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陝西鎮坪獵戶周正龍,絕不會用一張年畫糊的照片,來冒充華南虎,落得貽笑大方,甚至以他高超的捕獵科技,還可能成為像湖南“打虎王”陳耆芳那樣的打虎英雄,受到國家表彰。
讓我們把目光轉到建國後的上世紀五十年代,重溫那場慘烈的人虎之爭,來尋求人與自然相親相殺的根源。
一、虎患頻發的原因
事實上,雖然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十幾年戰火的洗禮,建國之初,我國的野生華南虎數量,仍然還有4000多頭,數量比世界上所有其它種類老虎總和都要多。
百虎圍村事件
當時,南方的湖南、廣東、福建、江西等省,虎患頻發,僅湖南耒陽縣在1952年一年間,就有120多人被下山的老虎咬死,遭擄走的家畜多達上千頭,幾乎華南虎分佈的地區,都有人落於虎口的報告。
一向生活在山中的老虎,開始頻繁下山攻擊人類,擄食牲畜,這使得人們以為,老虎太多了,膽子越來越大,不進行捕殺難以保證群眾的安全。卻沒有人明白,這場各地頻發的虎患,其根源,卻是人們對老虎棲息地及食物鏈的破壞。
(打虎隊和抓住的幼虎合影)
土地改革後,各地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大規模開墾山林搞農業種植,使得野豬、野羊等動物的棲息被破壞,這些動物對莊稼的破壞,又招致農民大量捕殺,如此一來,老虎失去食物來源,只能向村莊靠近,捕食家畜傷害人類。
同時,建國之初湖南一些山林地區剿匪活動尚未結束,連天的槍炮聲,使得老虎不得不重新尋找棲息地,在經過沿路的村莊時,對人畜造成傷害。
所以,在那個年代,不是老虎變多了,而是因為人類破壞了它的食物鏈和棲息地,為了生存,它只能下山和人爭奪地盤和資源。
甚至1957年,在湖南通道縣高坪村,由於村民們上山捕捉虎崽,引得近百頭老虎將村莊團團圍住,直到虎崽放出,老虎們將家畜咬死殆盡,才返回山林的“百虎圍村”事件。
(打虎隊展示戰利品)
二、轟轟烈烈的打虎運動
華南虎頻頻傷人,捕殺農村賴以耕種的牲畜,換來的是軍隊和民兵的協同圍剿。以及政府將華南虎和熊、狼、豹並列為“四害”,開展全民性質的“打虎除豹保平安”活動。各地把打虎上升到剿匪同等高度,誓要把華南虎趕盡殺絕,一場轟轟烈烈的人虎之戰正式打響。
從1952年起,全國各地農村的打虎隊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僅湖南就有一千多支,華南虎落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隨著打虎運動的深入,各地紛紛湧現出無數打虎英雄,比如炎陵縣的鐘永泰,陷阱誘捕活捉11只老虎,獵殺野豬、山羊4.69萬只;同縣的陳昌奎先後獵殺12頭大虎,僅大兒子出生那天,他就扛回三頭大虎。
(民兵打虎隊)
而要論打虎最多的,還當屬我們開篇說到的耒陽人陳耆芳,他所帶的打虎隊,從1952年到1959年七年間,就獵殺華南虎達138只,憑著這個戰績,陳耆芳被人譽為“當代武松”,還當上了“全國勞動模範”,被廣為文宣。
三、人虎之戰,沒有勝者
陳耆芳出生在獵人世家,深諳獵虎之道,原本以打獵為生,並不專門打虎。直到1952年,14歲的孫子陳青乃命喪虎口,他才發誓專殺猛虎,虎患不除决不封刀。
當年年底,耒陽在縣政府禮堂召開打虎隊成立大會,陳耆芳被推舉為隊長。每名入選打虎隊的成員,政府每年發給補助糧食300斤。
(打虎英雄陳耆芳)
全國各地的打虎隊也不甘落後,從1950年到1960年,整個華南虎分佈省份,至少獵殺華南虎3000頭以上,其中不乏虎崽及幼虎。
聲勢浩大的打虎運動,使得叢林深處的老虎受到驚擾,轉而更加頻繁下山,進入村莊獵食,據統計,1952年到1962年十年間,僅湖南全境,就有2000餘人慘落虎口,家畜損失數以萬計。
(村民和陳耆芳打死的老虎合影)
槍械和火藥的大規模使用,使得這場並不對等的人虎之戰,最終使華南虎種群在短短20年內,面臨滅頂之災。
1973年5月,在華南虎數量已經為數不多情况下,農業部仍然允許控制限額捕獵華南虎。1979年,突然意識到華南虎即將滅絕,農業部將其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可是為時已晚。據1981年統計,野生華南虎僅存150只到200只之間。
在現代人類向山林進發,擴大生產領地的過程中,歷史上一直處於食物鏈頂端的華南虎,終於在這場人虎之戰中,以野外滅絕的形式,宣告一個物種的行將消失。但這場相殺,註定沒有勝利者。
評論留言