萬畝生物質原材料基地。該項目的建成實施,給當地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她還與著名作家、記者等人合作著書立志,組織編寫了《綠色聖地——烏審召》(蒙漢文)、《烏審召志》(上下集),重新出版了《草原建設的創舉——烏審召草庫倫》,還前後組織出版了《烏審召畫冊》等一些書籍,為的是給家鄉的文化歷史事業,做點貢獻。在為後人留下一些文字記載的同時,也為傳承烏審召人幾十年艱苦奮鬥精神留下真實的寫照。
對於如何理解以及傳承弘揚“牧區大寨”精神這一話題,寶日勒岱表示,當年他們那一代人,懷着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白天勞動建設家園,晚上學習武裝頭腦,靠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建設家園的實踐,最終形成了“敢為人先、艱苦奮鬥”的“牧區大寨”精神。
她由衷地希望,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牧區大寨”精神能够代代傳承,家鄉的綠水青山成為永遠搬不走的金山銀山,建設得越來越美麗。
“一直有個將‘牧區大寨’的故事寫下來、講下去的想法,特別是十三届全國人大以來的三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發展的訓示、對內蒙古幹部群眾60多年堅持不懈治理毛烏素沙地了不起成績的肯定,更讓我深受鼓舞和感動,我就想把這些年生態建設的經驗,留在曾經奮鬥過的地方,從這裡傳播延續。也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讓家鄉父老鄉親珍惜、保護好我們來之不易的生態建設成果。歷時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完成並發行。”
“我們一直就是聽黨話、跟黨走,在黨的領導下,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寶日勒岱老人動情地說,“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我這個老黨員,就是想通過這種形式表達心聲——‘永遠跟黨走’,也算是我這個老共產黨員,獻給建黨100周年、獻給家鄉烏審召的一份禮物。”
據瞭解,寶日勒岱新書《烏審召與寶日勒岱》(蒙古文版)由內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全書50萬字,印數1-1200册,漢文版正在翻譯之中。分為“回憶”“收穫、調研”“新聞採訪、散文、詩歌”“牧區大寨”“牧民的歌頌”“烏審召民間故事”六個篇章,彙集了寶日勒岱在幾十年的工作中所積累形成的珍貴文字資料。其中有五十多篇文章是作者本人編寫的,還有一百多篇作品是從各類報刊、雜誌中搜集整理的,主要來源於《人民日報》《內蒙古日報》及其他各類報刊、雜誌。
全書回憶了那段艱苦奮鬥的崢嶸歲月,分享了作者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注重調查研究的經驗與收穫,收集整理了關於“牧區大寨”烏審召的新聞報導、詩歌散文和民間故事,抒發了對共產黨、新中國的無限熱愛,對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關懷支持的無限感激之情,祝福家鄉明天更美好,人民生活更幸福。
▼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