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渡江奪荊州,計殺關羽的名將呂蒙,為何落得小人之名

湖北 117℃ 0
摘要:呂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縣人。鄧當死後,呂蒙統領其部眾,拜別部司馬。進佔荊州南部三郡,並計擒郝普。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守陸口,襲取荊州西部三郡,徹底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其成就在整個三國裏也是數一數二的,就是這樣的一比特名將落得小人之名。為何呂蒙落得小人之名,因為他破壞了傳統交戰的模式。但要知道呂蒙的上位,可是在關羽的生命上實現的,這自然不能讓後人感到平衡的。

呂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縣(今安徽省阜南縣王化鎮呂家崗)人。東漢末年名將。

早年依附姊夫鄧當,跟隨孫策征戰,以膽氣著稱。鄧當死後,呂蒙統領其部眾,拜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呂蒙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破曹仁於南郡,從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進佔荊州南部三郡,並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掩護孫權逃生。在濡須抵禦魏軍。官拜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守陸口,襲取荊州西部三郡,徹底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其成就在整個三國裏也是數一數二的,就是這樣的一比特名將落得小人之名。

為何呂蒙落得小人之名,因為他破壞了傳統交戰的模式。

什麼叫破壞了傳統的交戰模式呢?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特別是在周禮興起以後,講究禮儀和規矩。

即便是在戰火紛飛的春秋戰國時代,當時天下大亂,禮樂崩壞,但是周禮遺留下的風俗和習慣,卻還在深深影響著當時人們的內心。

這也是為什麼各諸侯國,在為了彼此利益爭奪大戰一觸即發之時,還要講究先禮後兵的重要原因。

此外,即便彼此之間打得不可開交,但是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卻也是印在骨子裡的戰場習慣。

我先跟你講道理,道理講不成,我想要的利益得不到,那麼就只好用武力來解决問題了,接下來就要通知對方要打仗了。

隨即雙方各自擺出大軍,挑一個地方開闊的地方對峙,這就是兩軍對壘。而呂蒙偷襲關羽奪荊州這件事上,關羽大意失荊州也許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疏忽輕視,但是呂蒙破壞了傳統先禮後兵的模式,卻也是重要因素。

而當時三國的對峙形勢我們也可以看出,蜀國和吳國是非常緊密的聯盟集團,二者組建孫劉聯盟,以此對抗北方强大的曹魏政權,這也是赤壁之戰後,孫劉得以進一步鞏固三國對峙形勢的重要原因。

孫劉之間的夥伴關係,是讓蜀國得以穩固自己後院的重要依據,由此可以進一步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關羽自然也是受到當時大環境、大背景的影響。

當然呂蒙也不可能是擅自行動,這麼大的事兒吳國最高領導孫權必然是知曉,並且也是點頭之後,呂蒙才會偷襲的。

囙此呂蒙白衣渡江就算是在孫權的訓示下,徹底打破了自古以來先禮後兵的傳統,儘管這並不是呂蒙自己的决定,但是作為整個事件的執行者,又襲殺了一身正氣的關羽,自然呂蒙是必須要背這個鍋的。

囙此,對於呂蒙今後聲譽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後人評估中看出來。

呂蒙奇襲成功後吳國的政局大變,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主要是受其四通八達的戰畧地位所决定的。在交通運輸尚不發達的古代,一個充滿戰畧地位地點的出現,往往意味著其對於戰場和軍政格局的發展作用,是非常突出的,而荊州就是這樣的一個軍事要地。

當時的荊州對於曹魏軍事重要性,並沒有對蜀國和吳國突出,畢竟赤壁之戰後曹魏的主要發展區域,局限於長江以北。

反觀吳國和蜀國就完全不一樣了,荊州作為軍事要地,其如果被蜀國所掌握,那麼其便無後顧之憂,並且長期佔據這個阻遏吳國的咽喉要地,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蜀中地區鞏固種田發展。

而吳國一旦控制荊州的話,就可以全據長江,可以不需要過度依賴蜀國,並且能够為日後北上,以及阻遏魏軍南下提供重要基礎。

就是這樣,吳國和蜀國的最高統治集團都清醒知道,荊州在彼此戰畧發展的重要性,故而雙方的衝突點也就愈發集中於荊州了。

而呂蒙在以被世人引以為恥的計謀中,偷襲荊州得手之後,孫吳的戰畧計畫自然就得以順利實現了。

相反,在失去咽喉要地的蜀國政權,則陷入了全面的被動當中,再加上了損失了關羽這一員大將,自然劉備是不可能輕易咽下這口氣的。於是引發了三國後期的第三場决定國運戰役“夷陵之戰”。

呂蒙也在獲取奇功之後,成功當上了吳國大都督。但要知道呂蒙的上位,可是在關羽的生命上實現的,這自然不能讓後人感到平衡的。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