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月讀書心得
第五組
1讀《孫維剛高中數學》心得體會
西安市育才中學胡李棟
孫維剛老師為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50比特“首都楷模”之一。自1980年,他開始在北京市22中進行從初一年級至高三年級的大循環試驗,致力研究數學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貭素,他的實驗取得了突出成績。北京市22中是一所非重點中學,在生源並不十分突出的基礎上取得了輝煌成績,創造了中學教育的“奇迹”,至今無人能及。孫老師雖然走了,他的書卻留給了我們,其中就有《孫維剛高中數學》。我認真拜讀了此書,被深深震撼了。
一、優秀教師首先要愛護學生
孫老師書中的題不是很多,他反對題海戰術,他要求他的學生每天必須保證8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他捨不得孩子們把有限的時間花費在毫無意義的“重複性勞動”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曾對教育工作者諄諄告誡,一要想“如果我是那個孩子”,二是要想,“如果這個學生是我的孩子”。我想,孫老師是絕對做到的。他在教學中,永遠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問題,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探索的願望,愛護學生身心健康,在追求成績的同時努力“降低成本”。只有真正理解學生,愛護學生,才能有這樣的境界,這是最值得我們老師學習的。
現時一些教育現狀是令人擔憂的。一些學校和教師過於急功近利,簡單粗暴,一味依賴“題海戰術”,過多靠“刷題”“補課”,以犧牲學生身心健康為代價追求考試分數。
二、優秀教師教學有大境界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句“站在系統的高度學習數學”。孫老師認為,對數學知識背的滾花爛熟是沒有多大價值的,重要的是理解他們才能掌握和應用它們。必須弄清它和它以外事物的關聯,從本質上融會貫通,即從系統高度分析和認識數學知識和方法。
孫老師宣導把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貭素的發展與完善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一是主動學習,鼓勵學生要“超前思維”,判斷問題時,敢於“向老師挑戰”,即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面對問題時,首先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在此基礎上再聽課,對老師的講解不盲從,不當小尾巴,同時也反對另外一個極端,就是撇開老師另起一套。二要注意學習、積累和掌握數學方法與思想,這裡所說的數學方法,既包括一些具體的證明方法、計算方法,也包括一些抽象的解决數學問題的思考方法。而數學思想,是指導處理上學問題時的觀點,它是一些哲理性觀點在數學中的體現。
三、優秀教師要有扎實專業功底
孫老師創造的教育奇迹震撼的基礎基礎教育界,也吸引許多老師來模仿,但我們認識到,簡單模仿很難成功。孫老師創造出巨大教育成就的重要基礎是他擁有的非常扎實的教學功底。如孫老師常常把一道數學題講幾節課,不斷挖掘、變形、拓展,將題講得快不難,講得慢才需要功夫;還有孫老師一直號召“打倒孫老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質疑,也是對教師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簡單模仿很難取得滿意教學效果,作為數學教師還要靜下心,認真修煉內功。
2做一名有獨立思考精神的老師
——讀吳非的《不跪著教書》有感
西安市第四十五中學徐亞輝
近幾年,常在網上看到,在教師隊伍中出現了一些佛系老師,面對心理脆弱的學生,不敢管,也不想管。有人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管了,教師越來越難做。全民貭素的普遍提高,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家長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學生獲取知識的管道不只是學校教學。網絡、社會都是知識獲得的途徑,學生知識面寬了,見識廣了,看待教師的眼光自然不同。在此形勢下,教育部門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與學習,提高教師的育人水准。教師需要不斷的與時俱進,讀書學習,才能勝任這一職業。正如吳非老師所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
吳非,原名王棟生,南京師範大學附中的退休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他的著作——《不跪著教書》早有耳聞。但是,真正閱讀是今年四月份的事情。讀完此書,心中為老師敢於直面現狀,批駁現實的思辨精神所感動。在書中,他梳理了日常教學中教育事件,經過深刻的思考,針砭教育時弊,探討教育難點,展現了他的教育觀念。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讀完此書,這句話一直在耳邊縈繞。獨立思考應當是人的本能,真的教師,不會因為寡廉鮮恥行徑影響就放弃高貴的夢想。同樣,也不會因為社會性的反智行為而喪失理性判斷。教師有獨立人格和職業精神,學生跟隨他們學習,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生命教育。現在的青少年缺乏的是獨立思考的精神和思辨思維能力,作為學生的引領者,教師看到一些事實,應該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做一個人很容易,但是做一名站直了的人是需要骨氣的。
在《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作者指出,終身學習的立身之本究竟是什麼?是獨立思考精神。一個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實的內心,才有可能始終充滿活力,才能稱得上知識份子。從我長期的數學教學中可以看到,善於思考的學生總能提出問題,進而想辦法解决問題。有時,他們對問題的想法能激起其他學生思維的浪花,甚至讓我不由自主的讚歎:“真好!我太高興了,我為你驕傲!”在課堂他們這樣的表現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我們的課堂應該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多說“我是這麼想的……我認為……”能够表達,說明他思考了,哪怕是錯誤的觀點,也說明他在思考。我經常鼓勵我的學生:“大膽說出你的想法,錯了也沒有關係。說錯了,還有我呢!但是,你得讓我知道你的想法。”我還告訴他們:“學校就是容許你出錯的地方,你錯了,不但沒人笑你,反而大家會幫你,請你們盡情的展現自己,好好的歷練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學校教育只是學生人生旅途中的一個短短的歷程,我們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課堂上,就多鼓勵他們勤學多思。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精神,要學會教書,首先應當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只讀不思,那是讀死書,腦袋只是知識的裝運帶。用吳非老師的話說,就是“讀書也要站著了讀,跪著讀,和不讀書差別不大”。我們經常說教師用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什麼是人格魅力?淵博的學識,精湛的教學技藝,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要想不跪著教書,教師要深入地挖掘教材,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做最出色的教師,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匠”的境界,即使成為不了教育家,我們也應該有精神追求,在教學中,不斷教研,做一名有獨立思考精神的教育者。
當然,這本書也披露了教育上的一些弊端,甚至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值得我們深思。在教育發展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有思辨精神和判斷能力,讓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不忘教育初心。
3讀《數學基本思想18講》有感
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學陳靜
拜讀《數學基本思想18講》,收穫頗豐。該書作者,系東北師範大學資深數學教授史寧中。作者把書中內容分為抽象、推理、模型三個部分,共計18講。
高中數學思想不僅是連接數學知識與數學運算能力的重要紐帶,更是研究和解决數學問題的關鍵和覈心。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既要教會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要教會學習數學基本的方法,基本活動經驗,要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數學覈心素養。本書所討論的內容,契合了數學課程標準所設定的數學覈心素養的本質。學生邏輯推理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悟”出來的,教師要會教,學生要會學。數學基本思想與數學“四基”、數學覈心素養都是一脈相承的。數學基本思想就歸結為三個覈心要素:抽象,推理,模型,三者之間先後關聯、起承轉合、相互交織。
本書前九講談的是數學的抽象,史教授把知識的產生、發展、知識之間的聯系解釋的淋漓盡致,數學的每一個知識點的產生都是有據可依,每一個公式的推導都是嚴謹縝密,這更說明了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容不得半點虛假和馬虎。基於立德樹人,我們應追根溯源,弘揚數學文化,挖掘課本數學素材中的德育文化,以身教與言教並重,在自己數學課堂上做一個講道理、講科學的老師。
書中涉及數學的推理共6講,包含的內容有:數學推理的基礎、演繹推理的典範、演繹推理的表達、歸納推理的思維模式等,數學推理是從一個數學命題判斷到另一個數學命題判斷的思維過程,包括歸納、演繹、數形結合、轉化、類比等。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運用未知化已知、複雜化簡單、一般化特殊、抽象化具體等轉化思想來解决新問題,向學生滲透推理意識,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正確的推理,做到有理有據。
書中最後3講是數學模型,數學建模是為解决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而建立的概念、公式、定義、定理、法則、體系等,一般用語言、符號、數量關係或圖形來呈現。模型思想包括簡化、量化、函數、方程、優化、隨機、統計等。以簡化思想為例,它強調將複雜的問題用簡單的符號或圖示模型來進行表徵。數學模型就是借助數學的語言講述現實生活的故事。
讀完此書,聯系實際教學,我們更要重視數學基本思想方法的滲透與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重視數學公式、定理、法則、性質的推導過程,並關注學生的解題過程,有意識地給學生滲透有關數學的思想方法,讓學生能够在新知識的獲得過程中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數學思想方法,追問課堂上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史寧中教授認為: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習者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而數學的眼光就是抽象,數學的思維就是推理,數學的語言就是模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更多地關心學生的思維過程,抓住數學的本質,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提出合適的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或與他人進行有價值的討論,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數學的思想,積累數學思維的經驗。形成數學覈心素養的關鍵在於不斷地加深學生們對數學基本思想的認知,從而能够體現出數學的覈心素養。通過閱讀《數學基本思想18講》,我對數學基本思想有了全新的認識,明確了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每位數學老師,要深耕教研,“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管道”,“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每一個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4促成長,開妙花
——讀佐藤學《教師花傳書》有感
西安市第五十三中學郭穎
合上佐藤學先生的《教師花傳書》,覺得意猶未盡,腦海裏一直湧現的“匠人”和“專家”這兩個詞語在敲打著我心,讓我思慮良久。
《教師花傳書》的標題源自於世阿彌的藝術理論名著《風姿花傳》(又名《花傳書》)。《風姿花傳》是傳承日本古典藝術的作品,簡潔明細的記載了能樂的表現技法和練功方法,而書中所展現出的關於學習的哲學思想,是佐藤學的關注點。書中說到:“花是心,種是技”。“花”是表現出來的美,而“技”則意味著基於體驗的身體技法。如果想要瞭解“花”,那麼首先要知曉“技”。藝術之“花”來自於“技”得極致;“技”與“心”的結合之時,藝術便成為“無心之花”。《教師花傳書》從“匠人性”與“專家性”的融合來談如何成長為專家型教師,指出教師洗練教學形成“花”的“心”(即教育的思想、哲學)以及“花”的“種”(即基於身心體驗的身體技法、智慧)的方法。書中反復闡述教師必須兼具“匠人性”與“專家性”。匠人的一面即教學實踐技能和在教學實踐中生成的智慧,由“熟練的技能”、“經驗”、“直覺或秘訣”構成,其動作往往是無意識的、顯性的,匠人通過模仿修煉來學習;專家的一面即與教育教學相關的知識、理論和知性的反思與判斷,由“科學的專業知識”、“科技”、“反思與創造性探究”構成,其思考常常是有意識的、隱性的。專家通過“反思”“研究”來學習。二者的相互結合就形成了教師的能力,“匠人性”教師的性格特質表現在“傾聽”上,“專家性”教師的性格特質表現在以教學實踐案例研究為覈心的認識、思考和判斷上。
通過這本書,我對於“傾聽”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傾聽的第一層是不僅聽到學生有聲的語言,還聽到模糊或者緘默的聲音,不僅聽到,還理解、懂得。這裡傾聽是對學生的完全接受,是尊重。傾聽的第二層是建立起發言的學生與傾聽學生之間的聯系,教師不是要努力尋找進入學生世界的教態,而應該讓學生能够進入自己的身體意向中。我們在傾聽的時候,不僅聽懂學生,更加要深入的認識其中隱性的關聯:學生的發言與課堂內容之間有怎樣的聯系?發言的學生與其他同學之間有怎樣的關聯?與學生之前的思考發言又有怎樣的關係?這樣的傾聽管道在回應學生的發言時會有遲疑,也就是有一定的留白,而這樣留白恰好是對教師和學生都有益的,學生能更加深入的思考,而教師也更能理解學生,更好地建立起課堂中的關聯,使得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更有成效。傾聽的第三層是不僅傾聽學生的聲音,還傾聽教材的聲音,傾聽教師自己的聲音,只有三者同時貫徹,才是“交響樂的課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躬身傾聽、不忘初心,熱忱專注,定能綻放教學的妙花。
教師是教的專家,同時也必須是學的專家。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持續學習作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的教學日常應有學習、實踐、反思、研究、自省。學校是我們學習的真正沃土,我們把所學的理論經驗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認認真真的組織日常教學實踐。同時,珍是課堂上的小事,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成長,使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更具有創造性。在教學日常中,我們要做有心人,多讀善學,慎聽實幹常思精研,提高自己的悟性,促成自身的成長。
5《自由在高處》讀後感
西安電子科技中學張娓
讀《自由在高處》,首先給我的深刻印象是換位思考,多角度考慮問題。書中寫道佛蘭克林的一段話:“首先我必須承認,對於這部憲法的內容,目前為止我並不盡然同意,可是我也不敢說,我永遠都不會贊成。我的歲數這麼大了,不乏原以為自己目光正確,可是後來經過深入瞭解周詳考慮卻不得不改變看法的經驗,甚至有許多我一度以為正確的重大事件,事後卻發現大謬不然。囙此我們的年紀越大,反而越不信任自己的判斷,愈發看重別人的判斷,就像許多宗教上的宗派一樣,許多人總以為自己的一派擁有全部的真理,只要別人的意見和自己不一樣,就一定是錯的。很多平民也老以為自己絕對正確,就像他們總覺得自己的宗派一定是對的一樣。”熊培雲說,最近兩年的演講中,他經常談到佛蘭克林的這段經歷,稱其為追求真理,但不强加於別人,或者說我的真理以你不接受為邊界,而這種包容與自信,恰恰是中國人一直或缺的,回望這個時代的真理,人們只願意接受自己看到的和想聽到的事情,要麼贊成,要麼反對,即使一個韓寒事件也能將中國社會撕成兩半,原因,只是你我對韓寒的態度不一樣,具體到中國的未來,極左極右都令我畏懼。上蒼賜予我們眼睛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够彼此看見,而有些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所以還要用心靈來看。所以不輕易評估一個人,多角度理解他人或事,比如對帶我們的學生,不戴著有色眼鏡去一成不變的看待任何一個人,多角度,多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才能建立平等的平和的溝通橋樑,向積極的方向發展,讓我們溫暖更多的人。
其次,充滿陽光,積極生長。做一個有陽光有溫度的人,影響我們周圍的學生積極生長。熊培雲說,我相信至高處一定是心靈,以前我抬頭仰望啊,可是天空陰沉沉的,什麼都看不到,如今我已經看到並感受到它指引我的方向,我需要避開擁擠的人群,獨辟自己的蹊徑,即使高處不勝寒,我也會用自己的光和熱讓它變得溫暖。你得對著新來的日子抱有虔誠的心,對每一天都抱有虔誠的態度,得愛它尊敬它,尤其不能侮辱它妨礙它的發榮滋長,便是像今天這樣灰暗愁悶的日子,你也得愛,現在是冬天一切都睡著了,將來大地也會醒過來,你只要跟大地一樣像他那樣有耐性就是了。所以積極的影響周圍的人,讓我們的學生和我們一起陽光快樂的成長,享受和珍惜我們的每一天生活,你會發現我們的存在還是很有價值和意義,那就是可以影響或者改變身邊的人的人生價值,正向發展,你會覺得很有意義。
2021.06.18
編輯:胡李棟
審稿:劉旭亮徐亞輝
第五組成員:胡李棟徐亞輝陳靜郭穎張娓
閱讀書目連結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