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5日,閻崇年在無錫參加圖書簽售會時,竟遭到一名年輕男子的掌摑。這名男子名叫黃海清,是一個民間史學愛好者。原來,黃海清平時十分關注各種歷史題材的節目和書籍,但當他聽到閻崇年在節目中提到“清軍屠殺是為了民族融合”的觀點後,感到十分不滿。
他認為閻崇年是在美化當年滿洲人入侵關內之後,為了建立清朝政權而對漢族人犯下的殘忍手段和行徑。黃海清希望能就這幾個問題與閻崇年一對一地進行交流,而閻崇年表示,與自己辯論歷史的人只能是歷史專業人才,不接受其他人前來探討歷史中的爭議問題。
黃海清是一個狂熱的歷史愛好者,他年紀輕、火氣大,曾一度認為閻崇年不願與自己爭論清史是看不起自己,因而他心中懷着一股怨氣,衝動地跑到圖書簽售會上掌摑了閻崇年。這件事情發生後,被人傳播到了互聯網上,引得一些不明就裡的網友連連叫好。
黃海清出手掌摑了閻崇年之後,有人當即報了警,警詧趕到現場帶走了黃海清。
不過,黃海清儘管受到了處罰,但他一直拒絕向閻崇年道歉,理由是:閻崇年的言論過度美化了清朝,自己最痛恨這一點,故寧肯接受警察的處罰,也拒絕向閻先生承認錯誤。在警察局裏,黃海清闡述了自己掌摑閻崇年的理由,也無非就是歷史見解不合,又遭到閻崇年拒絕對話溝通。黃海清還是犯下了錯誤,除了被警方行政拘留之外還罰款1000元錢。
無論如何,動手打人最是不該。閻崇年當時已有七十歲高齡,最基本的尊老愛幼是漢人之美德,既然為大漢人民而抱不平,也應從自身做起。今天是文明時代,打人總歸是不對的,將暴力合法化有害無益。如果像校園暴力那樣,打人一頓只是因看人不爽,未免太過兒戲。
但閻先生在百家講壇的講座和其他一些公開場合的講座,對清朝曾過度美化,也是不爭的事實。
經過此事以後,黃海清一時名聲大噪,但是經過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譴責後,黃海清毫無悔過之意,甚至還寫了《我為什麼要打閻崇年》一文,堅稱自己沒有過錯,拒絕向閻崇年教授道歉。人們不可能隔著荧幕去完全瞭解一個人,總有偏頗,總會失真,因而黃海清意氣用事,對閻崇年教授“掌摑”並且拒絕道歉。
黃海清在網上以“大漢之風”的筆名煽動羣衆,並且羅列出了閻崇年的種種“罪狀”。
比如,他稱“皇太極5次入關,掠奪人牲97萬頭”,在這個言行中,閻崇年將人和牲口一起統計,並且還用“頭”來形容,在黃海清看來,這是對人的極大不尊重和侮辱。
再比如說,閻崇年在講《康熙帝的志與學》中,說“揚州十日”為促進民族文化的的融合做出了貢獻,但屠戮將近十萬人的“揚州十日”難道不血腥麼?
此後,在追隨黃海清的羣衆中,有超過91.9%的羣衆認為閻崇年應該被打,這顯然成為了“全民的狂歡”。
閻崇年教授也對網上的語錄做出了正面回應,面對記者採訪時,他鄭重的聲明,“語錄”,完全不是我說的,純屬捏造。這些所謂的語錄極其不嚴謹,僅是有人整理的一份語錄,哪本書?第幾頁?閻崇年教授的哪次講話?語錄並沒有詳細嚴謹的說明。
“歷史是鏡子,也是藝術。它可以借鑒,更可以觀賞!我覺得挫折、坎坷都不怕,就是怎麼笑待這些坎坷和困難。”
這是閻崇年說過的一句話,對於他這個人,成名於百家講壇。
閻崇年是一個大學教授,2004年5月,閻崇年教授入《百家講壇》,帶來的系列節目《清十二帝疑案》。閻崇年教授以及他的《清十二帝疑案》,當之無愧地被觀眾朋友稱讚為“第一壇好酒”。
他在百家講壇的時候,尊重歷史,將以前的歷史都一一地敘述了出來,使得很多觀眾都對他喜歡,而閻崇年也在講歷史的時候,不過多的搬書古文,而是用自己的話語來敘述清代的歷史,而他幽默的講課管道,使得很多觀眾都非常的喜愛,甚至被媒體評為了清史的講述第一人。而有一些對歷史非常喜愛的觀眾,也是將閻崇年作為自己的偶像,因為閻崇年的力挽狂瀾,這才使得百家講壇這個節目沒有被中途換掉,而相反的是收視率一路高昇成為了中央電視臺的優秀欄目。
閻崇年為什麼會稱滿清入關為民族融合呢?
一個民族,在其融化的過程中,必定是會發生武力鎮壓的,它需要將原本的兩個“國家”融合成一個,但兩邊文化會有分歧,該如何統一,如何去統一就成了一個問題。不服從管教的,拿武力才最有效。
在網上盛傳的閻崇年教授在《明亡清興六十年》裏,有“抑明揚清”之嫌?對於閻崇年教授而言,選定明亡清興這個選題,自然會偏向於講述明朝滅亡的原因,正常會講到明末的諸多弊端以及許多清朝取代明朝的優越性。
實際上歷史上的江陰便屬於無錫。在順治二年(1645年)發生的慘絕人寰的江陰屠城便發生在這裡,當時清軍入關,強制剃髮易服,江陰人民與清朝統治者之間的鬥爭。閻崇年教授在曾經深受滿清毒害的無錫,公然發行簽售滿清的書籍,的確沒有思慮周到,欠缺考慮。
所以說,我們作為旁觀者對任何事物都應該知道它的兩面性,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就像閆崇年老師一樣他是優秀的歷史學家,但是並不代表著他是一個完美的人,他也會犯錯誤,難免會有自己疏於注意的地方存在。
他對滿清入關這一歷史事件的評估,我相信是經過了他自己理性的分析與判斷得出的,雖然其中肯定少不了有存在瑕疵與爭議的地方。
對於別人的看法,我們能聽則聽,不能聽不想聽可以離開,如要反對也需看看自己是否有議論與反對的資格,切不可為逞一時勉强,做出極為讓人厭惡的事情,做一個有道德與尊重別人人格與言論的人才是值得稱讚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