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照片流出,1919年開封街頭景象!看下你認得不

河南 147℃ 0
摘要:時間從20世紀初期到今天的21世紀過去了一百多年的時間,一比特來自英國的記者拍攝在1919年這個特殊時期關於河南開封城的老照片,成為了今天中國人進行歷史對比的一個最有力的證據,這些照片真實而有效的重複了100多年之前古老開封城的景象,是一份難得的歷史影像學資料,今天就讓我來帶著大家走進祖先的歷史記憶之中去吧!

如果說中國歷史離開了書籍的話那一定是會缺少很多意思的,如果說中國近代歷史之中離開了照片的記載和語言的一個描述,我們又要靠什麼去緬懷自己的祖先呢?時間從20世紀初期到今天的21世紀過去了一百多年的時間,一比特來自英國的記者拍攝在1919年這個特殊時期關於河南開封城的老照片,成為了今天中國人進行歷史對比的一個最有力的證據,這些照片真實而有效的重複了100多年之前古老開封城的景象,是一份難得的歷史影像學資料,今天就讓我來帶著大家走進祖先的歷史記憶之中去吧!

中原開封第一城

河南多年以來一直就是華夏中原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但河南在前面幾十年的時候一直沒有找對自己的定位,這些日子端午的獻祭使得河南歷史之中那種濃厚的中原文化一飛沖天,成為了中國人的一個古典驕傲。而已經離開人世多年的英國記者所遺留下來的照片之中的第一系列照片其實就是關於河南開封城的城牆照片。

1919年是一個特別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剛果離開了清朝沒有多少年,意識之中多多少少還殘存著一些守舊的思想,在經歷到了袁世凱和溥儀復辟的鬧劇之後更是這樣,那個時候的開封城還是整個河南省的省會城市,其繁華程度不是其他城市所能够比擬的,今天我們所熟悉的河南省會都市鄭州的崛起那也只是近幾十年的時間。

從清朝末年以來,中原地區不斷的發生各種戰亂,再加上河南地區的開封城本來就是靠近黃河的大城,所以這裡集中了河南省最多的人口,也承擔起來了養育大都市人口的一個責任。黃河水患在沒有朝廷撥款治理的情况之下是一年比一年嚴重,很多開封地方城牆上面都有洪水沖刷過的痕迹。開封城從北宋以來歷經一千多年的發展,經過了多個朝代的修復與加固才有了照片之中殘餘的面貌。

我們今天看到的開封古城牆其實就是壓著宋朝,明朝,清朝多個古代王朝城牆上面修建出來的,有的時候相互靠近的幾層城牆磚頭其實的間隔了數百年的時間,有的時候自上而下疊壓的石塊是兩個不同的朝代,這樣一幅幅跨越時空的對話與景象在開封城牆上面上演,使得開封城牆成為了中國現存古代城牆完整程度之中僅次於南京古城牆的第二大古代城牆歷史建築遺址。

開封鐵塔和龍亭大殿

龍亭大殿這個名字對於外地人十分的陌生,就算是土生土長的開封年輕人不知道歷史的人應該也是沒有幾個知道的,他們或許知道今天開封市的龍亭公園,但不一定知道這個大殿,知道這個大殿的開封人一般都是七八十歲上了年紀的老開封人,他們只是知道這是前朝皇宮之中留下來的遺址,卻因為時間太過於久遠而不知道具體是那一個朝代。

根據中國文史學家的考古研究表明開封城當年的龍亭大殿其實就是北宋皇宮之中的一部分,具體是北宋皇宮後宮之中的御苑舊址,這座大殿從北宋靖康之變滅亡之後一直被金國人完整的保留著,據說蒙古人滅金的時候曾經把金國皇帝逼迫到開封城之中居住過一段時間,這座大殿在1919年的時候還是高26.7米,東西長達19.10米,南北寬度達11.9米。

他是建立在高達72級臺階之上的平臺上面,這裡的72級臺階是後面宋徽宗癡迷於修煉道術而專門追究的道家72之數。整個龍亭大殿的殿前是用最堅硬的青石雕刻而成的皇家專用的蟠龍道路,據說見過這條禦道的人早已經已經沒有人存活在人世之中了,而考古學家也在禦道上面看見了趙匡胤陳橋兵變時候騎馬上金鑾殿所留下的馬蹄印。這座承載了一千多年歷史的龍亭大殿後面因故被毀,如今遺址上面修建了一座新的龍亭公園就是為了紀念當年的龍亭大殿!

1919年的開封鐵塔在開封人甚至於河南人的心中遠比如今的河北應縣木塔要更加出名,這座鐵塔修建於宋仁宗皇佑年間,到如今已經是上千年的時間,修建的時候是一個萬國來朝的太平盛世,那個時候的大宋從經濟上面獨佔天下三分之一,其他的世界各國共分其餘的三分之二,但到了1919年再次拍攝這座鐵塔的時候,中國卻已經是積貧積弱,不復往日的輝煌,開封鐵塔曾經作為開寶寺數百僧人的棲息之地,所以在歷史書籍之中又被叫做開寶寺塔。這座塔從修建完畢之後就有天下第一塔的稱呼,只是不知道如今還存於世間與否!

北宋名臣之墓和開封貢院

王旦是宋朝初年的名臣,他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的父親曾經做到了兵部侍郎,他自己則是在1006年的時候成為丞相,因為深得皇帝的信任,得以掌握相勸長達18年之久,61歲的時候去世,諡號是文正,這個稱號在清朝的得主只有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曾國藩。

我們從圖片之中可以看到王旦的墓葬大體規模尚在,遠處有一座殘破不堪的牌坊,近處則是石馬和一個亭子,中間似乎立著一個文臣的雕像,其他的地方則是高低不平,雜草叢生,一千多年之前顯赫一時的大宋宰相千年之後卻是落得這樣一個下場,連陵墓都沒有了照料,也算的上是應了滄海桑田,世事變幻無常那句話。

一個王朝的衰敗必然是從他最為重視的事情開始的,我們都知道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古代中國的經濟文化在宋朝時期發展到了極致,而科舉制度最完善和走向巔峰的時期也是宋朝,但是我們從這張1919年開封城貢院之中的照片就可以看到其中的破敗和不堪了,這座貢院的前身據說是宋朝時期的皇城貢院之一,是科舉考試之中倒數第二關會試的考場,宋代的貢院早已經在戰火之中毀滅。

照片之中的貢院是清朝順治年間重修修建的,修建的時候使用了許多明朝周王府之中的資料,根據清朝史料之中記載開封貢院是天下最大的幾座貢院之一,院內房間剛開始的時候就有5000多間。

到清朝科舉取士鼎盛時代曾經擴大到了11866間房間,但我們從照片之中看到的1919年的開封貢院已經是殘破不堪,從1908年廢除了科舉制度之後他就失去了他自身的作用,周邊到處都是廢棄的石頭和建築材料。

在清朝滅亡之後,失去了朝廷管轄的貢院更是成為了社會各類人士光顧的場所,很多老百姓家裡修房子都會來到這裡取材,甚至有的修建猪圈也是來這裡拿的磚頭,就是這樣的缺乏管理和人為損壞使得今天的開封城之中再也見不到照片之中的開封老貢院了,成為了老一輩開封人之中永遠的遺憾!

上香的香眾和道士

河南自古以來就是佛教文化和道家文化相互影響之地,從隋唐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這種相互競爭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唐朝的開國皇帝叫做李淵,他為了新增自己的身價,在追溯祖先歷史的時候硬是將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說成了是自己的久遠祖先,因為老子李耳的關係,所以唐朝的皇室幾乎是人人都推崇道家思想,各地郡縣的道觀可以說是隨處可見。

但唐朝的歷史比較特色就是特殊在從唐高宗之後出現了一個武則天,她為了自己做皇帝,硬生生的將唐朝從上到下改造了一個遍,信仰從道家改為佛教,還編著了許多偽經,為了給自己稱帝鋪路自稱自己的彌勒佛轉世,將唐朝的國號改為了她自己心儀的武周,也將都城從長安遷徙到了今天的河南洛陽城,所以河南今天的佛道文化交相輝映其實是從武則天時代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從圖片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群穿著冬衣的中年婦女在一座寺廟之中上香,她們每個人都手拿著一把類似於拐杖的東西,可是寺廟卻是十分的冷清,沒有見到特意來接待的出家人,也許是那個時候的出家人一心向道,不為紅塵事所打擾吧!

從第二張照片之中可以看到這個出家人明顯是一個道士,他身穿一件灰藍色的長袍,兩手揣著腹部,抬頭向遠方看去,目光炯炯有神,似乎是在為道觀的未來擔憂,也似乎是在為國家命運而思慮到底要不要下山救濟蒼生,依稀可見他身後有一個大大的紅色文字,更遠處是漢代建築風格之中的飛簷設計,左手邊道觀屋簷上已經長滿了雜草,在這家國命運飄零的1919年,觀中弟子也是不見了人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