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第四省”,為何人口才1000萬

海南 168℃ 0
摘要:北方工業重鎮逐漸褪色,南方創新都市強勢崛起,但海南似乎成為了一個異類——仍是一個欠發達的沿海省份。最近公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海南人口終於超過了1000萬,達10081232人。這一增速比全國人口增長快10.88個百分點,在全國31個省份中,增速排位第5。其中,海南人口主要分佈在東部,三亞、海口人口增長超四成。海口和三亞也是海南19個市縣中,唯二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市縣。

近年來,歷史與機遇,似乎都站在了南方這邊。北方工業重鎮逐漸褪色,南方創新都市強勢崛起,但海南似乎成為了一個異類——仍是一個欠發達的沿海省份。

在這個小島上,政策利好不斷,但現實很骨感,什麼政策給到海南,海南的經濟發展似乎都是沒戲,唯獨樓市在這些政策下魔幻地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上漲和泡沫。

最近公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海南人口終於超過了1000萬,達10081232人。這一數據讓海南人振奮了一次。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相比,海南新增了140萬人,增長16.26%,年平均增長率為1.52%。這一增速比全國人口增長快10.88個百分點,在全國31個省份中,增速排位第5。

其中,海南人口主要分佈在東部,三亞、海口人口增長超四成。海口和三亞也是海南19個市縣中,唯二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市縣。這一組資料顯示出,海南自貿港建設及人才引進等政策落地帶來的人口紅利得到了一定的釋放。

但總體來說,海南的人口還是遠遠不夠的。海南雖然是一個省,但人口其實僅相當於一個市的規模。如,成都、武漢、蘇州、杭州等新一線都市,石家莊、哈爾濱等省會城市,人口規模都超過了千萬。

並且,一直以來海南的人口呈現出緩慢的增長態勢。海南自貿港的建設能改變這一切嗎?

01

去海南,養老還是投資?

提到海南人口,尤其是外來人口增長,人們總會首先想到東北人。海南的氣候對於東北人擁有天然的吸引力。在段子中,海南甚至被人調侃為“東北第四省”,豬肉燉粉條也要取代文昌雞成為海南特產。

東北地區曾經長期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龍頭地區,如今已不復往日輝煌。海南經濟也長期在各種政策利好下“跑偏”,萎靡不振。這兩個失落的地區,人流彙集在一起,產生了奇妙的“段子反應”。

但事實上,海南的外來人口裏最多的並不是東北人,而是廣東人和四川人。

提及海南,多數人的印象停留在宜人風景的小島、溫暖的旅遊勝地、文昌雞和椰汁,但對於海南的產業發展,更多是“空白”的印象。

回溯海南的發展,這裡曾有過過多次歷史性機遇的人口增長爆發的節點。

第一次機遇是1988年海南設省、建經濟特區。彼時的海南百業待興,除了熱帶作物加工和採礦外沒有什麼大的工業,作為面積最大的特區,海南曾率先提出多種重大的開放舉措。數以萬計的人湧向海南開疆拓土,在當時被稱作“闖海人”。

1988年,海南人口已經有600萬左右。但最終海南沒能成功吸引產業資本,反而演變成了房地產泡沫。在建省之初的兩年間,海南竟然出現了近2萬家房地產公司,地產泡沫破裂後海南便一蹶不振,留下許多爛尾樓。

第二次機遇是2008年,國務院準予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於2010年正式推進。此後,海南旅遊業確實得到了一定發展,但似乎離“國際旅遊島”的目標還有很大距離。它沒有變成中國的“夏威夷”,反而成為了“候鳥島”、“養老島”。

同時,海南也再次成為了“炒房島”。以房地產或者所謂旅遊地產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已經是不可持續的,三十而立的海南在2018年宣佈全島建設自貿區。

海南的第三次機遇則來自於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在企業稅、關稅、行業准入、對外開放等方面,給了海南很多寬鬆政策。

從人口流動數據來看,2021年春節過後,2月18日至3月11日,省外戶籍遷入海南省人數為8118人,比去年同期落戶人數的3265人翻了兩倍多。此前整個2020年,海南引進了人才12.2萬人,比上年增長177%。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這一年,海南的新增市場主體增長30.9%,新設企業增長113.7%、位列全國第一,總部企業累計入駐64家。

離島免稅“新政”促進全年銷售額實現倍增。項目集中簽約315個,集中開工538個。2021年一季度,海南以19.8%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速位居第二,僅次於湖北。

02

營商環境,任重道遠

自由貿易港作為當今最高水准的開放形態,至少包含著三方面的涵義:資本、貨物、人員進出的自由。如此多重的政策傍身,給予了島內外新的猜想和期待。

對歷史對照,三十年前討論海南大開放,是在談區域發展的問題;而如今討論建設自貿港,其實是在打造面向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

值得注意的是,在曾經將房地產行業作為經濟支撐的海南,2017年,房地產投資占全省GDP的9.7%,房地產投資和稅收均占當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和稅收的“半壁江山”,進而導致其他產業的空心化。同時在島內,外省居民購房比例一度高達85%。

以往的自貿港都是在加工貿易和轉口貿易為主導產業的基礎上逐步演進的,顯然,海南已經在過往的時間裏錯失了貨物貿易大發展的“風口”,如今再發展出口加工貿易和轉口貿易已經機遇不再,囙此才需要“另闢蹊徑”。

在自貿港的高標準的要求下,背後需要的是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那麼,海南的營商環境如何?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武漢大學的合作者在2020年共同完成的《中國省份營商環境評價》,對中國內地地區和海南省共31個省級行政區的營商環境進行了評估。其中,海南位列第12名,在貴州、河南之後。

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回答改善營商環境相關問題時強調,營商環境好不好,政府說了不算,領導說了不算,甚至評價體系本身說了也不算,企業說了算,企業家說了算。

2020年,一比特女企業家袁慧鷹在海口市的政協會上直言不諱,分享了“正在建設自貿港的海口與深圳的不同,感受‘權力的傲慢’和‘五星級服務的體驗’。”

袁慧鷹說,“我在深圳看到的是政府工作人員一張張充滿友善熱情的笑臉,可是,我在海口卻經常面對政府工作人員冰冷生硬的面孔。”“報上去的資料,幾個月過去杳無音信。”

可見,海南營商環境與其政策優勢不符。在這方面,海南的路仍然很長。

03

海南,別急於對標

作為中國最南端的省份,海南最突出的特點是有80%的土地、60%的戶籍人口在農村,農業占GDP比重達20.7%。

囙此,儘管海南土地、海洋、生態等資源突出,但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突出,導致前述的資源價值潜力“遠未釋放”。

海南獨立的地理單元構成了相對封閉的空間環境,交易成本高,使得其產業配套、勞動效率都很難與內陸都市競爭,除非是必須要用到海南特有的原材料。

比如,其他品牌始終無法撼動椰樹椰汁的地位,就是因為椰樹始終在原材料上都佔領著海南島這個覈心資源地,牢牢把控著比其他企業更低的生產成本和生產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已開發建設的區域也不大。海南已開發區域大概只占全省土地的1%,城市化規模相對較小,對人口的承載力也是有限的。海南的人均GDP不到6萬元,還未達到全國人均GDP的水准。

去年自貿港的利好政策一出後,一時之間“北雄安、南海南”格局的說法甚囂塵上。還有人設想,這裡擁有了超越深圳、上海的機會,未來將是一個與香港、迪拜和新加坡等地對標的世界級自由貿易港。

發展海南,不能盲目樂觀,在奇迹面前,還是要相信常識。在對標的問題上,與其和國外進行比較,不如在戰畧上和粵港澳大灣區進行對接。

海南自貿港產業發展的定位是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三大產業,一方面可以利用珠三角的製造業基礎彌補海南發展的缺陷,另一方面海南也可以作為國際商貿業的服務基地為大灣區作出貢獻。

畢竟吸引人才不光靠購房、補貼等政策,更要看都市的吸引力。產業是否完善、就業崗位的數量、城市生活配套的健全等要素才是人口增長以及人才吸引的覈心要點。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