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一“流米石”,每天都可在石縫中收取大米,主要原因出在這

福建 137℃ 0
摘要:中國領土面積寬廣,有960萬平方千米。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人口國,人民的溫飽問題是國家首要解决的難題。新中國剛剛成立初始,“吃不飽、穿不暖”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現在我國已經是世界糧食生產大國,畝產量很高。不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糧食都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今天我們主要談論的是福建有一個“流米石”,這裡每天都有大米流出,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導語:“一個人抱著什麼樣的目的去遊歷,他在遊歷中,就只知道獲取同他的目的有關的知識”

中國領土面積寬廣,有960萬平方千米。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人口國,人民的溫飽問題是國家首要解决的難題。新中國剛剛成立初始,“吃不飽、穿不暖”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現在我國已經是世界糧食生產大國,畝產量很高。不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糧食都是國家的頭等大事。

就在剛剛過去的新冠狀肺炎疫情,國際上很多國家擔心本國糧食儲量不够,紛紛停止繼續出口,我國相關方面的專家,針對這一問題,向群眾表明:不用屯糧,管够。可見糧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今天我們主要談論的是福建有一個“流米石”,這裡每天都有大米流出,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很多人對於福建的印象,可能還是來源於福州和廈門這兩個都市。福建處於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大部分是丘陵地帶,相對應的地理特點就是“依山傍海”,囙此也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的。森林覆蓋面積非常廣,比重在7成左右,在整個中國來說福建省森林的覆蓋率都是首位。除去森林資源之外,福建省的貿易也非常值得一提。

福建省是在我國的東南和南海的交界處,古時候這裡是重要的貿易集散地,曾經鄭和下西洋就是從這裡出發的。福建文化和一般的都市還是很有差异的,這裡沿海地區是海洋文化,內陸地區才是農業文化。優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豐富的旅遊資源,鼓浪嶼、武夷山、土樓、廈門大學、翠屏湖等景點,聞名全國。

我們要談的“出米石”就位於福建省普寧市的鹹寮村,村莊後面的山上有一個很大的巨石,在這個石頭的下方位置有一個小孩拳頭大小的洞,這就是那個“出米口”。關於這個“出米石”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第一個說法是古代這裡曾發生過饑荒。一個樵夫餓昏了頭,倒在路邊。後被一比特老翁所救,老翁告訴他只要對這塊巨石說“米請出來”,這裡便有大米流出,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超過一天所需。後來才知這位老翁是彌勒佛所化,但是因一個貪財地主貪婪,讓身邊人取米,卻再也沒有流出米,後來人民還在這裡建了佛像,後因修建道路而荒廢了。

第二個說法也是和饑荒有關。鹹寮村村民在樹林中挖野菜,旁邊有一隻大鳥站在一塊巨石上,在石頭上啄了幾下,百姓便看到這塊巨石上有大米流出,饑荒就這樣度過去了。但是後來有人貪得無厭想要更多的大米,便將洞口鑿大了些,此後這裡便再不流米了。當地百姓對他十分厭惡,他不久後也病死了。

當然傳說的版本有好幾種,還有人說是因為這裡建造過寺廟,糧倉正好靠近“出米口”,袋子破損這裡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大米流出。糧倉修好後,這裡自然就沒有大米流出了。除去福建省之外,還有幾個地方也有關於出米的故事,廣東、臺灣、廣西等地,多多少少都有。而對於自動出米機,也是分為很多種石頭、佛像,說法各有不同。

不管曾經是不是出米,這都表現了古代人民“民以食為天”。最後大家對福建有一“流米石”,每天都可在石縫中收取大米,主要原因還傳說這件事,還有什麼其他的意見和建議。

歡迎點擊下方分享按鈕,積極留言評論,感謝您的閱讀!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