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譚嗣同曾寫信建議:將新疆賣與俄國,將西藏賣與英國

新疆 164℃ 0
摘要:清末國力衰退,民不聊生,再加上西方列强的侵略,內憂外患,整個國家處於滅亡的邊緣。清末戊戌變法的主要推動者譚嗣同,就是其中之一。譚嗣同希望用自己的死,來喚醒麻木的國人,在他的心目中,國家高於自己的生命,他的愛國精神的確值得群眾敬佩。然而,受時局所限,譚嗣同的政治主張也並非白璧無瑕,它的本質依然是維護清政府的統治,甚至提出要將新疆與西藏兩省賣於敵國來籌措資金。

清末國力衰退,民不聊生,再加上西方列强的侵略,內憂外患,整個國家處於滅亡的邊緣。彼時,一些睜開眼睛看世界,受到西方先進思想衝擊的文人學者力圖變法強國,這其中湧現了一大批令人敬重的改革先驅,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

清末戊戌變法的主要推動者譚嗣同,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事與願違,腐敗的清廷沒有抓住這最後的機會。“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因為變法失敗而被捕入獄的譚嗣同含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句。譚嗣同希望用自己的死,來喚醒麻木的國人,在他的心目中,國家高於自己的生命,他的愛國精神的確值得群眾敬佩。

然而,受時局所限,譚嗣同的政治主張也並非白璧無瑕,它的本質依然是維護清政府的統治,甚至提出要將新疆與西藏兩省賣於敵國來籌措資金。

從小立強國之志,學貫中西

1865年,譚嗣同出生在北京城南的一個小胡同裏,幼年時曾遭遇一場大病,昏死過去整整三日,大家都以為譚嗣同命不久矣,然而最後卻又奇迹般的復活,古囙此取字為“複生”。他十歲時,就拜了瀏陽著名的學者歐陽中鵠為師,從小接受傳統的教育。

然而此時的清帝國已經被整個西方衝擊的七零八落,傳統的中國思想已然不能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囙此,譚嗣同在學習中國傳統典籍的同時也汲取著西方思想著作的營養。

他發現西方的政治以及科學和中國的傳統思想都有去獨到之處,若是能將兩者結合,定能成為自己鼎力前進的基石。

1895年,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並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條款,一時間舉國譁然。四萬萬的天朝上國竟然被日本打得割地賠款,巨大的落差讓國人憤怒卻無可奈何。

1896年,譚嗣同在其父親的逼迫下不得不去南京上任知府,然而此時的譚嗣同早已對清政府的統治深痛惡絕,因而他與志同道合的人廣結好友,認識了但是梁啟超,康有為等思想先進,希望改革的文人志士。

心懷壯志,欲一展宏圖

後來,譚嗣同自己開始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在他的號召與領導之下,一大批滿懷報國之心的熱血青年加入其中,一時間學堂興起,後人稱之為維新派。

在譚嗣同以及康有為,梁啟超等變法先驅的努力下,變法的初期取得了卓有的成效。比如譚嗣同在湖南地區推廣的一系列變法的措施,讓湖南的思想與經濟變成了全國最為有朝氣的省份。

之後,譚嗣同在唐有常的幫助下,開始了修建鐵路,拓寬公路等建設行為,大清國還是漸漸有了生機。然而變法改革的措施,仍然是受到了時局所限制。

變法改革中的落後舉措

譚嗣同的改革還是觸動了統治階級以及當權者慈溪太后的利益,變法的資金被迫中斷。慈溪太后為了從光緒帝手中奪權,必然要對光緒帝及其心腹動手。此時的譚嗣同及其變法的先驅者的性命隨時都有可能丟掉。

為了籌措資金,譚嗣同給他的老師歐陽中鵠在信中曾提出,將西藏與新疆賣掉,理由是西藏與新疆這兩個廣闊的土地憑藉大清衰敗的國力已經很難繼續維持,二則出售的資金還能够還清國債,使資金迅速的投入到變法之中。

這個提議當然遭到了左宗棠和李鴻章的極力反對,新疆與西藏就如同天然的邊界,給予了大清國極為廣闊的戰畧縱深,假如新疆和西藏被敵人佔領,那麼敵人便可長驅直入,給我國造成極大的威脅。

而且,西方列强的貪婪自是永無止境,得了西藏與新疆,必然會更加肆無忌憚的蠶食大清國剩下的疆土,可謂是因小失大。

此時的變法,還是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想要變法,就必然會觸及統治階級的利益。但譚嗣同變法的初衷卻又是維護統治階級,變法進入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境地,這也註定了變法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

最終,變法的主要推動者譚嗣同囙此而鋃鐺入獄,變法革新也至此而終止。

譚嗣同也深知只有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才能挽救中國,但歷史上那一次新舊力量的變換,不是在流血中發生的呢?獄中的譚嗣同直面死亡無所畏懼,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死必然是有意義的,他的死也必然會撬開中國改革的大門。

小結: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為圖富强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只持續了一百多天就宣告失敗,而譚嗣同,也是這場變法的主要犧牲者。

戊戌變法的失敗,不但在於其變法受到了時局的限制,甚至提出了賣疆圖強的荒唐理由,更在於其側面印證了中國需要有一場徹底的革命,來推翻舊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

但戊戌變法的成就仍然是可圈可點的。它幫助當時的知識份子看清了當時世界發展的洪流,並興起了一系列留學,學習西方思想的運動,給後來的辛亥革命發展了很好的基礎。

而譚嗣同的犧牲,也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革命是需要流血的,是需要一代人前赴後繼,不顧生死換來的。

我們也慶倖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有這樣一比特忠貞愛國,為圖強不惜獻出生命的開拓者,他的事蹟以及他那鏗鏘有力的詩句,必然會一代代的相傳下去,成為每一位改革圖強的先驅者的精神食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